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孝經(jīng)后的感想與心得
推薦文章
讀完孝經(jīng)后的感想與心得(精選5篇)
《孝經(jīng)》還把道德規(guī)范與法律(刑律)聯(lián)系起來,認為“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其宗法關系和道德秩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讀完孝經(jīng)后的感想與心得,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讀完孝經(jīng)后的感想與心得篇1
寒假里,我買了一本《孝經(jīng)》,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孝子是如何孝順自己父母的,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汝南安陽(如今河南)的蔡順,他十分孝順自己的老母,不過年有喪父。后來又趕上了王莽作亂,建立新朝,年年饑荒,柴貴米貴,于是蔡順不得不采桑葚充饑。
有次蔡順采果時,遇見了紅眉軍。軍中的領袖問為什么把桑葚紅的放一邊,黑的放一邊,蔡順回答:“紅的甜,給老母吃。而黑的酸,給自己吃?!奔t眉領袖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了,送給了蔡順三斗白米,一頭肥牛。讓蔡順回去孝敬她的老母去。
如果你問我:“為什么要孝?"我會告訴你:”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我記得二零一六年的一月份最冷的時候有零下十幾度,爸爸為了早點干好活,六七點鐘就出去干活了,回來的時候,爸爸的手已經(jīng)凍裂了,出現(xiàn)了一條條裂紋,流出了血。我想:古代人都那么孝順父母,那我得更好的對待父母了。于是我給爸爸沏了一杯茶,又給爸爸打了一盆熱水洗腳。
于是我終于深知了父母對我的愛,我以后得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了。
讀完孝經(jīng)后的感想與心得篇2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字,體現(xiàn)了孩子應對父母恭敬,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讓著長輩。
《孝經(jīng)》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是以孝治國,所以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孝,是人們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jīng)》云“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叫做“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在各種美德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圖。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jīng)》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謂之悖禮?!薄兜茏右?guī)》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p>
生我者父母,養(yǎng)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難找的好老師。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的。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都要感恩;而父母卻給予我們多少,我們卻習以從不說一聲“謝謝”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能不孝?
讀完孝經(jīng)后的感想與心得篇3
《孝經(jīng)》里有一句話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每個人都是托體父母來到人間的,又在父母的呵護下一天天成長起來的,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所以孝養(yǎng)父母是天經(jīng)地儀的。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敢問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你能愛誰?你不愛別人誰又能愛你。不孝父母之人不可交。
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這個人絕對沒好報,他的人生和事業(yè)都不會順。這是天道,這是規(guī)律。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我們村有一家人不孝順父母,老人六十多了,還去新疆摘棉花,回來后掙的錢被小倆口要走,不讓老人花。
先是丈夫建筑出事,摔下來,花了好幾萬。妻子又動手術,花費好幾萬。鄰居們都說,遭報應了。其實這不是迷信,這是天道規(guī)律。哪些事業(yè)大發(fā)展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孝敬父母的人。
厚德載物,從來不是句空話,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大的德。當我們真正從各方面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才會順,孝順可以這樣解釋吧。
讀完孝經(jīng)后的感想與心得篇4
“百善孝為先”、“首孝悌”、“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等等,都是在教育我們,我們?nèi)松斜仨殦碛械牡谝黄焚|(zhì)就是“孝”。
這兩天,老師一直在給我們講《孝經(jīng)》中的第一篇章“開宗明義”,我從老師的講解中,懂得了小孩子為什么要“孝”。“開宗明義”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什么是“孝”,首先,“孝”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行為準則,只要一個國家的人,上下一心,全國一體的遵崇孝道,就會國泰民安。其次說的就是個人的“孝”要做到孝順父母,忠實于祖國。
爸爸在和我一起看書的時候還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事:“孝”字,其實是“老”于上,而“子”于下所組成的字,意思就是要讓為人子的我們,時刻的把自己老人放在心上,背負在背上,時時刻刻不能忘記。
《孝經(jīng)》是教導我們懂“孝”的意義,讓我們知道了如何“孝”的方法和督促我們盡“孝”的一本書,我們要好好的讀,認真的學習?!靶ⅰ笔俏覀儑业膫鹘y(tǒng)美德,我們要尊崇孝道,將“孝”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讀完孝經(jīng)后的感想與心得篇5
“百行孝為先”,這是一句古人的俗語。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這個字的含義,但當我看了《孝經(jīng)》以后,我便又進一步地了解了這個字的意義。
《孝經(jīng)》是一本國學經(jīng)典,里面講了許許多多關于“孝”的故事。一篇古色古香的文章,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文字,讓人陶醉其中。雖然《孝經(jīng)》總字數(shù)連兩千也未達,但在中國思想史上已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從西漢開始,這本書受到歷代人們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為傳習,《孝經(jīng)》稱得上是字數(shù)最少、內(nèi)容最淺而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一部文學經(jīng)典。
“黃香孝父”的事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香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對父母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次幫父親打完水后,都會拿一把扇子,將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躺下,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怕父親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于是每天都搶先上床,以自己體溫捂熱被子,然后再讓父親上去睡。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多么打動人心的孝子!讀著,讀著,我不禁熱淚盈眶,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連世界之作——《三字經(jīng)》都有大部分筆墨寫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講的是“孔融讓梨”。孝順的孔融孝敬長輩,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拿小的,又是一個孝子值得我們?nèi)W習!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我們要從小理解“孝”,實踐“孝”,將這本書吟之,誦之,感之,悟之,發(fā)揚“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