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禮儀作文
推薦文章
春節(jié)禮儀作文3篇
無論物價多高,家家戶戶都要置辦年貨,商場超市里節(jié)節(jié)飄紅的銷售業(yè)績,飯店餐館里預(yù)訂一空的年夜飯,既體現(xiàn)了生活的富足,也展示了人們對春節(jié)的重視,春節(jié)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春節(jié)禮儀作文”,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guān)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春節(jié)禮儀作文篇1
據(jù)說貼春聯(lián)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jù)《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lián)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fā)現(xiàn)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zhèn)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lián),一則不失桃木鎮(zhèn)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lián),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jù)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lǐng)。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tǒng)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zhàn)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zhèn)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jié)禮儀作文篇2
【春節(jié),我的節(ji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贝汗?jié),中國的節(jié)日,我們的節(jié)日。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結(jié)晶;是中國人民從古至今的傳承。
皚皚白雪,幅幅對聯(lián),片片剪紙,朵朵煙花。心的思念,愛的召喚,讓我們一大家子歡聚在一起。
我老家有個一直傳承的習慣——春節(jié)時所有親戚相聚。每年這個時候,爺爺奶奶家的一大群兄弟姐妹、兒女外孫都從四面八方趕來,歡聚一堂,足以承包酒店的一層樓。
這一天,大家都會如約而至。我精心打扮后,來到酒店,見到了叫不上來的,也認不出來的七大姑八大姨。
聚會開始了,吵吵鬧鬧的氣氛讓我感到不太舒服,不大喜歡。我恨不得趕快吃完飯就走,一聲也不出。
“嫚兒,期末考多少?”我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問我成績。但可能出于慌張,便沒有回答。“期末考了多少分?”這聲音清楚了起來,也從單音變成了復(fù)音,好幾個叔叔阿姨問道。這次考試沒考好的我,心里百般糾結(jié):
我既不想告訴他們我的真實成績,讓自己無地自容;又不想編一個無比漂亮的成績,讓自己良心過不去。每年都被這樣問,我真的是煩了。要是你成績好,他們又拿個低年級的高分來和你比較;要是你成績差,他們又說你不好好學,不努力。我的腦回路飛速運轉(zhuǎn)著,想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阿姨,您月薪多少?年終獎有嗎?買房了嗎?買車了嗎?結(jié)婚生子了嗎?”
“你這孩子,就問了你一個問題,你這把我懟的!”
“阿姨,那您能回答我的問題嗎?”
“不能,這是秘密?!?/p>
“那真不好意思,阿姨,我也不能回答。我們奮斗了一年,一次結(jié)果,一個成績,難道能完全證明我們所有學習的情況嗎?”我仍面帶微笑。
“就是就是?!币魂嚻鸷搴?,大家回歸了家常話題。
夾起一個餃子,又白、又嫩、又滑。咬一口,熱乎乎的湯汁入口中,布滿全身。那火候正好的韭菜豬肉餡餃子,滿滿的香味,是過年的味道,是親情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春節(jié),就是我們小孩子的節(jié)日!
春節(jié)禮儀作文篇3
“一堆大元寶,并非金銀造。味美稱佳肴,過年家家包?!焙俸伲嘈拍阋呀?jīng)猜到了吧,沒錯就是餃子。過年吃餃子是漢族特有的傳統(tǒng)民俗,因為餃子和元寶形狀相似,被人們賦予了“招財進寶”這一美好愿望。我家大年三十也不能免俗,自己動手包餃子。
年夜飯以后就開始準備包餃子的材料了。大紅色的蘿卜,白色和青色混搭的大白菜,還有提升美味必備的韭菜,然后就是肉。剁肉是項有技術(shù)含量的活,因為開始的肉塊不能直接切末,需要用刀背不停地剁,這樣的肉才會碎而不散,有勁道。肉末弄好,然后和蔬菜丁充分攪拌下,加上適量的鹽,餡就準備好了。包餃子前需要沾點水涂抹在餃子皮的邊緣,這樣餃子才不容易散開,不然下鍋以后就成亂燉了!
雖然現(xiàn)有了可以包餃子的工具,可是哪能比的上手的靈巧。我可以包個元寶的,可以捏個五角星的,再不行也能弄個包子形狀的吧,如此一來,包餃子也變成一種樂趣了呢。就這樣百來個純手工餃子很快就大功告成了。美中不足的是南方人由于沒有配置搟面皮這項高端技能,所以餃子皮只能是買來的。不過和爸媽一起完成這件事彌補了這個小遺憾。餃子真的是格外好吃,雖然買來的餃子味道也不錯,不過比起自己做的還是差了點什么,或許是參與的樂趣,或許是自己動手的滿足,更或許是一家人的溫馨。
接下來我又忍不住炫耀一點小知識了,煮餃子需要放兩次水,而且放餃子之前放點鹽不容易粘鍋。這些小知識都是從生活中最點滴的事情中得到的,如果我不去包餃子,不去自己參與這件事,或許我永遠都不知道。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我覺得身邊的小事是行萬里路的起點,雖然它們微不足道,卻能讓我們知道生活的智慧。
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很多,學不到的東西也很多,所以學習不應(yīng)該只是學習課本上的,更應(yīng)該在生活的小細節(jié)上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