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書筆記前十五章
推薦文章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前十五章4篇
林語堂認為,蘇東坡是一位“巨儒政治家”,本質上是奉行忠君報國思想的,傳主蘇東坡既是從政多年的政治活動家,又是多才多藝的天才,既潛心探究過儒道釋哲理,又足跡遍及了大半個中國的名山大川。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蘇東坡傳讀書筆記前十五章”,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前十五章篇1
在四川,有座風景宜人的小鎮(zhèn)——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的蘇家便在此地?!叭K”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學造詣實屬古往今來罕見,尤以蘇軾為代表。不清楚是眉山的鐘靈毓秀誕生了蘇家的才氣,還是蘇氏家族的一時顯赫才讓世人對眉山更加青睞。也許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近來一鼓作氣讀完國學大師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蘇東坡傳》——中國現(xiàn)代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很久沒有這種欣欣然而“一飲而盡”之酣暢感了。《蘇東坡傳》,非簡單流水帳,更非采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后所著的傳記。
蘇東坡也好,林語堂也罷,都是他們所在的時代響當當?shù)娜宋?。蘇的魅力和錦繡詩詞流傳千古,而林的小說、文章、學問也擁有近現(xiàn)代數(shù)一數(shù)二的力量和感染力。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蘇東坡的一生精彩絕倫,獨一無二,正如書中所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觀其一生,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币源藖砀嬷笥巡槐負鷳n。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即便身處逆境,亦不以為意。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shù)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督亲印芬辉~,“十年生死兩茫?!?,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后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平易近人,一生交友無數(shù),即使引車賣漿者,亦可成為知己,其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盡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前十五章篇2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筆下,講千年前的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著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于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p>
從人生經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笆朗乱粓龃髩簦松鷰锥刃聸觥?。3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云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前十五章篇3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是北宋詞人蘇東坡——曠達超脫。但我認為這是一個高傲的蘇東坡,因為世上僅此一個蘇東坡,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閃耀在中國的星空。
青春盛開,美好凝眸;青春為畔,永恒的河。東坡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容納他的年少輕狂,指導他該如何為人處世,伴他走過青春年少。在她十周年忌日時,蘇東坡為你她作詩一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睆淖淤俚氖藲q到二十九歲,二人在側,佳人共度青春。蘇軾對于這個追隨自己十一年的人,懷有不舍的深情與刻骨的感激。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一代少年,壯志凌云,抱負不凡。所謂拳拳赤子心,殷殷愛國情,都在這個少年身上體現(xiàn)了——“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他是他靈魂上的雙胞胎,是莫逆之交。與“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氏兄弟截然不同的是,他與胞弟子由的手足之情,令人心生羨慕。他們政見同一,子由教子儋沉穩(wěn),子儋教子由學識。記得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子由天天給兄長送飯。中秋月夜醉后,子儋懷想的還是子由。本說兄弟只是血緣上的親近相似,但他們由貌至氣質無一不隨時產生共鳴。只是可惜的是,東坡死前都未能在見子由一面。但所幸這首詞流芳百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對于病故妻子的悼亡,對于兄弟的親情,對于國家的熱愛與渴望報效,還是對于黎民百姓的造福——賑濟難中的百姓,幫助百姓飲水解渴,建設公立醫(yī)館,這都是他人格高尚的所在。
自然,他也有一具有趣的皮囊。
貶謫他鄉(xiāng),窮鄉(xiāng)僻壤,不比京都的繁華,一切都如煙云般消逝了。但東坡居士的日子從來沒有寂寞過。清水煮豬肉,研制墨水,釀造酒飲,吃羊脊,種田,料理園子,這是他隨處可棲的江湖。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有趣的皮囊與高尚的靈魂相結合,是我們所景仰的蘇東坡。
大江東去矣,東坡已逝矣。東坡曾追求長生不死藥,但未得愿,他的肉體已歸西。但我仍將他之魂銘記于心。沒有了皮囊的束縛,東坡來往世間豈不易哉?
我相信他在時空以外凝望著我們,在骨肉之中指導我們。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前十五章篇4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照古時人
望著夜幕中的那輪月,深邃的黑幕將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彰鞯脑鹿馊绶e水滿溢整個庭院,影影綽綽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錯雜的竹與柏的影。似乎才情總與美酒為伴,他在月下舉杯邀飲,衣角被清風帶起,空氣中久久回響那空靈的詩。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蘇東坡。
最先知曉蘇東坡,是從他的詩、他的詞開始的?!爸裢馓一ㄈ齼芍?,春江水暖鴨先知”,簡簡單單的幾處景物便描繪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洋溢青春樂觀的精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詩詞始終大氣磅礴,一如他的人。蘇軾的一生,交織著才情與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詩。一首帶著畫,隱著情,有時天真,有時老練的史詩。
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的筆下,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的蘇東坡。最吸引我的卻是他剛正不阿,一心為民的品性。他在面對邪惡,面對錯誤,勇于提出,敢于批評。在他看來,榮華富貴,安寵榮辱不過是一己私欲,過眼云煙。他雖身在官場,心卻在田野。他的雙眼,關注的是百姓的愉悅與疾苦;他的目標,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蘇堤,原來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時,發(fā)現(xiàn)西湖中有一種水草,破壞了湖的水質,影響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帶領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無處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這樣既為這些水草找到合適放置的地方,同時還可以方便人們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蘇東坡也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闭媸呛靡粋€“無一個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也會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現(xiàn)在,誰能說自己相信“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最多也不過是認為天下并非全都是惡人罷了。不過這也有無可奈何之處,現(xiàn)如今,我們無法辨認他人臉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們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邊的親近之人。說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現(xiàn)在的我們或許無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樣的心態(tài)說出這樣的話,那份淳樸、摯誠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
為人父母,蘇軾卻曾為他剛出生的兒子寫下這樣的詩句:“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边@不免讓我有些許詫異,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沒有要其出人頭地的要求,卻只希望他兒子“愚且魯”,這是為何?細細一想,卻也了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災多難,多是由于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擔子也就越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士人向來就多了一份責任,那兼濟天下,關護黎民的責任。是了,或許糊涂是福啊。他自然不愿他的孩子如他般艱辛,這也是一個父親最真切的祝福吧。
他一生都處于政治漩渦之中,卻并不精于自謀,應該說他是放任不羈、風光霽月的?!疤煜掠写笥抡?,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边@句蘇軾的《留侯論》中的話,不也是他自身的寫照嗎?這樣的他,是那般的令人傾倒而又望塵莫及。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蘇軾的絕命詩,寫盡了他一生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般大起大落,雖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卻更趨溫厚,而無尖酸刻薄。我想,我無法走近這位偉人,卻也愿在這千年之后探尋他的足跡。
春去秋來,朝午暮夜時,彈指間,流年暗換,物轉星移,為之奈何。逝者如斯,惟余滄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談笑風生間,淡看宦海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