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里的守望者》高三讀后感
《麥田里的守望者》高三讀后感5篇
《麥田里的守望者》領(lǐng)導(dǎo)了美國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貧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國人為之傾倒,這個時期完全可以稱作超于文學(xué)定義的“塞林格時代”。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田里的守望者》高三讀后感【篇1】
這是一段一個少年期的孩子被開除出學(xué)校后的行程。小說內(nèi)容是他這段過程里的各種對話、想法、經(jīng)歷。帶著他無所畏懼的“真知灼見”,又很有些妙趣橫生。
像是“守望者的漂流記”,主角是一個“在路邊鼓掌的人”和“遠世守護者”的結(jié)合體,嗯,好像是這樣哈哈。
在各種各樣要坐很長時間的車上把它看完。它把那個十幾歲的少年的心思寫得活靈活現(xiàn)。包括那些自矜的心思。如果你愿意去理解這樣一個“小孩兒”的想法,并通過他、帶著他的想法再去看他眼中其他人的想法,這都是很有趣味的一些事兒??吹梦铱偸且ζ饋?、贊嘆起來、想到些什么東西。
喜歡的人大概會很是追捧,不怎么喜歡的人……嗯我也想知道一下是什么緣故。
“而且也挺好笑。你只要說些誰也聽不懂的話,他們就會俯首聽命,要他們干什么就干什么?!?/p>
“說來好笑。那些成年人要是睡著了把嘴張得挺大,那簡直難看極了,可孩子就不一樣。孩子長大了嘴睡,看上去仍挺不錯。他們甚至可以把口水流一枕頭,可他們的樣兒看上去仍挺不錯?!?/p>
“你怎么知道這樣做到底是因為你真得要救人性命呢,還是因為你真正的動機是想當(dāng)一個紅律師,只等審判直登一結(jié)束,那些記者什么的就會全向你涌來,人人在法庭上拍你的背,向你道賀,就像那些下流電影里演出的那樣,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個偽君子?問題是,你不知道?!?/p>
厭煩的時候,假裝自己是個又聾又啞的人的感覺,好像確實會很不錯。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
看這本書,有點小插曲。沒看之前,朋友間聊起,就有人非常奇怪,“你的性格,怎么會愛看這種書?書里可是通篇粗話臟話哦”。但這些話,反而更加深了我對閱讀的興趣,每個人都是有點逆反的不是嗎?如今,閱讀完通篇之后,讓我對這位書中的主人公不禁憐愛交加。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粗看絕對是個放蕩不羈的學(xué)生:他不愛學(xué)校學(xué)習(xí),有時覺得某門課無聊還會逃課,因此5門功課4門不及格,以至于被學(xué)校開除;他愛喝酒,經(jīng)常為了喝酒冒充成年人,煙癮也極大,為此差點兒得了肺病;他臟話連篇,對很多事情都看不慣,因此好像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
但是,我覺得,他其實是個內(nèi)心脆弱的善良的少年,很多表象都是他為了保護自己而給自己加的偽裝:他愛好文學(xué),看過《還鄉(xiāng)》、《人生的枷鎖》等很多小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非常有愛心,哪怕自己沒錢也要給修女們捐款,要為同學(xué)維護他在母親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他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討厭無愛的性行為,希望能和喜歡的姑娘遠離城市一起去林中小屋過美好的生活;他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能在麥田里守望,防止孩子們跌入懸崖……
真的,看完整本書,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想起了我的學(xué)生們。作為薄弱初中的學(xué)生,他們中的很多人內(nèi)心都是脆弱的。他們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偽裝。多一點愛心,多一點真誠,其實霍爾頓之類的學(xué)生對老師還是非常有好感有敬意的。用愛去換取他們真心的愛,就算不能換回他們對學(xué)習(xí)的熱愛,也不要抹殺他們對生活的愛!
《麥田里的守望者》高三讀后感【篇2】
看到第十幾章的時候,覺著有些無聊了,所以直接翻看了后面的結(jié)局。
真的被驚艷到了!
下定決心離家出走的霍爾頓,被老菲苾成功的留了下來。然后,那個下雨天在旋轉(zhuǎn)木馬上一圈又一圈旋轉(zhuǎn)的穿著藍色大衣的十歲小姑娘,和一旁的坐著的頭戴紅色獵人帽的高中生,就這么定格在了畫面上。
所以我說霍爾頓是個TMD妹控啊,而且,真幸運,有一個這樣善解人意的妹妹。從第一章開始,好為人師的歷史教師,討厭的室友,沒有禮貌的夜總會舞女,騙錢的妓女以及陪著看演出的無聊“女友”,都是惹人厭的角色(唯二令人感興趣的要數(shù)列車上的同學(xué)家長和琴了,但霍爾頓卻缺少勇氣和機會)。然后,在霍爾頓快絕望的時候,偷偷回到家里見到了妹妹!啊啊啊啊!!!然后跳了支舞!然后一切都不同了!!!
最近越發(fā)覺著,所謂的世界名著,可能并不適合用來放松或是閱讀。倒不是說人家寫的不好,只是隨著年齡增大,自己沒有多余的時間和旺盛的好奇心來了解書中描述的大環(huán)境,而文字一旦離開了所處的環(huán)境,就失去了大部分的色彩。
《麥田里的守望者》倒是還能設(shè)身處地的體會一把,高中生作為第一人稱也還挺有趣,但是,中間幾個章節(jié)確實沒興趣看下來了??赡芤惨虼?,至今沒有找到那句“我將來要當(dāng)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我在中學(xué)就聽說過的名言。不過,無所謂啦,整體還是符合預(yù)期的。挺好的!
接下來,可能大多數(shù)都會讀一些技泛術(shù)類書籍,以及中文的雜文和散文。大多數(shù)的圖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
《麥田里的守望者》高三讀后感【篇3】
這本書引起了青少年廣泛的共鳴,LZ認為在三個層面。
一個是對假模假式深惡痛絕的那種純潔美好的世界觀(或者說精神特質(zhì));一個是面對現(xiàn)實時的沮喪寂寞。還有一種共鳴樓主認為出現(xiàn)在最后的最后,霍開始想念起每一個人。
About all I know is,I sort of miss everybody I told about.Even old Stradlater andAckley,for instance.I think I even miss that goddam Maurice.It's funny.
這種想念可以在前文中找到一些端倪。
對修女:想到這里,我不由得難過得要命;對薩
麗:我還真替她難受哩;還有桑妮等等。
霍爾頓關(guān)心(這個詞不準(zhǔn)確)他人的生存狀況,發(fā)現(xiàn)其他人和自己一樣不幸(即使表面有所不同)。這可以說是發(fā)現(xiàn)了人的精神生存危機(有點哲學(xué)味了)。讓我想起《等待戈多》。普魯斯特說回憶能夠重拾逝去的玫美好,也可能是這樣。
可不可以說這不小說的主題是對機械主義文明的反抗,對普遍精神危機的關(guān)注?有點馬克思主義的感覺。拔得太高??墒沁@部小說所涵蓋的又絕不僅僅是一個青春故事。
我們閱讀這本小說時能獲得很多享受。LZ最喜歡的場景是菲苾在黑暗中給霍爾頓錢的時候,其次是琴把胳膊放到他背后的那次。我們對小說場景的喜愛就像喜歡流行歌曲中的某段旋律一樣。小說的另一魅力在于所塑造的人物。Lz最喜歡的當(dāng)然是菲苾。但是,菲苾這個人物很奇怪,我多處懷疑她的真實性,菲苾很復(fù)雜。就說一個有意思的事吧。里面有個小男孩喜歡菲苾,但表達失誤,把菲苾推倒了。LZ有次在貼吧里看到一小姑娘說他們班一男生說她悶騷,心里傷心。LZ 回復(fù)說“小男生詞窮了,他只是”,她后來回復(fù)LZ說他倆現(xiàn)在很幸福。神馬。呵呵,我們比我們想象的孩子氣得多。話說回來,霍也是不存在的,不可能有霍爾頓這樣的人。有人問霍爾頓后來怎么了。霍爾頓沒有未來。
讀小說時當(dāng)然應(yīng)該置身其中。有些同學(xué)一開始不愿意理解霍爾頓,覺得自己在讀另一個人的故事,那簡直談不上閱讀。比如,LZ讀到琴時就會想自己暗戀的女生,讀到鐵齊納想到自己的朋友,讀到斯賓塞想到自己尊敬的老師。有人說,這應(yīng)該是坐著的責(zé)任,他一開始不明說的?我只能說,這是常用的藝術(shù)手法。博爾赫斯說,暗示具有說服力。作品正是暗示而不是精神分析式的直接描寫了霍爾頓的精神世界,從而具有了征服人心的力量。
我們閱讀時,自己是霍爾頓,讀完時會到一個新的高度反觀霍爾頓,同時也在這個高度反觀自己。我們在作者的指引下看到一個鮮活的霍爾頓,同時也會看到一個拋卻諸多自我粉飾的自己,淅淅瀝瀝地走向那個因為赤裸而一貧如洗的自我。有次做實用類文本閱讀,里面說悲劇能讓我們從遠處觀看自己。好像還是我大尼采說的呢。
讀優(yōu)秀的作品和讀那些用機器手打飛機一樣枯燥乏味的YY完全不同(很抱歉把他們相提并論),不能趕著看。LZ當(dāng)初沒能理解這部小說,一是因為讀得太快,二是當(dāng)時意氣風(fēng)發(fā),沒有分別理想與抱負(理想,不是那種買車買房、建功立業(yè)之類的理想哦),絕不擔(dān)心自己會改變,如果不被理解,還洋洋得意,才剛剛開始不那么主流的心路歷程。所以完全體會不到霍爾頓的那種“他媽的那么沮喪、那么寂寞”,只是讀后有點奇怪而已。你說LZ真可憐,哎呀,這不是真實的 LZ啦,真實的LZ很幸福的,這樣說只是為了方便你理解霍爾頓。高三班上的米開朗基羅一開始攻擊過我,后來就很能理解我、包涵我。LZ很珍惜。雖然現(xiàn)在班上沒有。不過還是很開心??少F的東西之所以可貴,不僅因為它們無法取代,還因為它們可以取代很多東西,不僅因為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還因為除卻巫山不是云。不對勁啊,好吧,LZ裝13了。
我們理解這部小說時會有什么樣的困難呢?
——社交環(huán)境不同,就LZ看上學(xué)上得這么。。談不上社交。經(jīng)驗缺乏。
——精神生活舒適,沒什么挫折。人家不開心的時候,那個資本主義爸爸竟然請來了精神分析醫(yī)師!我社會主義爸爸哪個不是“囡囡,有爸呢”“兒子,沒事,跟爸喝一盅”。霍爾頓在他爸媽回家時是躲在壁櫥里的。
——已經(jīng)同化了
——神經(jīng)粗大,不習(xí)慣認真對待什么。
可是優(yōu)秀的書,只要你認真看了,至少被言情小說式的YY阻礙心智的成長,至少為人處世能從容點。
通過這部小說,可以看到作者純熟的小說技藝,對人物的精確把握(如此精確,讓人懷疑霍爾頓就是不寫作的作者,兩個老師說的話也是),最重要的當(dāng)然是豐富的心理描寫。司湯達《紅與黑》中零星可見的心理描寫(這個所指甚窄,好像近于潛意識層面了)在這里俯拾即是。柴可夫斯基贊揚托爾斯泰“一眼就看穿了我心中的全部秘密”,這也是許多美國青少年的心聲吧。小說全面的心理描寫既反映社會又表現(xiàn)人物,服務(wù)主題,或明或暗,精微深至,典范典范。任何才氣不足的模仿都會讓人笑掉大牙的。就憑這些心理描寫,作者對美國人這一群體的影響就比得上弗洛伊德和里斯曼。簡單從一個方面說,這部小說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解讀,也就增加了社會的包容度。何況本書還影響了許多重要人物。
《麥田里的守望者》高三讀后感【篇4】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無法忘卻的歲月,太多的敏感、偏執(zhí)、荒唐、頹廢、甜蜜與歡樂,使日子變得寂寞又溫暖。站在一望無際的碧綠色麥田中,我想起了一個以前的壞孩子——霍爾頓。
我有段時光總是那么煩躁,會因父母一句話而暴跳如雷,會因朋友的一個動作而悲哀欲絕。之后我漸漸明白,那段時光,叫做青春?;魻栴D就是在那個時候突然闖進我的世界。他剪一個干凈的水兵發(fā)型,卻滿頭褐色亂發(fā),邪邪的樣貌,有些迷人。
霍爾頓讀書的地方叫潘西,一個私立的貴族學(xué)校。在這之前他還上過艾爾敦·希爾斯學(xué)校。那兒有一個十分勢力的校長名叫哈斯先生。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見到開了汽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就跑來跑去和他們握手,要是學(xué)生的父母穿的粗俗又樸素,那老哈斯就只和他們握一下手,然后假惺惺一笑,之后就和別的父母去講話。青春的日子里,快樂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著我們敏感的神經(jīng),我們總是會因為這點或那點而不滿或憤怒?;魻栴D受不了這樣的環(huán)境,于是選取了逃離,戴著自我的獵人帽拎著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臨走前,他想要再見見自我的妹妹菲苾。于是托人送去一張便條,約在博物館旁邊。過了好一會兒,菲苾最之后了,她拖著霍爾頓在胡敦讀書時用的舊箱子裝滿了行李決心與哥哥一同離開?;魻栴D沒辦法,只好放下了去西部。青春就是這樣,充滿了叛逆霸道卻一心想要離開,最后在種種的牽絆下放下了目的。
文中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biāo)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biāo)志是他愿意為誒某種事業(yè)卑賤地活著。”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那時候?qū)W校里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勢力的偽君子,他們認為為了茍延殘喘地活著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為了某種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為了日后能買輛凱迪拉克之類的東西?;魻栴D以前同妹妹說,他想要當(dāng)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守護一群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擁有過類似的理想,只是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jīng)長大。長大意味著放下,放下掉有過的完美理想,成為所謂的“成熟男人”,為了某種事業(yè)卑賤地活著。這是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絕大多數(shù)人會為了生活背叛心靈。
最后霍爾頓生了場大病進了醫(yī)院,至于之后的事,無人知曉。于是留在書中的霍爾頓再也沒有長大,我想他依然是那個天真的,單純的“壞”孩子。
是的,有理想就有期望,期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完美!把握好自我的生活吧!
《麥田里的守望者》高三讀后感【篇5】
“麥田”是最具象的一個,金黃、廣袤、視覺和心理上的無限延伸。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這樣的環(huán)境,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孩子們真的不知怎么了?教育怎么了?肆意浪費自己的青春從不后悔,但他們真的不知道:青春禁忌游戲!難道真的是本性難以改變?
作為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來,我也一直在追求“守望者”的理想,看著一個個孩子眼看著跳進懸崖,一次次地伸手去拉他們,本本分分地盡好自己的職責(zé)。我挽救了多少將要跳進或已經(jīng)跳進懸崖的孩子(盡管只是在我所教的過程中),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只是很多年以后,他們還有他們的家長都還在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謝我。這我已經(jīng)非常滿足了。
現(xiàn)在我又遇到了一群這樣的孩子,不遵守學(xué)校紀(jì)律,我行我素。晚上通宵達旦出入網(wǎng)吧、酒吧。頭發(fā)染色,隨意曠課,和書中那一群渾渾噩噩度日的孩子并無二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我已經(jīng)不能最大限度地糾正他們的思想,現(xiàn)在只能在有限的空間里做好“守望者”了,不能當(dāng)一個罪人。 想想我們身邊,看著一個個誤入歧途的迷失羔羊,我竟然無能為力,做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說又是一個悲劇,造成這個悲劇的罪魁禍?zhǔn)子质钦l呢,誰敢站出來為這些買單?
主人公的愿望: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的愿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wù)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dāng)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干的就是這個。 ”
就讓書中主人公的這句話當(dāng)作我讀后感的結(jié)束。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