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前五回讀后感
紅樓夢前五回讀后感(精選5篇)
《紅樓夢》這本書以林黛玉和賈寶玉凄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了:賈、史、王、薛四個家族從興旺到衰敗的過程。這里由小編給大家分享紅樓夢前五回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紅樓夢前五回讀后感【篇1】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細細地讀著紅樓夢,才發(fā)現(xiàn)在作者平靜純潔的語言下涌蕩的悲劇。這的確是一個可以撼動人心的悲劇。青春守寡的史湘云,跳井而死的金釧兒,遠嫁的迎春,含冤而死的晴雯,重病纏身的林黛玉......她們都是薄命司上記載的人,都是一個個封建制度下的悲劇人物!
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露了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罪惡。賈府這個表面上的“昌明隆盛之邦,詩書簪纓之族”,內(nèi)部其實無比的奢侈。平常吃的一種茄子,也要幾十種佐料,辦一桌酒席就要花百十兩銀子,遇到賈母過生日、秦可卿出殯等更是花錢如流水,沒有節(jié)制。賈赦頭發(fā)花白了,還想討賈母的丫環(huán)鴛鴦做小老婆,事情未成,又從外面買了一個。賈蓉、賈鏈等更不用說了。
在這個表面上其樂融融的家庭里,其實是矛盾不堪。王熙鳳為了三千兩銀子,破壞了張金哥的婚事,害死了張金哥和守備之子;他們天天為了家長里短的瑣事爭吵,為了權(quán)力你爭我斗......盡管林黛玉和賈寶玉都是賈母寵愛的外孫女和孫子,但是在人生重大問題上都不能自己作主。在這樣的制度、情況以及習慣下,必定是要衰敗的。同時,這也意味著整個封建王朝的衰敗。
煙去散盡,只剩淚跡斑斑。紅樓夢一場,金玉良緣,卻不幸福;木石前盟,終未完成。
紅樓夢前五回讀后感【篇2】
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書,或是世界名著、或是雜志漫談,都能讓我消磨掉一天的時光。
斜倚在沙發(fā)上,手捧《紅樓》,眼里、心里纏繞的都是那集詩意、聰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盡現(xiàn)了黛玉如花般美麗溫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絕世容顏和超凡氣質(zhì)。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觀園中堪稱群芳之冠。她,詩思敏捷,詠白海棠時“一揮而就”。她面對賈寶玉的過目成誦,卻能一目十行。憐花葬花泣殘紅、文思敏捷詠秋菊。她的藝術(shù)魅力讓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聰慧的,她初到賈府,“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卑岩磺锌丛谘劾?,記在心上。寄人籬下的她深知世故卻不弄世故,她愛憎分明,她可以給趙姨娘含笑讓座,卻不會屈意迎奉他人。當寶玉把皇帝賞賜的一串念珠獻給林黛玉時,這也只不過是一個臭男人拿過的東西,對之嗤之以鼻。
我喜歡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對世俗的不屑。大觀園里沒有她的親人、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不是這樣,她就不必為玉釵受寶玉奚落而喜形于色,為兩方舊帕題詩而灑淚。真情女子,為愛黛玉奉獻的不僅是眼淚,更是她才華橫溢的生命。
“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林黛玉的悲劇之所有動人心魄,不僅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絕世容顏,更加震憾與她那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yōu)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書,閉上眼,不禁長嘆一口氣,心頭久久索繞的依舊是那清雅絕俗的身影。
紅樓夢前五回讀后感【篇3】
在這個假期,我我又把紅樓夢讀了一遍,我從里面感悟了許多。
《紅樓夢》主要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述了賈家榮、寧國府之間,表現(xiàn)在婚姻、建筑、文化、財產(chǎn)等各方面錯綜復(fù)雜的矛盾沖突。寫了金陵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
其中最讓我羨慕的則是曹雪芹先生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鄙棄功名,自由不羈的賈寶玉,和賈寶玉同為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冰雪聰明,城府極深的薛寶釵,阿諛奉承,心狠手辣的王熙鳳。就連作者寥寥幾筆勾勒的晴雯、紫鵑、雪雁等丫鬟,都成為了我國文學畫廊中的藝術(shù)典型。
《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后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于繁華成空的大悲劇。
黛玉和寶玉的悲劇,始于封建社會中,寶玉和黛玉原本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是天不由人身不由己,黛玉從小身子就不好,被鳳姐的一個偷梁換柱計,使得二人痛失所愛,黛玉含恨而終,寶玉,看破紅塵,出家做和尚。
在《紅樓夢》里,我最喜歡林黛玉,她學識淵博,感情豐富,與寶玉都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她有著傾國傾城的外貌,心思十分敏感。
《紅樓夢》反應(yīng)了對現(xiàn)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大家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林黛玉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jié),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他,悲劇的開始,另一個是封建社會的擁護者,是社會的必然產(chǎn)物是封建教化的產(chǎn)物,卻也造就了她的愛情,悲劇總之,一切的愛恨情仇,榮辱興敗都是當時的封建社會所造就的。
紅樓夢前五回讀后感【篇4】
珠淚滾滾沖跨了紅樓,雕梁畫棟堆滿了石頭,昔日的富貴溫柔埋進了荒野冢。幸虧木石前盟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設(shè)想寶、黛一旦結(jié)合接踵而來的男耕女織、柴米油鹽的家庭生活對出彈得破的寶哥哥和林妹妹而言,不啻于另一場嶄新的噩夢,至于金玉良緣則不過是張有名無實的過期銀票。
貌合神離、行尸走肉般的夫妻生活,不是陷入了另一種苦難方式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煙般的風花雪月一去不復(fù)返了。理想和現(xiàn)實的雙重毀滅、精神和肉體都無法取得勝利。戀愛變成病根,女人成了婆姨,男人成了女婿,大觀園內(nèi)一群貴族男女成了世人嘆為觀止的情愛玩偶。
然而,現(xiàn)代人并不見得會比古人輕松到那里去,相反,他們保存精神之愛的難度更大,阻力不僅來自社會,更主要來自人心本身,它蘊藏的愚蠢和激情似乎仍然大有潛力。斬斷了舊問題,繁雜的新問題又在涌現(xiàn),時代的問號就像一只此起彼伏的九頭怪。
人類是萬物之靈長,但有時結(jié)解決一個難題,卻要耗費數(shù)千年之久。從《紅樓夢》一書到當代文學,這近三百年的時間也許離集體解疑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還差很遠,人們?nèi)栽诿悦?,情感的艱難狀態(tài)仍然是一個懸念。
《紅樓夢》是那個時代一位具有最高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所能寫出的最好的文學巨著。我們在磋嘆惋惜的同時又不得不承認,我們這個仍在發(fā)光的思想,正在離我們這個時代漸行漸遠,早從書中不可彌補的疑難斷層開始,它已經(jīng)在做這種反向運動。
紅樓夢前五回讀后感【篇5】
一部曠世奇作掀起了一場時代的熱潮,一首絕代的史詩喚醒了一種葬花的美妙,它就是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
在這部古典名著中,那頑世不恭的賈寶玉,心思縝密的林黛玉,熱情善良的薛寶釵,還有那巧舌如簧的王熙鳳,他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出生就被寄于厚望的賈寶玉,儀表俊美,行為癡狂。他給我留下的印象便是成天在女孩堆中胡鬧,與姐妹、丫鬟們親密玩耍,還經(jīng)常說些奇談怪論。由于受到賈母溺愛,寶玉較少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賈寶玉不喜歡學習當時的《八股文》,卻對《西廂記》情有獨鐘。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丫鬟的地位是極為低下的,但賈寶玉對待他們十分平等,體貼入微,這也體現(xiàn)出他對封建觀念的大膽挑戰(zhàn)。
賈寶玉淡泊名利,從來不走富貴路,看不起科舉,在一家人再三勸告下,走進了考場,可在他中了第七名舉人時,竟出家當了和尚,這也表明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態(tài)度。
再說一下林黛玉,林黛玉是個聰慧女子,她初進賈府,時時在意,處處小心,將賈府一切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寶玉生病一段,見鳳姐沒有探望,想著鳳姐沒這個心,在賈母面前是假裝的,卻鬧出了一場笑話。
可以說,《紅樓夢》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它所蘊含的文化精神,還有待一步挖掘。
我愛讀《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