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600字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600字(精選5篇)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被譽為“故事圣手”。生于巴黎,十歲前父母雙亡,由叔叔接回英國撫養(yǎng),因身材矮小,說話結巴,總被同齡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600字,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600字(精選篇1)
“你能夠畫了嗎?”
“還不成。但是我將來能夠學會的。正是為了這個我才到巴黎來?!?/p>
“你認為像你這樣年紀的人開始學畫還能夠學得好嗎?大多數(shù)人都是十八歲開始學?!?/p>
“我必須畫畫兒。”
這段對話發(fā)生在克里舍林蔭路的街道上,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遇見了故友,彼時距離他拋棄光鮮亮麗的銀行工作、背井離鄉(xiāng)在小旅館中過著黑暗壓抑的逐夢生涯已經(jīng)有好一段時間了。
誰也沒有想到,誰也沒能預料,這個年近四十的男人,會突然放下一切、一聲不吭地拋妻棄子,來到一個破舊旅館,蓄滿絡腮胡子,開始一心一意地學畫畫。即便在旁人看來,他已經(jīng)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時機……
一直對這本書心馳神往,終于這個寒假我捧起了它,而它亦沒有辜負我……
查理斯追逐夢想的路和之前的康莊大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了,妻子的一封封來信、故交舊友的職責也好、勸告也罷,他都悉數(shù)放到耳后、置之不理。他像是心中突然有了信仰,然后覺得自己是時候去走這條路了,就這樣帶上簡單的信仰瀟瀟灑灑地走下去了……
也許在他的眼里,開始追逐夢想的這一刻才是生命真正的開始,他這一生也算做過許多荒唐之事,但他還是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拋棄親友的陳念,執(zhí)著醉心于自己的夢想,他的腦海中有一幅畫,一幅他拼了命想要表達出來的畫,逼迫著他不停地向這個方向去努力!
想要追求美好的月亮?還是拾起腳邊的六便士?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都是一道相當難做出抉擇的選擇題,尤其是在你長大之后,選擇會受到越來越多因素的干擾。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保留一份追求月亮的初心,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悄悄拿出來再看看自己對于美麗夢想的念念不忘,然后繼續(xù)對夢想開始執(zhí)著的追求。對我而言,走上教育之路就是追求自己美好的月亮,生活和工作的些許繁雜雖然會給我的月亮帶來陰影,但我動搖的時候查理斯給了我動力和堅持的理由。
查理斯這突然而瘋狂的舉動也許并不適合每一個人,但是年過四十還對最初的夢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激勵我繼續(xù)堅持下去!愿我們這一生既可仰望星空、瞻視夢想,又可俯瞰生活、執(zhí)著奮斗!愿這月亮照著我,也照著你,我們一起攜手追求!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600字(精選篇2)
故事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jīng)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yè)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jīng)]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jīng)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于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chuàng)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驚的杰作。在他染上疾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xiàn)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試想你的一個朋友,有份還不錯的工作,有個幸福的家庭,雖談不上無憂無慮,但也過得充實。平日里他處事低調,話也不多,以至于大多時候你都想不起這樣一個人。偶爾看到他發(fā)的朋友圈,你想起他,隨手也點了個贊。似乎我們都有不少這樣的朋友,然而你能想象這樣一個朋友突然離家出走嗎?再聽到他消息的時候,他已經(jīng)到了巴黎學畫畫,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成為一名畫家。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但不同以往,這并不是一個追逐夢想的人經(jīng)歷艱難最終實現(xiàn)理想的故事。
他的夢想道路注定異于常人,因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熱情。他毫無顧慮的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給太太一封信,我不回來了。沒有原因,沒有歉意,到像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沒有回來。后來的故事他對待生活、周遭同樣的冷酷,甚至到了極致。他自私、他目無他人,拒絕任何世俗,所以他也無所顧及。但他同樣也是無辜的,因為他的眼中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像是在追求夢想,更像是追逐自己的厄運。然而他有多冷酷,就有多熱情,畫畫像是喚起了他的靈魂,生命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面對生活的貧困潦倒、疾病纏身,他沒有猶豫過,只憑極致的熱情驅使前進。不為出名,不為認可,在生命的最后畫出一幅伊甸園式的偉大杰作,卻被要求在他死后付之一炬。
他是天才,不瘋不成魔。歷史的長河需要天才,但更多的蕓蕓眾生。每個人都有夢想,在追逐的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壓力,小到柴米油鹽。理想和現(xiàn)實像是一對冤家,每當我們懷揣夢想趕在路上,總是顯得不那么盡如人意。然而他們也并非非黑即白。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xiàn)實,一半堅守,一半妥協(xié)。當夢想照進現(xiàn)實,請保護他。
有人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600字(精選篇3)
不久前便拜讀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記憶深刻的是書中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追尋藝術夢想的道路上,表現(xiàn)出對人情與人性的摒棄和過分自私的態(tài)度。也總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話“只有詩人同圣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
斯特里克蘭德生活過三個地點: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塔希提島,也在這三個地方分別經(jīng)歷了三個女人:妻子艾米、朋友的妻子布蘭妮、土著少女艾塔。
倫敦,土生土長生活了四十幾年。有一份在證券公司穩(wěn)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一雙聰慧乖巧的兒女,妻子艾米賢惠且知書達理。留下一張紙只字片語,就輕而易舉抹掉了前面走過的人生軌跡。
巴黎,憑著對繪畫的一腔執(zhí)念,沉迷于夢想一發(fā)不可收拾。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變得不近人情,一切與己無關。病重時得到了朋友妻子布蘭妮的悉心照顧,惱恨的是憑著自己無所謂心理下毀掉了朋友的生活甚至布蘭妮的生命。他還能攤攤手說,這與我有什么關系呢?不堪一擊的生活,以及被生活壓迫下人性的丑陋。夢想又是什么呢?
之后經(jīng)過馬賽到達塔希提島,這是他靈魂出竅之后得到升華的地方,在這里他與心中的夢想毫無阻隔。有著一個默默守護他,忠誠于他夢想,叫做艾塔的土著少女。即便是他快到生命終點,也無損他繪畫才能的發(fā)揮。夢想可以實現(xiàn),但原來如此艱辛!
看完這本書后,我的心緒一直久久不能平。這樣的男人不是典型的渣男嗎?他的出走,做丈夫做父親的責任去了哪里?搶走朋友之妻,人性的底線在哪里?這些讓我感到憤怒,任何對夢想的追求都不應該是自私甚至脫離道德的借口。
文末描述了斯特里克蘭德病死后盛名,把視角又重新拉回到了他結發(fā)妻子與一對兒女身上。她們心里壓根沒有想過要關心斯特里克蘭德這些年的遭遇,倒是因為他的盛名,極力標榜曾經(jīng)的關系,假裝付出和理解。如果沒有盛名,他們是否還愿意提起這個曾經(jīng)丟棄她們的人?如果沒有原諒,何必假裝美好?人性的碰撞果然脆弱,道貌岸然的面具在現(xiàn)實對比下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思至為什么思特里克蘭德非要去畫畫呢?文中他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對潦倒的處境、刻薄的蜚語、拮據(jù)的生活都能泰然處之,這也許是信念的魅力了吧,引領著純粹的靈魂一路前行。
夢想人人有,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呢?生活中漸行漸遠,很容易就忘記了初心,很容易就有理由說服自己放下,很容易就把別人的看法筑在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壁壘里……也許這輩子都沒有這么大的魄力與自己決裂,但生活給予的饋贈本就是獨一無二。做自己想做的,內心真實快樂就好。
月亮很美很孤獨,看上去很近卻那么遠,要做的就是清醒的活著!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600字(精選篇4)
你想要月亮,可給你六便士又嫌少?!}記
作者說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和主題無關,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太妙了。在無數(shù)的選擇中,是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去撿六便士,這兩個選擇也直戳新聞人的胸口,是理想還是現(xiàn)實?
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和掙扎的凡人不同,他轉身追尋理想再也沒有回頭,可以說是荒誕的可笑的。一個毫無繪畫基礎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執(zhí)意作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家庭以及安穩(wěn)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錢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甚至連生理欲望被他厭惡。他只想要內心的寧靜。他被譏諷,被唾棄,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聞理想新聞真實,新聞人掛在嘴邊的東西,哪一個人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絕對做到?最初選擇這條路靠著的是理想,支撐走完卻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會向生活妥協(xié),但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死后他的畫沒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場悲劇,可即便他死后變成了矚目的畫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燒光了他所有畫作,依舊是一場悲劇。所有可能的傳世經(jīng)典都注定湮滅,但世人的評價他才不在乎。
書里我最喜歡這樣一段話。
“我總覺得大多數(shù)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p>
希望做新聞人的我們,在月光下更孤獨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600字(精選篇5)
曾經(jīng)大學一門文藝類選修課老師布置了一些課外讀書作業(yè),其中一個就是《月亮與六便士》。最后我應該也沒去借這本書,學校圖書館的估計被借完了,但我沒借只是因為懶。
前幾年去東莞出差和表妹在深圳逛圖書館,也看到這本書。因為之前老師的推薦,知道是好書,就拿起來看了。
第一章長篇議論,我以為整本書都是這樣了。那時我更喜歡議論,并不喜歡敘事,但我也沒有看進去。最后好像放下書又看其他書了。
這次拿了微信閱讀的15天免費卡,在推薦書目里看到了它,就點進去看了。一開始居然不討厭,后來甚至有點投入。
于是沒事就拿出來看看。最妙的是昨天體檢,人家都在排隊,當然我也在排隊。不過我完全沉浸在這本書中,排到我時反而有種被打擾的感覺。
到今天,才三天左右,就看完了。所以熱情這東西是沒辦法的,可惜當年在學校我對這本書沒熱情,不然選修課的分數(shù)可以高一點。
看這本書時,我想了一件事,如果我像主人公一樣,二話不說,放下一切追夢想去,我會“死”在哪一步?
我可能會“死”在第一步,就是搞不清自己夢想是什么?而主人公卻很清楚,所以放棄了自己證券交易所的工作。
讓我作弊一次,假如我清楚自己的夢想,比如是寫作。第一件事,要把現(xiàn)在的工作辭掉。問題就來了,接著去編輯部嗎?工資減半?;蛘唛]關閱讀,工資為零;又或者出去旅游獲取素材,工資為負數(shù)。
總之我可能養(yǎng)的活自己,但養(yǎng)不活自己的生活。我快三十了,要結婚了,這樣搞,還結不結的起?別人能安心跟著我嗎?畢竟,搞寫作,比書中主人公搞畫畫,也好不了多少吧。
接下來可能要面對和主人公一樣的問題:你的夢想不能給你帶來物質的未來,你在乎嗎?
如果說僅僅是吃的差一點,穿的差一點,我其實還不太在意。但我很在意周圍人的目光,如果我的收入在我們鄉(xiāng)鎮(zhèn),是底層;在以前的同學中,是倒數(shù);我恐怕心里難以接受,同學聚會也覺得矮人一頭。收入,在很多人眼里不就等于你的努力和能力嗎?
最后終極問題來了,如果你堅持了一生,在你死前,沒能獲得世俗的成功,還放棄了那么多的東西,你會后悔嗎?
主人公不后悔,看到他最后在那個小島上的一段生活,我也相信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我都很羨慕。雖然沒獲得世俗的成功,但主人公畫出了他最后的巨作。雖然最后眼睛失明,但他內心平靜,毫無抱怨。
也許你正過著穩(wěn)定的生活,穩(wěn)定的同義詞,是在一個固定的軌道上,是卡在社會機器的一環(huán)上,是規(guī)律到有些單調,單調到一眼能看到很遠。你是成功的,安穩(wěn)的,受人尊敬的,前途光明的;但很有可能,你的內心是不安寧的,心里是有所抱怨的。這樣過完一生,你可能會有點后悔。
但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不可能去放棄一切,即使想嘗試,也會像我的假設,會在中途“死”好幾次。
對于“月亮與六便士”的選擇,我的心中也沒有答案。不過目前并沒有一個強烈的感覺驅動我,所以,不可以完全和主人公比較。
如書中所說,那是一種掉進水里只想活命的驅動力。一般,有這種驅動力的,八成是個天才。一個人既然能做出這種決絕的選擇,他的內心一定有自己的邏輯;只要自己能給自己一個交代,就可以了。
我想如果我拿這個問題問濤哥,他可能會說:“咱能不能接點地氣,踏實過日子不好嗎?再跟我說月亮的事,我一腳把你踹西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