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讀后感600字
長征讀后感600字(精選5篇)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qū),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長征讀后感,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長征讀后感600字(篇1)
是在一次黨課上知道《長征》的,年輕的男老師講到動情處竟淚光閃閃。于是下課后就買了來讀,沒想到斷斷續(xù)續(xù),從深秋到隆冬,竟也花了兩個月時間。
這期間,因緣際會去了趟北京,參觀了“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北方的秋已經(jīng)很深了,踏出紀念館大門,發(fā)現(xiàn)路旁的銀杏樹有著醉人的金色,一串串樹葉如風鈴般在風中搖曳,生活竟是明晃晃的美好——我緊緊身上的衣服,猝不及防地想到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夜里行軍、饑寒交迫……那時的紅軍,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足二十五歲,戰(zhàn)斗員的年齡平均不足二十歲,十四歲至十八歲的戰(zhàn)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是什么力量讓這樣一群青年,甚至可以說是孩子,義無反顧地跟著黨走,哪怕窮山惡水,哪怕前途未卜。是什么讓他們慷慨赴死?又是什么讓看似不可能的長征最終取得了勝利?
有閑暇的夜里,我便到書中尋找答案。記不清多少個瞬間,我放下書閉上眼,鼻子發(fā)酸,心緒難以平靜。之后,我的眼神慢慢掠過每一個英雄的名字,試圖以認真地默記表達我對他們的敬意。如果眼光和淚水能開出小雛菊,真希望他們的墳前此刻能有些許的暖意。英雄們的身影像是一組群雕,由信念、紀律、為民、毅力雕刻而成。假如要問,在這四種品質(zhì)中,哪一種是其他品質(zhì)的出發(fā)點,最終決定了長征的勝利,決定了抗戰(zhàn)的勝利,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我想,是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讀完《長征》,我更深刻地讀懂了這句話。
當戰(zhàn)爭打響時,紅軍將領喊的是:“同志們跟我上!”而國民黨軍官喊的是:“你們給我上”;紅軍官兵舍身往死,攀懸崖架人梯,冒著槍林彈雨前進,國民黨官員則是開槍打傷自己,早早逃出狙擊陣地;紅軍不同隊伍之間相互協(xié)作,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也要拖住敵人,不惜一切配合主力紅軍北進。國民黨軍隊要么其他軍隊打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要么干脆讓開通道讓紅軍通過,以防國民黨其他軍隊借打紅軍之際進入他們的地盤,滅了他們當“地頭蛇”的美夢,要么干脆撒腿就撤,遠遠地看其他部隊是如何落入紅軍的伏擊圈的。紅軍用實際行動,表現(xiàn)出共產(chǎn)黨人大局在胸的寬廣襟懷,詮釋了理想信念的偉大作用。如果不是信念,還會有什么力量讓兩支軍隊有著這樣的天壤之別?
面對群眾,紅軍一心為民,說話和氣,買賣公平,而老百姓也給了紅軍最誠摯的心意。許多細節(jié)說明了這一點:“要離開于都時,從下午起,紅軍官兵就開始打掃借宿的老鄉(xiāng)家的院子,把水缸里挑滿水,甚至還上山割了些草把房東家的牛喂了。百姓們知道紅軍要走了,婦女們聚集在一起把她們做的鞋和縫補好的衣襪送給紅軍;年紀大些的婦女拿著針線站在路邊,發(fā)現(xiàn)哪個紅軍衣服破了就匆忙上前縫幾針;孩子們追著隊伍往紅軍的口袋里塞上一把炒熟的豆子?!薄霸谧窳x東南有個叫桑木埡的地方,紅軍駐扎在那里的時候,紅軍小衛(wèi)生員經(jīng)常給百姓看病?!⌒l(wèi)生員一個人上路去追趕隊伍,沒走出多遠就被國民黨保長攔住殺害了。當?shù)氐陌傩諅儼鸭t軍小衛(wèi)生員的遺體洗干凈,埋在路邊,那里從此被百姓們叫做‘紅軍墳’?!髞恚瑖顸h軍隊來了把墳平了,但是第二天,‘紅軍墳’就被百姓重新堆了起來?!?/p>
面對饑餓,紅軍嚴守紀律,同舟共濟。在一些連隊3天沒有一粒青稞的情況下,仍舊對所經(jīng)藏區(qū)的藏民和寺廟的財物,包括糧食給予妥善保護。當在山里發(fā)現(xiàn)無人看管的牦牛時,官兵們盡管無米下炊,依舊不敢殺牛,而且還割草養(yǎng)牛。幾天后牛主人找來,紅軍全數(shù)奉還。經(jīng)過玉米地,實在餓極了,便煮點玉米葉吃。當玉米地主人——一位老阿媽揭開紅軍的鍋,看到煮的是玉米葉子,回家端來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給紅軍。連司務長給了老人三塊大洋后,官兵們才狼吞虎咽吃起來,看得老阿媽在一旁直抹眼淚。部隊在草地里斷糧時,大家把僅有的一點東西全部集中起來,再平均分配。
面對同志,紅軍犧牲自己,保全他人。爬雪山過草地,死亡最多的是擔架員和炊事員。擔架員的負重太大,他們因為不愿丟下那些在作戰(zhàn)中負了傷的紅軍戰(zhàn)友直至自己累死,而受重傷的戰(zhàn)士為了不拖累別人,把草蓋在自己臉上佯裝已死去。炊事員死亡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違反了輕裝的規(guī)定,他們總想多帶些食物,以便日后別讓官兵們餓著。不單單對人,哪怕是對一匹戰(zhàn)馬,飼養(yǎng)員也照顧精心:“紅軍過草地時,他把身上的干糧全給馬吃了,自己一個勁兒地掏棉衣里的棉絮往嘴里塞。一師走出草地的時候,老謝身上的棉衣里面都掏空了。”
面對傷病,紅軍堅強面對,置之度外。長征途中,紅軍許多高級軍官都有負傷或患病的記錄,毛澤東、王稼祥在長征一開始就是帶病出發(fā),周恩來更是差點兒命喪草地。然而他們都堅持隨軍,一路指揮戰(zhàn)斗,從未懈怠。至于紅軍戰(zhàn)士們更多的小病小痛以及因戰(zhàn)斗負傷的則不計其數(shù)。讓人印象很深的是“賀炳炎鋸胳膊”。“沒有麻藥。一條大鋸在開水中煮了一個小時。幾個紅軍戰(zhàn)士負責按住他的雙腿和身體。他們還準備了一條毛巾,把師長的眼睛蒙上了。賀炳炎清醒后把毛巾扯下來,看了看說:‘都靠邊!鋸吧!’說完把毛巾咬在嘴里,眼睛一閉。衛(wèi)生連的幾個戰(zhàn)士心一橫,用腳踩住他的右胳膊,鋒利的鋸齒對準槍傷傷口‘咝啦’一聲鋸下去……”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人的一生,總歸要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自己,信念能讓人擁有不竭的動力,化被動為主動。進入新時期,相信每個人仍能從“長征”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滋養(yǎng)?;蚴菒蹗従礃I(yè)、追求不懈的工作熱忱,或是英勇頑強,勇于拼搏的英勇氣概,或是踏實努力,相信未來的樂觀精神,或是嚴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的高尚品德,尤其是共產(chǎn)黨員和領導干部,更應該自我叩問,是否傳承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使命?
誠如作者所說:“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讀懂中國工農(nóng)紅軍所進行的長征。讀懂了長征,就會知道人類精神中的不屈與頑強是何等的偉大;就會知道生命為什么歷經(jīng)苦難與艱險依然能夠擁有快樂和自信;就會知道當一個人把個體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時,天地將會多么廣闊,生命將會何等光榮。”
長征讀后感600字(篇2)
紅軍長征時,從一九三五年十月進入陜北時部隊只剩六千人,傷亡最少八萬人!八萬啊!這是多么龐大的數(shù)字啊,八萬人,為我們的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犧牲。
紅軍長征時總共爬過十八座山脈,走過六百里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渡過二十四條河流,打過大小戰(zhàn)斗三百多次;歷時十一個月,轉戰(zhàn)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里,紅四方面軍長征由一九三五年五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歷時長達十幾個月,轉戰(zhàn)數(shù)省,行程八千余里,進行過大小戰(zhàn)斗幾百次。如果這是我們的話,我們能堅持徒步走過超過一萬多里嗎?而且途中還要打仗,在如此疲勞的狀態(tài)下還要打仗,我們做的到嗎?他們是憑著堅定的毅力,憑著對新中國的向往;他們做到!他們是我們永遠的英雄!
新中國是怎么來的?是這些紅軍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我們會過得如此和平、幸福的日子,這是誰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是紅軍!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今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八十周年的紀念日,這些在戰(zhàn)場上流過血,失去生命的紅軍們是我們永遠的英雄!我們心中永遠的紅軍戰(zhàn)士!我耳邊仿佛響起那悠揚悅耳的國歌……
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chǎn)黨。沒有共產(chǎn)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是共產(chǎn)黨的英明領導,才使我們的紅軍勝利;是共產(chǎn)黨的英明領導,才使我們建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中,祖國繁榮昌盛,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定,都是在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令人欽佩的大好形勢。
你看,自從有了“幸福中國”的政策后,免費義務教育,讓在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都能上學,讓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讀上書,懂得文化,成為我國的棟梁之才。還實現(xiàn)了共享發(fā)展成果,讓打工朋友們每逢回家時都滿載而歸。
長征讀后感600字(篇3)
1934年10月中旬,他們懷著崇高的理想,懷著一顆赤誠的心,懷著必將解放全中國的信心踏上了征途,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縱橫十一個省份,攻占七百多座縣城.
曾幾何時,紅軍“嗒嗒”的馬蹄聲在這里響起;曾幾何時,這里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腳印;曾幾何時,這里記下了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里留下了紅軍長征的精神!這里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這里是獨具天險的瀘定橋;這里是峰峰如劍,插入云霄的婁山關;這里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這里是中國的搖籃!
在毛主席的詩詞里,有這樣幾句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幾句詩,是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時,不因自然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紅軍在長征的過程中,不顧艱難困苦,搶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盧定橋,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最終他們勝利了.這是他們的驕傲,更是我們?nèi)袊嗣竦尿湴?
這,是發(fā)生在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一個十四五歲的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因饑餓而暈過去了.這時,又來了一位老紅軍,看見孩子的樣子,先給孩子灌了點水,等醒了之后,把自己僅剩的一點干糧分一半給孩子吃了,但看孩子還是沒飽,猶豫了一會兒,又把最后一點干糧給孩子吃了.要上路了,他讓孩子先走,說自己歇會兒,其實他是不行了,沒有了干糧,沒有了水,死亡就要降臨在他的身上.一不小心,他掉進了泥潭,在掙扎之中,卻愈陷愈深,但他還是不斷的鼓勵自己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人來救他的.可當人們來時,他卻已經(jīng)只剩腦袋在外面了.人們呼喚著他,可他已經(jīng)……
這是一個多么寒心的故事啊.在長征的過程中,饑餓、寒冷、沼澤、疾病……威脅著每個紅軍指戰(zhàn)員的生命.沒有吃的,把騾馬殺掉;騾馬沒有了,挖野菜,吃樹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帶吃.設想,假如我們這代人要是生長在那個時代,該會失去多少人命?
回首向來風雨路,萬里長征任疾驅(qū).如果沒有長征的勝利,哪會有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哪會有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哪會有我們充滿生機的活力,欣欣向榮、走向富強的今天?
行進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紅色長征,正像一條蜿蜒二萬五千里的紅飄帶,以它無與倫比的絢麗,舞過那個年代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舞過多風多雨的20世紀,飄逸著我們這個民族的嶄新希望.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鐵流瀉處,哪里沒有一曲動人的壯歌?
紅軍跨越11個省,所到之處,哪里沒有滲透著紅軍戰(zhàn)士的熱血?
是什么力量把中華民族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他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不辭,前仆后繼地奔向一個目標?
長征讀后感600字(篇4)
星期五午時,教師帶著我們在學校一齊觀看了電影《長征》,這是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在長征途中,紅軍艱難地翻越雪山過草地,在翻越雪山時,有一個紅軍戰(zhàn)士身上背著沉重的行軍鍋,很多人勸他不要背了,可他不一樣意。因為太疲乏了,他一不細心摔下了懸崖??吹侥抢?,我悲痛地流下了眼淚。還有的紅軍戰(zhàn)士在過草地時,因為沒有東西吃,很多人都餓死了。實在沒東西吃的時候,只能啃樹皮,吃草根。我真想把我的糧食給他們,可我們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
可是,他們沒有所以而氣餒,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抗擊國民黨的圍剿,為了人民得解放,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他們歷盡千辛萬苦,不怕任何困難,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經(jīng)過觀看這部電影,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此刻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比起當年紅軍長征的艱辛,我此刻所遇到的困難根本算不了什么。我要勇敢地應對困難,想盡辦法克服一切困難,這才是真正的小男子漢。
長征讀后感600字(篇5)
王樹增的《長征》這本書讓我特別驚訝的地方,就是,它完全是一本士兵的史詩和悲歌。作者認為每一個長征參與者,不管他是司令員還是炊事員,都是歷史的主角,所以他永遠是在描寫隊伍,隊伍在怎么走,而不是在描寫統(tǒng)帥部。之前長征在我們的意識里簡直就是一幫“神人”干成的事兒,一幫“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而作者把他們從神壇上請下來,請到平地上,讓我們將心比心跟他們?nèi)ケ纫槐?。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士兵的心地是純凈的,他們單純———我就要活下來!什么時候我都要活下來!只要不倒下,就跟著這支隊伍走!而且堅信仗打勝了,公平的世界就到來了!這種純凈令我們敬仰。雖然在書中作家描繪了很多戰(zhàn)斗和戰(zhàn)役過程,但這部書不是一部軍事史,是一部從絕望走向希望,從絕境走向新生的心靈史。比如瀘定橋,書中四百零四頁是這樣描述的“一座有鐵索支撐起來的空中吊橋,13根碗口粗的鐵索連接兩岸,鐵索上鋪的木板已被拆去,北岸橋頭的橋樓已被沙袋緊圍,形成了一個堅固的橋頭堡壘,從堡壘的射擊孔中伸出的機槍正對鐵索,瀘定城一半在山腰,一半緊貼河邊,城墻高約兩丈,上面的堡壘所配置的火力在橋面上形成了一張火網(wǎng)”。飛奪瀘定橋,從軍事上無法解釋。不要說那邊有一個營在那兒堵著,一桿機槍就全封鎖了,誰也過不來??赡?2個紅軍晃晃蕩蕩就過去了,所以,到最后,與其說是打仗,不如說就是拼意氣。當你發(fā)現(xiàn)對方已經(jīng)舍生忘死的時候,肝膽俱裂啊,使敵軍的意志瞬間垮掉了。而且瀘定勇士22人,一個落水的都沒有。我們看有些電影拍飛奪瀘定橋,不停地往下掉人,但從這本書上看來一個都沒犧牲,全過去了。
很多當年長征中的事,我們今天讀來有時候不可思議。讀的時候我就想,很多的時刻我都絕望了,要是我,我做不到。我肯定不往下走了,沒路了。比如,四渡赤水,那么一條小河來回走四趟,幾萬人的部隊。那肯定是絕境了。很多這樣歷史的關口,我們今天不會想得到。好比我們的人生,會碰到很多這樣的事情,好像沒有路了,絕望了。其實看看長征,我覺得世界上恐怕沒有絕望這一說,哪兒有沖不過去的口子啊?我想,認識長征不必說大話,就是結合自己人生,你就會有收益。從那些走過長征的普通士兵身上我們可以挖取一點能夠滋養(yǎng)我們今天心靈的東西,使我們更堅強一點、或者更快樂一點,或者更自信一點。不要輕言失敗,不要輕言放棄。有這樣一種閱讀的收獲,說大了就是民族前途,是一種民族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