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觀后感1200字
電影綠皮書觀后感1200字
《綠皮書》是一部喜劇、傳記類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是一部笑中帶淚的溫暖人心的作品。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綠皮書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皮書觀后感1
《綠皮書》,作為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獲獎作品,我滿懷期待的觀看了這部電影,它講述的是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yōu)秀的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唐將從紐約到黑人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舉辦巡回演奏,倆人根據(jù)綠皮書指南進行的友誼之旅。
我原本以為它會是特別高深難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后才發(fā)現(xiàn)并不是。全片以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黑人歧視為背景,但沒有過于沖突激烈的矛盾表現(xiàn),而是平白直敘的,還有點輕松幽默,更容易讓觀眾接受。影片中托尼最初在一家酒吧當保安,一個富商將對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務員那里,托尼將帽子藏了起來,當富商找不到帽子而著急時,托尼又將帽子還給了富商,因此和他結為了朋友,托尼很擅長處理人際關系,或許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后來托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開除,之后才給唐開車。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養(yǎng),兩人在旅途中相互學習,彼此都需要對方。
唐教會了托尼很多事情,例如托尼給妻子寫情書方面,不再記流水賬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類似的例子還有,托尼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塊綠色的漂亮石頭,隨手撿起來揣在兜里,并沒有付錢,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認為托尼的行為是偷竊,要求他去付錢,這讓托尼不能理解,在他看來,撿的并不算偷。最后托尼還是妥協(xié)了,付了錢。不過唐給托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煩都可以用拳頭解決,只有尊嚴才能讓你獲得別人的尊重。唐就像托尼的老師一樣,幫他慢慢改變自己的壞毛病。
托尼也幫助了唐很多,每當唐受到種族歧視時,他都愿意站在唐這一方,幫助唐。在托尼的眼中唐是孤獨的,時常夜里一個人喝著悶酒,他舉止得體,身著西裝,而他的同胞卻言語粗暴,衣衫襤褸,優(yōu)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個哥哥,卻沒有主動聯(lián)系,托尼希望他給他哥哥寫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聯(lián)系自己,托尼說“人之所以孤獨,是不敢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蔽液芟矚g這句話,感覺自己沒什么朋友,可能就是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不過影片最后結尾唐本來拒絕托尼和自己去他家過圣誕夜,但他回到家中,卻發(fā)現(xiàn)只有自己孤獨一人,他勇敢邁出第一步,去了托尼的家。這也是托尼教會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學會了很多,這個世界始終都存在著歧視和偏見,當我們遇到時,不要用暴力去解決,只有尊嚴是必勝的,維護自己的尊嚴才是解決辦法。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要勇敢邁出那一步,你會收獲很多。我們也要多學習身邊人的優(yōu)點,成為更好的自己。
綠皮書觀后感2
以黑人為主角、反映種族問題的喜劇,是好萊塢喜劇電影中常見的一個類型。如果能夠拍出讓人捧腹、又兼具溫馨的效果,最后還能點題到族裔問題,便是這類電影能夠達到的最好的境界。就我個人而言,在這個類型里,能夠給我?guī)砩厦嫠f的這種優(yōu)質觀感的電影,最后那一次,可能還要追溯到2016年的《隱藏人物》。
所幸,就在前不久剛結束的2018年多倫多電影節(jié)上,有部名為《綠皮書》的電影,以黑馬的姿態(tài)闖入了人們的視線中,也給我?guī)砹瞬恍〉捏@喜,The Hollywood Reporter更是將它列為了明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種子選手。
整部電影以公路片的姿態(tài),一氣呵成地帶觀眾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旅程。它不但兼具了喜感和感人這雙重效果,還把故事講得飽滿扎實,把細節(jié)填充得恰到好處,人物也塑造得立體可信??芍^是一部全方位達標的作品。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整個故事從1962年的紐約開始,當時的美國正處于非裔美國人的民權運動時期。電影的主人公之一,意大利裔美國人Tony,在屢屢受挫無處工作賺錢養(yǎng)家的時候,得到了一個為人當司機的工作機會,而他要開車服務的對象,是一位非洲裔的黑人爵士鋼琴家Dr. Don Shirley。 這對于死板、蠻橫、還對黑人有些抵觸的Tony來說,無疑是不能接受的。但在各方的勸說之下,Tony最終還是接下了這份薪水不錯的工作。在載乘Dr. Shirley一路南下做巡回鋼琴演奏會的途中,兩個性格迥異、背景出身完全不同的人,展開了這段全方位的“較量”。二人從最初的相互排斥,漸漸到后來相互感染、相互影響,最終,成為了好朋友。
影片《綠皮書》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公路片,兩位主人公從紐約一路開車南下,途徑美國諸多南部的自制州-這無疑為故事的展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平臺。要知道,在60年代的美國,非洲裔黑人的民權運動正值火熱,美國南部的城市正是這場運動的腹地。地理位置越向南部,人們對于黑人越加排斥,因此黑人受到的待遇也愈加不公。
電影中的兩位主人公,就是這樣一路向南,見證著所有的這一切:Dr. Shirley從一開始可以住在高檔酒店,到肯塔基州不被允許用“白人廁所”,喬治亞州不允許試西裝,再到阿拉巴馬不允許與白人一同用餐…
看完《綠皮書》,不難讓人想到兩部影片:一部是奧斯卡得獎的經(jīng)典影片《為黛西小姐開車》,另一部是2011年的法國喜劇《觸不可及》。 這兩部影片的故事,都講述了黑人為白人服務,從而建立起超越族裔和階級的深厚友誼。而今天的這部《綠皮書》,不但把人們見慣了的兩個主人公的位置調了個,還把故事放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可以說是近幾年最有新意的、反映族裔問題的電影了。
綠皮書觀后感3
頂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huán),《綠皮書》在國內搶鮮上映,縱觀奧斯卡近十年來的最佳影片,《綠皮書》都稱得上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它沒有太高的觀影門檻,也無需太多嚴肅的解讀,對普通觀眾來說可算是非常友好了。
很少有一部喜劇電影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因此當輕松幽默的《綠皮書》戰(zhàn)勝了充滿史詩質感的《羅馬》,影評人們多少還是有些意外。而《綠皮書》的輕松,恰恰是其獲獎的最大優(yōu)勢。眾所周知,種族平權的主題,是近幾年奧斯卡青睞的對象。僅今年的八部提名作品中,就有三部直指這一主題?!逗诒肥鞘撞亢谌顺売⑿垭娪?,也因此在北美地區(qū)刮起一陣觀影和口碑狂潮,但它終歸是一部帶著幻想的娛樂片;《黑色黨徒》也是通過喜劇手法探討種族議題,但導演斯派克·李在結尾突然把鏡頭對準了現(xiàn)實,讓觀眾直面種族主義的抬頭,發(fā)出一聲沉重的吶喊;而《綠皮書》中,既沒有對未來非洲的高科技幻想,也沒有觸目驚心的社會現(xiàn)實,它回歸到了質樸、簡單的故事中去,通過一黑一白兩個主人公的南部巡演之旅,講述了一段放下偏見的故事。它不尖銳也不說教,而是讓觀眾自己去體悟,哪怕只是在笑聲中收獲了一些溫暖,就已足夠。所謂“四兩撥千斤”,大概就是《綠皮書》的價值。
《綠皮書》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劇本扎實工整、演員表演出色,為我們完美示范了好萊塢的成熟功力。它首先推翻了以往種族題材中慣常的人物設置,黑人音樂家高雅文明,白人司機粗魯沒文化,而這種顛倒又醞釀出不少新的笑果。另一方面,公路片一定要是在旅程中完成人物的成長和升華的,《綠皮書》為此一路鋪陳了很多細節(jié),讓主人公的轉變自然可信。比如,白人司機從一開始會偷偷扔掉黑人修理工用掉的杯子,到為深陷困境的鋼琴家大打出手,再到不計報酬地支持鋼琴家罷演,你可以說這是一個白人放下種族歧視的過程,也可以說,他是為了朋友在改變。而這樣的友誼,也慢慢讓黑人鋼琴家敞開心扉,走出孤獨,甚至開始試著吃炸雞、彈爵士,逐漸找回真實的自我,不再為外界的目光而活。
雖然維果·莫騰森在《綠皮書》中爆肥40斤,出彩地演繹了一位油嘴滑舌、夸夸其談的意大利裔司機,但阿里·馬赫沙拉的角色更有難度。他表面優(yōu)雅傲嬌,內心卻極度自卑,盡管在舞臺上收獲無數(shù)掌聲,卻無法得到社會真正的尊重與認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人在雨夜中吵架的戲,那是鋼琴家唯一一次的情緒爆發(fā):“如果我既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不夠男人,那告訴我,我是誰?”隔著黑暗的雨幕,我甚至看不清阿里臉上的是淚水還是雨水,卻為他的表演深深震撼。也正是這樣的克制,讓阿里再度捧起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讓觀眾們念念不忘的,還有電影里的不少金句。“世界上那么多孤獨的人,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光有天分是不夠的,改變人們的觀念需要很大的勇氣”;“我父親曾經(jīng)說過,無論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后一頓”;“暴力永遠不會取勝,保持尊嚴才會取得真正的勝利”……即便拋開種族歧視的主題,這些臺詞也能觸動大洋彼岸的我們,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普世價值,也是好萊塢電影能夠持續(xù)輸出的文化內涵。
事實上,《綠皮書》在美國上映后也受到了不少質疑,主要是針對故事的真實性。該片根據(jù)真實人物改編而成,編劇之一就是白人司機的兒子,但影片卻遭到了黑人鋼琴家家人的指責,認為電影對唐·謝利的塑造是以白人角度的臆想,并不真實,兩人甚至只是雇傭關系沒有所謂的友誼。如今兩位原型人物都已經(jīng)去世,真相很難探究,但或許正是這種“不真實”,才使得電影擁有了一個所有人都樂于見到的圓滿結局。說到底,《綠皮書》只是一部電影,只是編劇借真實人物講述的一個故事,相比《黑色黨徒》的鮮血淋漓,大概觀眾們更希望在影院里感受片刻的包容與溫情。
綠皮書觀后感4
Tony Vallellonga,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白人,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沒有錢,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性格也是粗俗、無禮、貪財,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他曾把黑人用過的杯子扔進垃圾桶,為了50塊錢不顧身體健康去參加大胃王比賽。他成為Don的司機,最初也只是為了錢罷了,可他卻在這一次長途旅行中,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升華。
Don Shirley,黑人鋼琴家,有著很高的修養(yǎng)。在這段旅途中,Tony與Don,一個白,一個黑,一個優(yōu)雅,一個粗俗,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喜劇效果。但也是因此,兩人相互不理解,甚至因此而吵架。
當時的社會制度也是十分不公平的,尤其在種族隔離時期的美國南部,黑人受到的是非人的虐待。Don前一秒還是在舞臺上演出的鋼琴家,下一秒就成為了其他人口中的nigger,在旅行途中,他去酒吧會被人毆打,上廁所會被拒絕,即使這樣,他還是會留下一個優(yōu)雅的微笑。從此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的高雅的行為,不只是個人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還是他防身的一把槍,保護自己尊嚴的工具。
Tony在Don被欺負時,以自己帶了槍為理由要挾欺凌者把Don放了,后來Don確實獲得了自由——但也被無情地趕出來了。
后來得知,Tony是有槍的,最初他只是不敢掏出來。因為膚色的差異,在Tony眼中,一個白人為一個黑人開槍是不值得的,因為他歧視黑人。他深知Don是一個有素質的人,而不是black shit,但是他沒有勇氣開出這一槍。
在旅行過程中,Tony得知Don有一個破碎的家庭,一個身在遠方不知處的表哥,他卻沒有勇氣去聯(lián)系他,沒有勇氣去重拾這段往事。但從另一個角度講,Don又是偉大的,他敢于向南方藐視黑人的白人貴族推崇黑人的藝術。就像他被白人歧視,又得不到黑人農(nóng)民的認同一樣,Don是一個矛盾的個體,而他之所以不能突破這種矛盾,不能舉起這把槍,是因為他無法逾越心中的成見。
這一切的轉變是從那一場雨中的故事開始的。
因為在日落鎮(zhèn)搭載黑人,警察要求Tony和Don下車。Tony知道,Don是一個優(yōu)雅到不愿意用手吃炸雞的人,當然也不愿意淋雨,因此和警察爭吵起來,警察堅持把Don趕下車,并且稱意大利人Tony是half nigger,Tony一氣之下打了警察一巴掌,也因此被關進監(jiān)獄。
在獄中,Don教育Tony,You will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只有堅守尊嚴才能)。在逃脫之后,Don又一次在雨中,向Tony吐出肺腑之言:I am not black enough and if I am not white enough. What am I?!
Tony也是第一次理解到Don的不易。Tony經(jīng)歷過一次被歧視就感覺屈辱,Don又經(jīng)歷了多少次!
從此,愚鈍的小人物Tony,覺醒了。他重拾了那在多年底層生活中丟棄的尊嚴,在Don再次陷入困境時,Tony拿出了槍。也是看透了人性的矛盾,告訴Don,世界上有太多的孤獨者害怕邁出第一步。Don也是在Tony的開導下,走出了這第一部。在被拒絕用餐是,他沒有像以往一樣隱忍,而是果斷拒絕演出,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是放下了藝術家的架子,和黑人同胞在夜店里演出,露出真心的,而不是為了禮貌的微笑。
在影片的最后,Don也是舉起了自己心中的那把槍,從容地走進白人家庭。他的南下巡演,本就是為了能夠在白人面前展示才藝,改變黑人的命運,有這樣的結果,也就說明他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哪吒》中,哪吒說:人心中的成見像一座大山。那么《綠皮書》,就是外國版的哪吒。Don和Tony打破心中的成見,舉起人心中的那把槍——尊嚴,又何嘗不是一種逆天改命?
綠皮書觀后感5
托尼是一個有著兩個孩子和一個老婆的男人,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因為酒吧整頓而暫時失業(yè)的白人托尼應聘去給黑人鋼琴家雪利當司機,因為雪利要巡回演出,所以他們要在一起相處兩個月。
托尼是向來不講究的老大粗而雪利是從骨子里優(yōu)雅端莊的文化人,兩個人互相影響著。托尼從一開始不愿意為雪利拎箱子,到后來會真心為雪利著想;雪利從一開始高高在上蓋著毛毯,到后來誤以為托尼要離開而想給他加薪留住他。雪利教托尼怎樣把話里的臟字去掉能讓人聽著更舒服,而托尼卻覺得如果別人不想聽他說話,就可以滾一邊去了。
雪利經(jīng)常會因為自己的膚色遇到很多麻煩,他不能進高檔的餐館,只能在松樹下的爛茅廁方便。無論他在臺上怎樣風光,到了臺下,也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老黑”罷了。他會因為自己那“不討人喜歡的膚色,處處受人欺凌惹麻煩,而托尼卻常能替他擺平這一切。
雪利教會了托尼要“站著生活不要跪著賭錢”,雪莉看到托尼在場外和別的黑人一起扔擲子賭錢,告訴他:“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但你不同。”教會了托尼冷靜,并告訴他:那些打你的人愉快地喝著咖啡,和朋友聊天,而我們卻在這,什么都不能做。發(fā)泄那點情緒并沒有什么用,只有尊嚴才是永遠的。雪利本來可以去更受歡迎的地方拿著比這里高三倍的工資但他為了改變人們的觀念卻還是選擇這么做。
托尼本來也有著種族歧視,他丟掉了黑人喝過的杯子,但當他看見雪利演出后,卻說:“根本不像個黑人,而像個自由女神。”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托尼告訴雪利,他父親說過,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吃最后一餐那樣去享受。兩人在車內開懷大笑,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雪利笑得這樣開心。之后,他在酒吧中唱歌,即使沒有報酬,但他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比往常更開心。
他們從陌生人到工作關系,最后成了朋友。我明白了,黑人有高貴優(yōu)雅,也有卑微低劣;白人有自視清高,也有溫暖善良。我明白了,有也許有一天你曾經(jīng)最看不起的人,會是你過節(jié)時最念念不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