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600字
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600字(精選5篇)
阿廖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yǎng)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最親近的人。這里由小編給大家分享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學習。
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600字【篇1】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聽著這首歌,讓我知道了童年是我們一生中珍貴的寶藏,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而高爾基的童年卻與我們與眾不同,他的《童年》讓我受益匪淺。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人家里,他幼年喪父,又受到了外祖父的虐待,他吃盡了苦頭,就這樣度過了艱難的童年。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么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個“小公主”了。整天,父母呵護我們,老師鼓勵我們,有了困難同學幫助我們。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中蜜罐里,我們的童年是多么快樂啊!
雖然我們過著公主般的生活,但有的同學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仿佛是溫室里的花朵,不能在外面獨立生存,好比是一只要破蛹而出的蝴蝶,一只破殼而出的蟬,嬌生慣養(yǎng),不能經(jīng)歷一點磨難??峙挛覀円院蟮纳碛熬褪悄侵蝗诚s。所以,只有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才能享到別人享不到的福。也就是說:想要幸福,首先要吃苦。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七歲的孩子從小吃苦耐勞,而且經(jīng)常用一句名言鼓勵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我認為:一塊石子,不經(jīng)風沙的百般沖洗不會變成一顆晶瑩的鉆石;一棵小樹苗,不經(jīng)常年的風吹雨打也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不經(jīng)歷磨礪,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字。
是的,當時生活的困苦,讓我知道了現(xiàn)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擁有的一切,努力奮斗,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同學們,還等什么?讓我們?nèi)プ非蟀?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600字【篇2】
我在假期里有幸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幼年時期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生活的斷面。
本文的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后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和兩個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貪財、自私的人。他的家里彌漫著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了一份。兩個舅舅為了爭奪財產(chǎn),每天打得頭破血流。他們的妻子和徒工也被他們害死。阿廖沙每天過著心驚膽戰(zhàn)的日子,只有他的母親和外祖母疼愛他。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阿廖沙在這個環(huán)境中生活的事情。阿廖沙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雖然他在黑暗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并沒有被黑暗的丑事和腐蝕人的靈魂的惡勢力所壓倒,反而他鍛煉成長為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我想這與他的頑強毅力是分不開的,難道他的這種品質(zhì)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遇到點困難就害怕,就知難而退。就拿做題來說吧。每次一遇到難題,只是泛泛的看一眼就說不會,而沒有仔細去理解它。最后,不是抄別人的,就是扔了不做。那時,我們?yōu)槭裁床蝗ハ胂敫郀柣r候呢?他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我們?yōu)槭裁床幌袼麑W習呢?
《童年》這本書主要揭露和批判了當時俄國幾十紀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征,鞭打了小市民的卑鄙靈魂。我想我們應該不會是那些卑鄙的小人,而是尊重正直善良的人,最后我要說的是:“黑暗終究會過去,我們向著光明而奮斗吧!”
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600字【篇3】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自從閱讀了高爾基先生的《童年》后,我便深有感觸,高爾基先生的《童年》向我敘述了這樣一個小時候的阿廖沙,故事是這樣的: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后,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yōu)美童話的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chǎn)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事中有幾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例如:花園里,甲殼蟲圍著白樺樹嗡嗡地飛。
隔壁院子里桶匠正在工作,當當?shù)仨?。還有霍霍的磨刀聲。花園外邊的山谷里,孩子們在灌木叢中亂跑,吵吵聲不斷地過來。一種黃昏的惆悵涌上心頭,非常想到外面去玩。這樸素清新的語言充分體現(xiàn)了孩童的天真爛漫。作者用細膩的文字描寫了一副活潑,歡快,精彩的外面世界。是的,童年是美好的,但有時候,它卻不一樣了。
又例如:阿廖沙因為好奇,把桌布放到染桶里,結果被外公狠狠地打了一頓,但是在打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幸災樂禍。在這個片段中的阿廖沙是痛苦的,是值得令人同情的。
從這本書中,我還看到了一個慈祥的外祖母,她對上帝虔誠,對人良善、忠厚,對丈夫容忍、體諒;她聰明,能干,健談,會跳舞,會講童話;火災里指揮若定,火災后為舅媽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婦和頂梁柱,是阿廖沙最貼心最親愛的朋友。
看了阿廖沙的童年后,我深感幸福,童年時的我,生活在父母的懷抱里,成天與小伙伴們嬉戲,在一起放風箏,一起在公園奔跑。和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更是無憂無慮的?,F(xiàn)在,有許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他們從沒有經(jīng)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他們豐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怎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并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美好的童年真是來之不易啊!
回憶過去,展望未來,人生的道路還很長,需要我堅強地走下去。雖然我已揮手與有趣的童年告別,但是我會用童年時的那份純潔的心和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今后人生的各種坎坷,讓童年那美麗的花朵永遠開放在我的心中。
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600字【篇4】
在陽光的照耀下,我讀完了這本厚厚的《童年》,心里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慚愧與懊悔,想到自己與高爾基生活得巨大懸殊。
四歲喪父,跟隨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這里,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粗野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斗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與他相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幸福的;沒有痛苦與斗爭,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就從這一點上看來我們就與阿廖沙已經(jīng)有了天壤之別,我們擁有了許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間更好,更多想要的東西。
是啊,我們經(jīng)常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用顧著讓父母為自己遮風擋雨,從不用自己獨自在“人間”闖蕩?,F(xiàn)在,我們應該悔過曾經(jīng)的奢望,應該不再浪費任何東西,學會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便足夠了。
從現(xiàn)在考試,我們要自立起來,遇到困難時別只想著這樣退縮,逃避或走捷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人生中總有事或有人會令你痛苦甚至絕望,但我們應該要像一下作者是怎么樣堅持的。這樣,你就可以再痛苦中尋找快樂,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是的,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然保持對任何事物都有不滅的信心,懂得珍惜擁有的一切,那么你的光明一定會到來,因為你懂得珍惜。
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600字【篇5】
這是偉大的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自傳體小說之一,他寫出了他的童年;寫出了人間的艱辛,苦難,丑惡;寫出了最美好的親情,最幸福的歡悅,最難堪的屈辱,最切髓的仇恨……
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高爾基的外祖母。她用她自己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著周圍的人,她用愛包裹著高爾基,使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光輝,讓人產(chǎn)生一種溫暖的沖動。外祖母還非常信仰上帝,是忠誠的_徒,從不殺生。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要接受生活的困境,即使要面對黑暗的社會。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兒對父親訴說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問題永遠也解不完。她的父親是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只鍋里倒入水,然后把他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里的水燒開了,他往三個鍋里分別放入胡蘿卜,雞蛋和咖啡粉。大約二十分鐘后,把胡蘿卜放入第一個碗,雞蛋放入第二個碗,咖啡倒入杯子里。他讓她靠近些并用手拿胡蘿卜,她說胡蘿卜軟了;他又讓她把雞蛋打開,她看到的是熟的的雞蛋。最后,他讓她啜飲咖啡,品嘗到咖啡的香濃,女兒笑了,她知道,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但進了開水后,它軟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但經(jīng)開水一煮,雖然外殼看似從前,內(nèi)心卻早已經(jīng)變的堅強。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后,它與水融為一體,并改變了水,在它達到華氏212度的高溫時讓它散發(fā)出香味,水最燙時,它的味道,在情況最糟糕時會變的堅強并使周圍的情況變好。
“生活的逆境,使庸者變得卑瑣,使強者變得堅韌聰慧”。這句話來概括《童年》再好不過了。
它們,《童年·在人間·我得大學》是世界文學中最杰出的自傳體小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