登岳陽樓讀后感800字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登岳陽樓讀后感800字相關(guān)模板,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登岳陽樓讀后感1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今天我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首聯(lián)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chǔ)。杜甫少時就有壯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東游吳越,后北游齊趙。岳陽樓是千古名勝,詩人早有盡興一游的夙愿,無奈戰(zhàn)亂頻仍,身世漂蕩,難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飽眼福。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見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于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頷聯(lián)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叭找垢 比?,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宋代劉辰翁說,此聯(lián)“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皡浅保呵飼r代的吳國和楚國。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qū)古屬楚地;今江蘇、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區(qū)古屬吳國?!佰濉?,分裂。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頸聯(lián)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yuǎn)離親友,流落在外,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袄喜 保鸥r年五十七歲,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此時,他身體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聰,還患有慢性肺病。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guān)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憑倚窗軒,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交流。詩人在尾聯(lián)中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意境深遠(yuǎn),余韻無窮?!叭竹R”,兵馬,這里借指戰(zhàn)爭。大歷三年(768)秋,吐蕃侵?jǐn)_靈武,京師戒嚴(yán);朝廷又命郭子儀率兵五萬至奉天,以備吐蕃。
登岳陽樓讀后感2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fēng)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絳《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p>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diào)。以往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chuàng)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chuàng)造藝術(shù)形象的典范。它所達到的藝術(shù)境界,已經(jīng)使人不覺得有藝術(shù)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登岳陽樓讀后感3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透娙硕鸥σ粯?,聽說了“八百里洞庭”,今天終于登上了岳陽樓,洞庭湖果然名不虛傳,“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當(dāng)時的吳國和楚國被廣闊無垠的洞庭湖水天然隔斷。天地間日月星辰好像日日夜夜在水中漂浮著,洶涌澎湃、雄偉壯觀?!坝H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那時候杜甫在湖南,想跟家人團聚,但親戚朋友天各一方音信不通,他年老多病寄生于孤舟上北方邊地的戰(zhàn)爭不斷,不禁靠著窗口淚如雨下。
這整首詩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lǐng)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fù)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過節(jié)時應(yīng)該和家人團聚,杜甫思念家鄉(xiāng),我想到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比缃裾晷麓杭压?jié),我們?nèi)移錁啡谌诘氐巧狭嗽狸枠?,多么幸福,尤其想到杜甫是多么的悲傷?/p>
看著洞庭湖美麗的景色,祖國大好河山壯麗美好,如果沒有古人的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我們一定要更加努力,好好學(xué)習(xí),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的更美好!
登岳陽樓讀后感4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fēng)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頭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lǐng)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fù)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jié)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dāng)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guān)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yīng)。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guān)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yuǎn)的意境。
登岳陽樓讀后感5
范仲淹,今人之于他的了解,不僅僅是因為其曾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軍事家,也很少有人知曉其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很多人對他了解和敬佩是源自那千古不朽的名篇《岳陽樓記》。也許《岳陽樓記》不及李白的狂放豪邁,但之所以成千古絕唱,是其本身所表現(xiàn)出的憂國憂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和從容淡定的情懷。細(xì)細(xì)品讀,掩卷深思,其文其人之于吾輩的為政做人,還有不可多得的教益。有很多的啟示和大家一起分享。
《岳陽樓記》提醒我們?yōu)槿酥摹,F(xiàn)在有很多的人在講有一顆平常的心,過簡單的生活。這句話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是很難的。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我們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誘惑,作為凡夫俗子,幾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物質(zhì)的追求,對于某些人來講,是沒有止境的,他們的目光始終是向前看的,這里的“前”,不代表“先進”和“高尚”,而是攀比和追求物質(zhì)的享受。“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痹谖覀兊娜松缆飞希豢赡苁且环L(fēng)順的,我們的事業(yè)和生活有時是霪雨霏霏,有時是春和景明,我們很少有那些大師級人物的沉著與淡定,在困境中,難免情緒低落,悲觀失望。但是長時間沉浸在這樣消極的情緒中,還如何去在我們的事業(yè)上發(fā)憤圖強、一展身手呢?
眾所周知,在2009年,有多位領(lǐng)導(dǎo)費正常死亡,有的是工作的壓力太大,有的是生活中的困惑無以排遣,有的是對社會中的某些不正當(dāng)?shù)默F(xiàn)象無能為力,其中有政績突出者,也有普通的官員,他們選擇了解脫。用一種非正常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并不圓滿的句號。在這個方面,我們的先人為我們樹立了典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惫湃藳]有接受過現(xiàn)代的教育,很少用科學(xué)的頭腦武裝自己,但是他們面對失敗和挫折所表現(xiàn)出的百折不撓的氣概和“把酒臨風(fēng)”的樂觀情懷卻值得我們汗顏。
如果我們擁有一顆平常之心,就不會為職務(wù)的變化、官職的升遷而消極沉淪,反而能夠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在其位謀其政,有新的作為,創(chuàng)新的輝煌。每天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念黨對我們的培養(yǎng)教育,感念黨所賦予每一個黨員干部的責(zé)任,每天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對人民的敬畏,對權(quán)力的敬畏,對黨紀(jì)國法的敬畏。每天懷著一顆進取之心,在工作中找差距,在工作中比干勁。只有這樣,才可以在生活中有一顆平常的心,簡單生活,努力工作。
登岳陽樓讀后感8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