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高中讀書筆記800字
百年孤獨高中讀書筆記800字5篇
《百年孤獨》中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以及他們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你讀過《百年孤獨》這本書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百年孤獨高中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百年孤獨高中讀書筆記800字【篇1】
讀完一本長篇小說就像獨自經(jīng)歷了一次長途旅行。可是歸家后,我首先感到的不是回家的放松和愉悅,而是被裹挾在,由對旅途中經(jīng)歷過的風景的迷戀以及對現(xiàn)實的惶惑所組成的矛盾之中。
馬爾克斯是一名大作家。因為閱讀《百年孤獨》,我才得以在他筆下的馬孔多小鎮(zhèn)盡情游覽了一番。自己只是馬孔多的一個過客,但故事中的布恩迪亞一家卻留存在了我的記憶里。
法國小說家伊夫·納布爾的小說《一只特立獨行的貓》里有這樣一段話:“這虛幻的人生,周而復始地運轉,難以承受與不公義則在一旁伺機而動。我們屈居一旁,于是乎也開始向外趨避。我們也變得像埃布爾一樣年老色衰、緊張憂慮,凡事認真,這兩者之間的分界點何在?我們在專注的事物上,帶入了這么多的情感,同時還要冷眼旁觀,因為如此才能客觀抽離?!?/p>
馬爾克斯在四十歲時寫下了《百年孤獨》這本書,距離它問世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為何還有如此多的人受它的吸引,迫不及待地拿起這本書,甚至有些人不惜花時間一讀再讀。
馬爾克斯不僅僅只是一個作家,同時,他還是一名記者,一名社會活動家。在成為一名專職作家之前,他的一生充滿了動蕩。在我讀到書中的馬孔多被美國人借種植香蕉之名賺取錢財,一邊卻又盡情壓榨工人,而后發(fā)生工人罷工事件時,我就知道,這絕不僅僅只是一部描述一個家族的衰落與滅亡的故事。
小鎮(zhèn)馬孔多以及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都與拉丁美洲在二十世紀戰(zhàn)爭世界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那個時期,拉丁美洲軍閥混亂(這點從奧雷里亞諾上校打了三十二場戰(zhàn)爭可以看出)。而拉美知識界也在冷戰(zhàn)時期被世人逐漸遺忘。就像烏爾蘇拉遺忘勇敢的麗貝卡一樣。這時,四十歲的馬爾克斯,以其冷靜客觀的筆觸寫下了屬于拉丁美洲人的故事。也是他們真實的命運。
在書中,有三千多名工人因為鬧罷工在廣場被機槍掃射而死,但死亡的真相卻被政府徹底掩蓋。美國人的到來為馬孔多帶來了盛極一時的繁華,他們的離開,卻讓馬孔多變得一蹶不振,并漸漸被世人遺忘。四年多的大雨過去,繁盛的馬孔多徹底不見了。
年老的奧雷里亞諾上??粗绹嗽隈R孔多橫行霸道,但是政府卻對這一切不管不顧,放任自流。心中不禁燃起了當年促使他發(fā)動戰(zhàn)爭的怒火。年老的他走出了自己當年封閉起來的大門,妄想重新打一次真正的戰(zhàn)爭,將這些外來者驅(qū)逐出去,換來馬孔多真正的繁盛。然而,這一切太遲了。就像拉丁美洲在軍閥混亂時期就慢慢地遺失掉了在世界說話的機會。大家等待得太久,久到最后曾經(jīng)等待的理由都漸漸被自己所遺忘。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布恩迪亞家族一代代的生命出生,又死亡。最后,隨著家族的最后一個人被螞蟻吞噬,奧雷里亞諾死在倒塌的房屋。家族徹底消失在馬孔多這個虛構的小鎮(zhèn)。其實在這之前,小鎮(zhèn)上就已經(jīng)沒有人記得這個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家族了。
我想,除了書中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和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情節(jié),一定有很多人是因為被馬爾克斯的個人魅力和他宏大的歷史敘事吸引而來閱讀此書的吧。不管怎樣,他讓我明白,偉大的作品之所以被世人稱作偉大,不僅僅在于宏大的敘事,更在于作品間明明白白或者隱隱約約透露出的家國情懷。
即使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強調(diào)和證明人的孤獨?!吧性?jīng)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償還”、“幸福晚年的秘訣不過是與孤獨簽下不失尊嚴的協(xié)定罷了”、“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zhí)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云煙”……“世間唯孤獨永恒?!?/p>
但是,在1999年,身患癌癥的他還是說出了這樣激勵人心的話:“如果我有一顆心,我會將仇恨寫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陽升起;如果我有一段生命,我不會放過哪怕其中的一天,對我愛的人說:我愛他們。”你看,寫了那么多陳盡孤獨的小說,他還是那個擁有無限溫柔力量的人。
布恩迪亞家族的后代的孤獨真的是天生的嗎?
許多人都嫌《百年孤獨》里的名字難記。可是你若是認真讀了下去。相信我,故事情節(jié)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絕對會讓你將那些如此相似卻又代表不同靈魂的名字準確記下來。也正是因為情節(jié),它并不是普遍意義上晦澀難懂的名著小說。相反,它是精彩的、引人入勝的、令人著迷的。
在這個故事里,似乎每個布恩迪亞家的人都是孤獨的。無論是幻想力十足的家族第一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勤勞能干,聰明而富有決斷力的烏爾蘇拉,又或是打了三十多場戰(zhàn)爭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還有看似沒有被孤獨所沾染的絕世美人兒蕾梅黛絲。但是書中的每個人物又是如此的獨具個人魅力,如此鮮活,在閱讀道德過程中似乎可以聽到他們在遙遠的馬孔多小鎮(zhèn)向讀者頻頻傳來求救的呼喊。
看完這個故事,仔細回想他們每一個人的經(jīng)歷。我越發(fā)覺得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的孤獨并非完全是天生的。梅爾基亞德斯羊皮卷的準確預告,不過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場合理的、帶著強烈魔幻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指路牌”。
從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兒子長大成人的自我告白中,我們便可獲悉?!爱敯柨ǖ賷W還是個孤獨的孩子時,時常擔驚受怕,他經(jīng)歷了失眠癥的肆掠,見證了烏爾蘇拉的實干熱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瘋癲,奧雷里亞諾的高深莫測,以及阿瑪蘭妲和麗貝卡之間的殊死對抗。奧雷里亞諾教他讀寫,但同時總想著別的事,仿佛一個陌生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雖然身邊有人照顧,但那樣的照顧總是顯得十分的疏離。
在被費爾南達近乎逼迫的管教下,大女兒梅梅只好順從母親的意愿學習古鋼琴,在不同的人面前表演。盡管內(nèi)心對人們冷漠的反應早已心知肚明,但不可否認她是個聰明的人。試問布恩迪亞家族的孩子有哪一個是蠢笨的嗎?可是他們都如此的膽小,如此的順從。所以烏爾蘇拉在許多年后才意識到了麗貝卡的勇敢,意識到了這寶貴的品質(zhì)正是家族后代所缺乏的。
讀到梅梅與工匠在一起時,我還不能理解為什么奧雷里亞諾第二會把這場愛戀稱之為梅梅的悲劇。難道僅僅是因為梅梅愛上的是一個工匠嗎?到故事的最后,我的疑問才慢慢得到答案。原來梅梅是因為反叛家族才選擇愛上工匠。那他們之間,愛情存在嗎?可能只有梅梅自己知道吧。但是在這段愛情里她是快樂的,即使這樣的快樂最后仍然在費爾南達那不可撼動的權威之下破碎了。
梅梅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小說《無聲告白》里的女孩。兩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本質(zhì)在我看來是如此的相同。女孩同樣對母親的要求從不拒絕,最后卻死在了湖泊里。所謂的無聲告白,難道不是無聲控告嗎?控告父母假愛之名,卻行著剝奪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的自由之實。
奧雷里亞諾第二的兒子也經(jīng)受了這樣的自由剝奪。他一生下來就承載著烏爾蘇拉想要他成為神甫甚至是教皇的意愿。年邁的烏爾蘇拉將他撫育長大,卻一直向尚且年幼的他灌輸著絕對的“禁止概念”,致使他對陌生的世界生出一種未知的巨大恐懼。而從未真正關心過他的成長。
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的確是可憐的,正像書的最后一句所陳述的那樣:“注定承受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蓖瑫r這個家族也是可悲的,因為后代人的孤獨似乎正是上一輩人一手造成的。
為何家族的男人女人會互相滋生愛意,甚至故事的最后真的如烏爾蘇拉所擔心的那般,家族中的男女結合生出了豬尾巴的孩子。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對阿瑪蘭妲無邊無際的想念里,我們不難得出答案。在他充斥著孤獨和恐懼的童年,正是阿瑪蘭妲的愛撫和陪伴給予了他對這個世界些許的美好幻想?;蛟S這的確有些病態(tài),但在這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品里,它的著重點應該在現(xiàn)實二字。
愛情在那個時代是一個奢侈品。最后一個布恩迪亞家族的后代不僅長著豬尾巴,而且還被螞蟻生生地吃掉,最后“只剩下一張腫脹而干癟的皮”。他是家族唯一一個因愛情結合而誕生的生命,但這由愛情帶來的美好消逝速度如此之快,也著實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從馬孔多返回家鄉(xiāng)的加泰羅尼亞智者的抱怨:“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zhí)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云煙?!焙迷谒麄冏詈蟛]有獨自與孤獨為伴,而是死于愛情以及那荒謬的預言。
我因這個故事驚奇過,憤恨過,沮喪過,還有其他各種雜亂不一的情緒摻雜其中。告訴朋友,他跟我說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我想說,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故事,這也是人生啊。
百年孤獨高中讀書筆記800字【篇2】
孤獨不可抗拒,但依然向陽生活,傳言看《百年孤獨》孤獨百年。我看過《百年孤獨》,還不止一遍,那是不是會于千年時光之中也只能孤獨?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流派的經(jīng)典之作。作品通過描寫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離奇和不可思議的經(jīng)歷,以及這個家族建立起來的馬孔多鎮(zhèn)一百多年的變遷,再現(xiàn)了一個災難深重的拉丁美洲的歷史圖景,為讀者展示了色彩斑斕的魔幻世界。當然,也鍛煉了我們的耐心——長到記不住的姓名、為表尊重紀念重復的名字,能看完這本書的人都值得為自己點贊。
小說著力描寫了馬孔多人特別是布恩迪亞家族中人的孤獨感。他們冷漠、疏遠、缺乏交流、相互猜疑,麻木地在時間的輪回里度過他們的一生。在這一群孤獨病患者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撐起這個家族的老祖宗烏爾蘇拉伊瓜蘭,因為她足夠特別,她的身上有著與其他孤獨者無法比擬的超越性。
社會之所以能進步,不是在于人類的知足常樂,而是人們的不斷追尋、不斷超越。具有超越性的人往往是孤獨的,類似于“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他們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同時代人所不能看到的事物,常人是不能理解他們的,所以他們注定是孤獨的。比如,王安石。人的超越性其實就是一種本能的意識,潛藏在每個人的深處,同時,它充滿旺盛的生命力和情感,必然會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意志,使人不斷去打破陳規(guī)、爭取主動權,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生活。然而,這種抗爭必定會引起社會的不滿,矛盾就產(chǎn)生了。
王安石變法也正是因為這種抗爭引起了社會的不滿,產(chǎn)生了矛盾,故變法失敗是必然的。同理,戊戌變法也一樣會失敗。人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生存的,必然會受到社會秩序約束,只能在社會秩序允許的范圍進行活動。一旦人有了超越性,脫離了現(xiàn)有的秩序,那他必定會與周圍的環(huán)境脫裂、格格不入,只會成為一個孤獨者。烏爾蘇拉就是這樣一個超越中的孤獨者。
馬爾克斯賦予烏爾蘇拉許多美好的秉性和特質(zhì),比如勤勞、干練、務實、有主見等,但她沒有什么文化知識,也不懂很多深刻的道理,只是一個普通的婦女,把她的一生獻給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兒女與丈夫。她的一生是與布恩迪亞家族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第一代到第六代的發(fā)展、興盛以及衰敗,她為建立一個充滿溫暖、快樂與衣食無憂的家努力了一生,奮斗了一生,耗盡了一生。這只是她的一個理想,但她用她的一生去實現(xiàn)這個理想,即使在她眼睛失明后,她也還在耕耘自己的理想,創(chuàng)造她心中的美好家庭。這其實反映了她性格中的超越性,然而她這理想中的美滿家庭生活并不是社會中通行的生活方式,沒有基礎。所以她的理想社會便只能是夢想,不能實現(xiàn),她只能是一個超越中的孤獨者。烏爾蘇拉活了一百多歲,她在自己的一生中獨自掙扎,從沒有放棄過要超越現(xiàn)實、實現(xiàn)理想的念頭,可現(xiàn)實對她總是殘酷的,一次次背棄了她,最終,她在掙扎中留給世人一個心痛而又孤獨的身影。
我想,要是烏爾蘇拉從一開始就知道她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她還會不會堅持去追逐夢想?若不堅持,她是不是就有可能成為這家族中唯一逃脫孤獨命運的人?依烏爾蘇拉的性格,知不知道自己的命運結果如何于她而言并不重要,畢竟她的悲劇就是與她性格中的“不肯向現(xiàn)實生活妥協(xié)與堅持”密切相關的。
孤獨是生活的常態(tài)。縱使知道終己一生抑是難逃孤獨,也愿自己能高歌往前進,向陽而行。
百年孤獨高中讀書筆記800字【篇3】
這個暑假我反復讀了一本書——《百年孤獨》。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shù)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于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并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
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tǒng)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領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復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
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chuàng)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馬貢多的繁榮?;羧ぐ⒖ǖ蠆W·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fā)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nèi)栽谶@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币驗轳R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
他決心要開辟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fā)明連接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后才在那棵樹上死去?;羧ぐ⒖ǖ蠆W·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后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后、保守直至沒落。
于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反省的。
讀完書本,掩卷深思?!栋倌旯陋殹返淖髡呒游鱽啞ゑR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jīng)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內(nèi)容選擇;無論是敘述方式;還是表現(xiàn)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采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內(nèi)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chuàng)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
作者的匠心獨運,文章的跌蕩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最大挑釁。在不可思議的奇跡中,在現(xiàn)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xiàn)實中,在荒誕不經(jīng)的傳說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
“變現(xiàn)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xiàn)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局和新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個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并再也不會出現(xiàn)。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高中讀書筆記800字【篇4】
讀完,心里留下點點的回味:一片土地—馬孔多、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掙扎輪回、錯綜的性、情關系和因此衍生的家族;最難記得的是不同的音譯人名和同一名字下不同的人……
對拉美史沒有什么概念,也不知深層代表著什么,所以也沒有讀出拉美的味道。故事本身沒有太吸引人的地方,反倒是讀完后對人物關系的理順越品越有味道,家族和馬孔多生、住、壞、滅越品越有味道。
烏爾蘇拉,家族“生”“住”的締造者,開創(chuàng)者,除了給下一代以生命外最偉大的任務便是創(chuàng)造了家族物質(zhì)基礎與精神傳統(tǒng),但對不能把握的事也顯出了家族衛(wèi)道者的無力,最諷刺的是再烏爾蘇拉人生的最后卻被后代們涂鴉式的玩弄了兩年。她盡責的愛著每個子孫,創(chuàng)造了家族的小生意,蓋起了家族的大房子,布置了房子的一切,全力維系著家庭的血脈;在不損壞家族榮譽的情況下給他們最大的自由空間,堅持著生活習慣,就在阿爾卡蒂奧自由派獨裁當?shù)罆r也堅持彌撒等;她致死保護著陌生人的金幣堅持著信譽。
生命將近時,她隨盲,卻仍努力的去為子孫犧牲奉獻著,在被后代涂鴉的玩弄了兩年后,生命在回光返照似的再次努力后結束,并致死保護著家族的榮譽—沒有因困窘說出金幣的下落,最后以回到嬰兒大小的死亡方式死亡,也值得人深思的。她的兩個兒子:一個周游世界,卻帶回了放蕩與混亂;一個想奪取自由,卻得到延綿的戰(zhàn)火與無盡的迷失。
庇拉爾·特爾內(nèi)拉這個為家族誕生了第三代子嗣的女人,卻是家族“壞”的開始,她不羈的笑聲、理不清的性關系、身上煙味、紙牌算命……都是被烏蘇拉爾拒之門外的原因,但她卻孕育了家族的第三代的生命,卻也見證了第三代的橫死。她的第一個兒子—不知身世的兒子阿爾卡蒂奧—險些釀成母子不倫,此外,阿爾卡蒂奧還是一個在自由派下徹底的殘忍獨裁的人,后死于保守派下;第二個兒子,知其為母的兒子奧蕾莉亞諾·何塞又一次出現(xiàn)了姑侄不倫的苗頭,橫死于亂軍中;好在兩次不倫都被拒絕,不然家族的滅亡會來的更早些。
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阿爾卡蒂奧之妻,這個為50比索而奉獻自己的女人孕育了第四代,延續(xù)著家族的“壞”。她的兩個兒子,在名字與第二代互換的情況下集成了第二代兩個祖先的事業(yè),奧蕾莉亞諾繼承了不勞而獲與無盡的享樂;阿爾卡蒂奧,則繼承了對自由的追求與迷失。
真正的“滅”始于費爾南達,這個生活在父母給予的世界的女人,在掌控了家族的生活后,便將家族拖入了無盡的深淵。相對于烏爾蘇拉,她沒有給子女任何自由,她設計并安排著子女的一切,卻收獲了最惡毒的結果。而,佩特拉·科特斯—奧雷里亞諾第二之情婦這個烏爾蘇拉式的人物,卻被命運拒于家族之外,以“令人不解”的方式供養(yǎng)這家族,但也沒有組織家族的幻滅。
費爾南達的子女沒有任何自己的追求,知識她幻滅家族中的工具,梅梅的兒子與烏爾蘇拉·阿瑪蘭妲(這個名字基本代表了這個人的命運,返回馬孔多的開始,她便如烏爾蘇拉似的要重振家族與馬孔多,但接下來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阿瑪蘭妲,完成了對愛情的追求,只不過致死,她也不知道那是“不倫”的愛情)最終在不倫之愛中結束了家族。
百年孤獨高中讀書筆記800字【篇5】
一本著名的書直到最近才決定出版。我看了一半,但我發(fā)現(xiàn)人們的名字有點混亂。趕緊在網(wǎng)上搜索,發(fā)現(xiàn)不僅是少數(shù)幾個人把別人的名字搞混了,還有已經(jīng)存在了一百年的孤獨家族的家譜。閱讀家譜是一個好方法。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它不像外面的世界那么好看,那么有意義。靜下心來想一想,卻有一種滋味涌上心頭。
就像書名一樣,作者講述了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家庭,一個孤獨的人物的生與死。這個家族的祖先定居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在這個寧靜的世界里過著平靜而向往的生活。當更多的人或物從外面來到這個小世界,它開始靜靜地進化。就像人類進化一樣,它也需要發(fā)展。它開始有戰(zhàn)爭,工廠,甚至彩票。當我讀彩票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彩票的由來,欽佩人類的智慧,當然還有作者的淵博知識。這顯然是一部人類發(fā)展史。
由于外界的不斷涌入,馬孔多村逐漸受到其變化的影響。首先,外部信息推動了小村莊的發(fā)展,然后走向衰落。像我們自己一樣,我們必須而且很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我們應該接受好的和壞的。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選擇接受哪些,拒絕哪些。
人生在世,無論是富貴榮華,還是不幸不幸,人總是要從生到死的,這是規(guī)律;一個村莊的發(fā)展也會從一無所有走向一無所有,從一開始的建設,發(fā)展到整個人類的衰落,當然也不會脫離自然規(guī)律。佛說人生苦短,不必擔心不愉快的事情。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恐怕很難有人做到這一點。就像在學校學習一樣,你一讀懂一本書,但是當你參加考試時,你就會變得愚蠢。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我們才能喚起自己對生活更深層次的思考。不管有多少理論,它們都只是理論。最多也就是加快和深化我們的反思。人的感情。他們生來就是要體驗各種生活,品嘗各種生活。幸福生活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理想。然而,我擔心只有那些經(jīng)歷過各種味道的人才會知道自己更喜歡哪種味道,并珍惜它。
孤獨,在我看來,是超越自己底線的內(nèi)心的平靜。在一個復雜的城市里,往往渴望內(nèi)心的平靜,最渴望有一段安靜的時光,翻一翻書,哪怕什么都看不懂。而和平足矣,卻又向往回歸復雜的世界。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