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久|自偷自拍亚洲首页av

  • <ul id="y0emu"></ul>
  • 讀友吧 > 讀書心得 > 讀書心得范文 > 大學生邊城讀書心得

    大學生邊城讀書心得

    | 小龍

    大學生邊城讀書心得(精選5篇)

    文學作品的傳播是從傳播學角度來研究文學作品的出版、譯介、改編、閱讀和教育等,任何文學作品都離不開傳播,文學經(jīng)典的產(chǎn)生尤其如此。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邊城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邊城讀書心得【篇1】

    《邊城》是沈從文的巔峰之作,被譽為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小說之一,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具有重要的地位。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借船家少女翠翠以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歌頌了美好善良的人性與純凈澄澈的心靈。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包括小溪、河水、雨水等一系列水的意象,以及黃昏、月亮等,一方面很好地串通了全文,使故事成為一個在各方面都極為連貫的整體,另一方面則傳達了豐富的象征意義,預(yù)示著人物的命運,也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使故事具有濃厚的藝術(shù)氣息和美學色彩。

    一 “水”的意象全篇經(jīng)絡(luò)

    “水”是《邊城》的中心意象,貫穿著整部作品的始終,在構(gòu)成故事的經(jīng)絡(luò)之余,還滲入到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使小說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一部寫“水”的小說,使故事也成為了一個“水邊”的故事。

    作品開篇就對小溪、河水展開了描述,并將其作為線索引出故事的地點和主角,讓水與小說中人物的生活和命運融為一體:“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頭做成的……貫穿著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般在水……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這些與水有關(guān)的描述展現(xiàn)了湘西特有的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突出了作品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奠定了作品的基調(diào),同時也為“水”這一意象在故事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埋下了伏筆。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水”越來越成為了變化發(fā)生的標志。翠翠的愛情之路便是在水花跳躍的端午節(jié)開始的。在第一年觀看龍舟賽時,翠翠與船總的二兒子儺送相遇并心生愛意,那時“龍船水剛剛漲過,河中水皆泛著豆綠色,天氣又那么晴朗”,與這片清澈明朗的河水一樣,翠翠心中蕩漾著對遇見愛情的無限快樂和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儺送對翠翠的感覺也是如此。第二年的端午節(jié),翠翠在看龍船時“忽然落了行雨”,而這場大雨把則翠翠送到了船總大兒子天佑的面前,讓天佑愛上了翠翠,也使翠翠的愛情之路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第三年的端午節(jié),“雨落個不停,溪面一片煙”。儺送和天佑對表示了各自對翠翠的愛慕之情,而此時翠翠的心中也如喝水般混亂不已、朦朧不清,不知如何選擇。最后翠翠決定心隨儺送。天佑心灰意冷,便坐船外出做生意,不料卻船毀人亡。儺送因自責也獨自出走下桃源去了,留下翠翠孤身一人。河水的千變?nèi)f化,翠翠的愛情終于也在萬般磨難中以失敗和悲劇而收場。作品最后仍然是由“水”來決定人物命運、渲染悲劇氛圍的。一天,祖孫二人看到低飛的蜻蜓,預(yù)見到一場可怕雷雨的降臨。第二天一早,“門前已成為一個水溝,一股水便從塔后嘩嘩的流來……溪中也漲了打水,已漫過了碼頭……纜繩,也杯水淹沒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見了”。當翠翠要把這種恐怖的狀況以及挺過這場災(zāi)難的喜悅告訴給爺爺時,卻發(fā)現(xiàn)他已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永遠地離開了。由此可見,在《邊城》這部小說中,“水”這一意象成功地連結(jié)了各個分散的情節(jié),使故事成為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同時,它又被賦予了神性,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甚至成為人們命運的支配力量,使人們在水中快樂,在水中感傷,在水中誕生,在水中滅亡。

    另外,除了擔當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之外,“水”這一意象在小說中還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成為了一種象征符號。一方面,它象征著和諧與生機。小說中有很多對平靜、清澈的河水的描述,也有許多對河邊人們安寧生活的刻繪,人們在水鄉(xiāng)中安居樂業(yè),有些人還以渡船為生,這些片段都展示了“水”對人們的恩澤與庇佑。翠翠在以水為特點的端午節(jié)龍舟賽上遇到心愛之人,這也是“水”的象征意義中積極的一面。而另一方面,它則象征著混亂與毀滅。翠翠的母親因為在河邊喝了很多冷水而喪命,翠翠的愛情則在幾次與水的接觸中越來越曲折,老大天佑因在河水中出了事故而喪生,翠翠的祖父也在雷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了人世。這些片段則展示了“水”對人們生活的威脅與摧殘??梢姡凇哆叧恰愤@部小說中,“水”具有生命之源和生命終結(jié)的雙重象征意義。

    二 “黃昏”意象――生命終結(jié)的象征

    在《邊城》這部小說中,“黃昏”這一意象也多次出現(xiàn)。但小說中的“黃昏”所要傳達的不再是日天相接、晚霞輝映的美好景象,而是作者對人生苦短、隨時將逝的悲嘆,它的出現(xiàn)將預(yù)示著一種毀滅、一種消失,突顯出一種強烈的生命意識。

    “黃昏”意象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第一年端午節(jié)龍舟賽上,她剛剛遇到儺送,其愛情找到歸屬,整個人都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之中,再加上龍舟賽在一片火熱中進行著,可以說當時的氛圍是愉悅的、歡快的。然而此時,“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黃昏把河面裝飾了一層銀色薄霧”。與爺爺走散的翠翠看到此景,忽然生出一個可怕的念頭――“假若爺爺死了?”雖然這個想法只是一瞬,但也足以給這歡快的情境增添不少憂愁。“黃昏”對于翠翠而言,似乎成為了某種終結(jié)的預(yù)言者。在故事發(fā)展的高潮部分,翠翠聽到心儀之人為她唱歌以博取她的芳心,她為愛情即將到來感到無比的興奮和欣喜。然而,“黃昏”的降臨讓她又一次想到了與祖父的生離死別,這種念頭驅(qū)散了翠翠心中所有喜悅的情緒,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傷感和悲哀。翠翠倍感凄涼,極力想改變這個即將到來的局面卻又不知如何去做,便無助地哭了起來。無疑,“黃昏”的再次出現(xiàn)帶給了翠翠無盡的惆悵。她坐在屋后的白塔下,看著天空中被夕陽映成了紅色的美麗云彩,卻無心去欣賞這番景致。她只是覺得自己“好像少了什么”。這說明翠翠此時已經(jīng)意識到失去爺爺終將成為必然的事實,她也明白了自己的渺小和無力,明白了在命運的面前,所有試圖扭轉(zhuǎn)局勢的努力終將是微弱和徒勞的。“黃昏”最后一次出現(xiàn)預(yù)示了老船夫的去世。雷雨將至,翠翠感到十分驚恐,爺爺坦然地告訴她“該來的總會來”,并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就在這天晚上,他飽含著抑郁和苦悶,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翠翠。 透過“黃昏”這個意象,作者向人們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即人的命運是無法逆轉(zhuǎn)的,命運的悲劇是無法避免的。同時,他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轉(zhuǎn)瞬即逝的無盡慨嘆,以及對生命的那種深深的熱愛與崇敬之情。

    三 “月亮”意象――純潔愛情的象征

    月亮是美好的、柔和的、溫婉的,在《邊城》中象征著純潔美好的愛情。在小說中,當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佑和儺送都表示了對翠翠的心意時,他們決定用男女對歌的方式來一定輸贏。對歌的日子選在了農(nóng)歷的

    十四、十五和十六這三天,都是一個月中月亮最圓最亮的日子?!霸鹿鈽O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個時候若有人隔著小溪對唱情歌,其意境之美、情意之濃完全可以想見。在純凈皎潔的月亮之下唱歌以表達愛意,足以見得唱歌之人用情之真、用意之切,這愛情必然也是純潔無暇的。小說中還有另外一處描寫“月亮”。“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草在月光下變成一片黑色?!痹谠鹿馇謇实囊雇?,爺爺對翠翠講起了她的爸爸和媽媽的故事。在月光的烘托下,翠翠仿佛看到了爸爸媽媽之間那種真摯的感情、那種純真的愛情,心中便產(chǎn)生了對愛情的無限憧憬和向往。

    但與此同時,月亮是高高地懸在天上的,人們只能遠遠欣賞和遐想?yún)s無法用手去觸碰,因而它對人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月光柔和淡雅,卻有一種寒涼之感,所以月亮有時也給人們帶去一種悲涼的情懷。同樣地,由月亮象征的純潔愛情對翠翠而言也是遙不可及的,她的愛情也是由悲涼貫穿始終的。她的愛情之路曲曲折折,兄弟二人最終都離她而去,她的愛情最終以悲劇告終,她也終究沒能得到理想中的純潔愛情。

    大學生邊城讀書心得【篇2】

    一、生命本色的美

    在談到《邊城》創(chuàng)作動機時,沈從文曾說:“我是個對一切無信仰的人,卻只信仰生命?!彼谠S多文章中,都表現(xiàn)出對生命力的肯定和無意義生命過程的批判。他不斷探索他的信仰和摯愛的生命,他發(fā)現(xiàn)只有湘西人的生命,才是活得膽大包天和痛快淋漓的,絕對沒有拖泥帶水的僵態(tài)。這里的生命不知道死,死即生,生即死,生生死死。這正是作者在《邊城》中所追尋人生理想的終極指向,這一切都是通過描寫湘西人的鮮活形象得以彰顯的。

    《邊城》以湘西邊境山城、茶峒和附近農(nóng)村為背景,寫了一個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的生活,以及當?shù)卣扑a頭船總順順兩個兒子儺送和天保與翠翠之間的愛情故事。小說圍繞這個故事,對邊城富有特色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作了詩情畫意的描述,展現(xiàn)了邊城人與人之間和諧關(guān)系和人們美好心景,謳歌了邊城百姓淳樸的人性美。

    《邊城》中每個人都熱情誠實,人人均有古君子遺風?!耙磺心粯O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居樂業(yè)?!边叧侵猩钪魇礁鳂拥娜?有老船夫、翠翠、船總順順、天保、儺送、過渡的客商、吊腳樓上的妓女等人物。他們都真真實實、活活潑潑地生活著,構(gòu)成了近似完整理想社會。在這里存在貧富之差,卻人人享受著平等待遇。他們依靠著勞動過活,與人為善,以誠相待,沒有都市文明的虛偽、污濁、狡詐、自私,只有充溢著原始本性的天性和淳樸品性。

    老船夫管理著碧溪咀的渡船,活了70年,從20歲起便守在這溪邊,50年來不知來去渡了多少人。他愛這里青山綠水,愛渡船,愛過渡的人們。幾十年來,無論晴雨,必守船頭。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思索自己職務(wù)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地、很忠實地在那里活下去?!彼屏?、質(zhì)樸、忠實,遇到過渡人要付錢時,他便儼然吵嘴似的申明:“我有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盡管如此,還是有人給了錢,老人便用這錢買了茶葉和草煙,草煙慷慨送給會吸煙的過渡客,在六月里,將茶葉用開水泡在大缸里,供過路人飲用。

    他寬厚熱情,慷慨大度,有時他進城買酒,遇到熟人必請人喝酒。他和外孫女卻過著相依為命的清苦日子。卻安然自得,其樂融融。在渡船老人身上,體現(xiàn)了美好淳樸的人性美德,這是生命原生態(tài)透溢出的生命存在形式之美,也是生命存在形式的本真。他曾告訴翠翠:“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要哭。要硬扎一點,結(jié)實一點,才佩活在這塊土地上!”正是他在自然界中磨煉出來的山水硬朗性格深深地影響著翠翠,使得她面臨大老的死,祖父的長逝,二老的不理解和不辭而別等等遭遇,她都能堅強地活著,等待著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的愛人,也許明天回來的愛人?!笨梢姶浯涫且晃惶煺?、活潑、充滿生命力的自然之女。她對儺送的愛情純潔自然,絲毫沒有受到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影響,而是出自自然的人性,天真的愛,就像山野間盛開的山花,散發(fā)著大自然賦于的芬芳,自然真切而又震撼人心,天保和儺送既是兄弟又是情敵,他們倆為愛一個女人卻沒有忌恨,而是表現(xiàn)出誠摯的仁愛之心,公平競爭,互相謙讓的高風亮節(jié)。這些人物的仁愛之心,高貴品質(zhì)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就是作者所要歌頌勞動人民的人性美,生命美的具體表現(xiàn)。

    二、愛情本色的美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大部分作家寫男女婚姻愛情故事,都遵循男女個性解放,婦女如何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追求自由戀愛的原則。而沈從文描寫青年男女愛情不落俗套,標新立異地以人本能欲望為前題,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淳樸愛情,這種愛情是人性愛,人本能的愛。

    翠翠對儺送的愛是忠誠的,堅真不渝的,沒有因人事的周折而改變最初的選擇。她拒絕大老天保的托媒說情,心始終放在儺送身上,致使大老因情場失意溺死茨儺,二老因?qū)λ妥娓府a(chǎn)生誤會,一氣之下駕船下了桃源。她卻仍然堅守對儺送的愛。祖父去逝后。她獨守渡船等待著那個沒有歸期的愛人,“他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贝浯湟砸活w金子般純潔、淳樸少女之心,譜寫著人性美的愛情頌歌。

    儺送也是一位出色的小伙子,眼眉秀撥山群,為人聰明而富有感情,結(jié)實如老虎卻又和氣親人,不矯情,不仗勢凌人。他第一次見到翠翠就傾心翠翠,借給老船夫送酒機會,去看翠翠并邀請翠翠,為了他們甜蜜的愛情,半夜里,他遵照當?shù)亓晳T,很誠實與坦白地為一個初生之犢的黃花女唱歌。當他面臨渡船和碾房做出選擇時,他舍棄碾房,愿為愛情守一輩子渡船。他對父親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或許我命里只許我撐個渡船。”話語委婉體現(xiàn)出他愛的分明、愛的忠真、愛的自然。這是邊城人民愛情與美的化身。這樣的愛才顯得人高大,令人向往,讓世界為人類所擁有,這正是作者對愛情的彰顯,對人性美的詮釋,對愛情本色的贊美。

    在舊的封建婚姻習俗束縛下,翠翠和儺送愛情終成悲劇,但是作者一生都在用筆墨踐行著自己的理想,表達著自己的抗爭。他說: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chǔ),用堅硬石頭堆徹它。精致、結(jié)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種廟供奉的是人性。這種自然淳樸善良的人性美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仍有現(xiàn)實意義。

    大學生邊城讀書心得【篇3】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創(chuàng)作成熟期完成的一部頗具詩意的作品,結(jié)構(gòu)玲瓏剔透,首尾一致完整,情節(jié)跌宕有致,人物心理刻畫入微。從小說中主要人物的人生形態(tài)及其與生死的交結(jié),可窺見作者的生命觀:老船夫的自然老死、翠翠父母雙雙殉情,以及自然威力之下天保的意外溺亡,這些不同的人生結(jié)局以其各異的姿態(tài)呈現(xiàn)于小說中,透露出作者回歸道家順應(yīng)自然的原始主張,揭示了作者視閃耀著人類純良天性之光的自由與愛情為至高追求,并要敬畏自然的生命觀。

    小說中渡船老人的一生過得平實素靜,就連他的老死也是在雷雨夜中自然而臨,在他身上的一切可謂近乎順應(yīng)天道。然而,他對于死亡的淡然態(tài)度背后那微微的隱憂卻貫穿于整部小說之中。對于老人而言,生命是天賜的,于是,死亡的降臨也將會是上天的一種賞賜。他性格溫和,隨順天命,生活得踏實坦然,“年紀雖那么老了,骨頭硬硬的,本來應(yīng)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①。生命與生活的意義之于他,不需要過多地去追溯和探尋,人各有命定,即便是撐一輩子船而依舊生活貧苦,“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wù)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②,因為在他看來,能夠安分地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贈予,對于如此厚重的饋贈,唯有報之以忠實和坦誠,舉重若輕,越是淡然則越是珍重。

    然而,在自然里活過七十年的他終究是沒能擺脫人事的桎梏,孫女翠翠的人生去向牽動著他的心。老船夫意識深處的隨順天命的人生處世之道,表現(xiàn)在其對女兒未婚先孕而后殉情之事的處理上,他認為“誰也無罪過,只應(yīng)‘天’去負責”③,故而“只作為并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地過下去”④。他隨順天命,將這種觀念奉行了一生,卻猛地在生命的終結(jié)之前覺察到它在某種程度上的不合理,他一貫地“不怨天,不尤人”⑤,但“心中卻不能完全同意這種不幸的安排”⑥。正是這種意識上的自我否定與更新,讓他最終決定用行動來“對抗”天命,開始主動為翠翠找尋可靠的人生歸宿。而實際上,因為后來事情的曲曲折折,老船夫到死也沒能如愿,他終究是含著對“人事”的無措而去的。此處,再次揭示了作者回歸道家順應(yīng)自然的天命觀。

    自然老死作為生命終結(jié)狀態(tài)令人多了幾分接受的坦然,而人自主地走向死亡則又潛隱著另一種人生信念――觀照自我,愛惜生命,但也將名譽、愛情、自由看得比生命更為重要。翠翠的父親作為一個屯防軍人,本性中的剛勇使他在“結(jié)婚不成”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約翠翠的母親一同逃去,后來則在維護名譽與堅守愛情的兩難境地中,以年輕的生命為代價求得兩全,服毒自盡。翠翠的母親在殉情前起了憐憫之心,忍受著世俗眼光及規(guī)矩束縛帶來的羞愧,產(chǎn)下腹中的小孩后才步了那軍人的后塵。這種將純潔愛情置于生命之上的態(tài)度,全然是人作為有靈性的個體對內(nèi)在情感需求的觀照,大膽真實而毫無作態(tài)。越是遠離物質(zhì)與喧囂浸染,人們越能夠自發(fā)地觀照內(nèi)心,回歸本真自我。正如小說中所描述,即便是被視為特殊群體的妓女們在對待情郎水手們的背棄時,也會“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⑦,甚至于“在夢里投河吞鴉片煙”⑧,盡管這種方式在理性思維的審視下頗顯糊涂,但在作者看來,卻認為“不過是這些人更真切一點”⑨罷了。作者再一次禮贊了人類純良天性中的本真,每一個生命主體都浸潤于宇宙大道之中,心靈是與其最為直接的感應(yīng)所,順應(yīng)內(nèi)心即是對天命的另一種順承與通達。

    主動的選擇與取舍是對自身命運的把握和對生命追求的篤定,同時更宣示著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人類生命的脆弱,提醒人們要敬畏自然,珍視生命。大老天保的死,在其父親船長順順及二老儺送的主觀意識中無疑是被摻進了人為因素,認為渡船老人對天保說媒之事的模棱態(tài)度及拖延是肇因,而實際上,即便是由于說媒未成才使天保決然做出乘船下行的決定,但在河中的浪起船翻也并非能為人左右,自然的力量及其神秘是不可測度的。盡管大自然有時帶來的是災(zāi)難,如春水高漲沖走民居,雷雨擊倒白塔,等等,但在作者的意識深處,對于這種自然力是持有敬畏之情的,對于原始的超驗性的東西仍持有內(nèi)心的虔誠,由“天?!迸c“儺送”名字中所寄予的含義便可略見一二,一個是為天所保佑著,一個是儺神送來之子,因此,作者在小說中賦予二人美好的體魄及人格品質(zhì):“結(jié)實如老虎,卻又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不倚勢凌人。”⑩當?shù)厝藢τ谔焐竦闹匾暠旧硪彩且环N對生命的敬畏,但作者也并非完全將人至于這種超驗之下,他一面感恩天神,一面也贊美生命個體的頑強,對于出身貧苦的翠翠的成長,傾注了欣喜之心:“在一種奇跡中,這遺孤居然已長大成人”{11},在訝異于冥冥奇跡的無限力量之余,更多的是對個體存在的體認與凸顯,這表面上看似乎是天意與人心之間存在著某種錯位與缺隙,但這也恰恰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融合。

    作者對于生活與生命狀態(tài)的剖析并反思,一方面經(jīng)由對死亡的抒寫來獲得,另一方面則直接體現(xiàn)在對茶峒山城里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描寫中。相比于有著曲折故事性的死亡抒寫帶來的沉重感,后者尤其顯得瑣碎及閑散平淡,二者共同構(gòu)成了人類生命的完整形態(tài)。這座小城,沈從文置于其中而同時又抽身立于其邊上,將其視為一個生命觀照點。

    城中人的生活常態(tài)是靜寂單純的:“一切總永遠那么靜寂,所有人民每個日子皆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里過去。一分安靜增加了人對‘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夢。在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自然也一定各在分定一分日子里,懷了對于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12},就連戍兵營里也靜得只剩下號角聲。安分守己的每一天里,淳樸的人們唯一能夠?qū)⑸钔庋由斓模闶前阉季w寄托在對已知人事的思索和對未知人事的企盼上。人事仿佛成了這被命定的每一分生活里的調(diào)味劑。

    作為川東商業(yè)交易接頭處,城外河街則是另一番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客店、飯店、雜貨鋪、油行、鹽棧、花衣莊,船具鍋罐鋪、水手職業(yè)介紹戶等應(yīng)有盡有。各行各業(yè)的運營為小城的一角增添了一分別樣的喧囂,然而,就連這些店家都是鱗次櫛比且“莫不各有一種地位”{13},在喧鬧之中又是各司其職,忙而不亂,甚至在人際往來之中彰顯著其有序的功能地位,使得小城的生活又添置了一分每個人均可得到的安定感。即便是作為特殊行業(yè)而面向商人及水手的妓女們也是切切實實地盡著職業(yè)的責任和義務(wù),“由于邊地的風俗淳樸,便是作妓女,也永遠那么渾厚”{14}。在這邊城的商業(yè)地帶里,凝聚的并非銅臭味,上演的也并非行業(yè)間的相互傾軋,而是源自安定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jié)。

    小城日復(fù)一日安靜地承載著淳樸人們的簡單生活,一切如其所是,人事的紛爭與愛憎也未曾被放大,只是隱隱地如同云霧般繚繞在人們的每一個日子里,輕輕飄來而終將散去,而留下的永遠是那青山綠水間的淳良之風。

    死亡作為生命的斷裂點帶來的反思是沉重的,但作者輕輕透過人們的日常平凡生活也能夠窺到人世百態(tài)。寂靜中隱含著喧囂,安定中也潛藏著不安分,但這一切都為這個帶有夢幻色彩的、包裹著道衣的邊城小鎮(zhèn)所含融著。作者在人生百態(tài)中有所取舍地建構(gòu)著心中的小廟,也闡發(fā)著最合乎其理想的生命觀。

    大學生邊城讀書心得【篇4】

    沈從文的《邊城》的確寫得很漂亮,把小說當散文來寫,意境非常美。

    看過《邊城》的一些介紹,其中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把整個時代都寫出來。但作為一般的讀者,我承認自己沒有辦法看得太透。

    《邊城》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在如今,城鎮(zhèn)的物質(zhì)建設(shè)雖然顯得騰飛發(fā)達,但是在建設(shè)的背后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huán)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干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農(nóng)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蛟S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并且在現(xiàn)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筑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墻,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lián)絡(luò)。

    而在《邊城》里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么老了,本來應(yīng)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wù)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yè)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jié)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么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jié)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jié)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只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美麗總是令人憂愁?!哆叧恰纷髡咴诮o我們展現(xiàn)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yōu)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yīng)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后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著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云、聽著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凄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只渡船與一只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fā)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著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jié)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guān)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xiàn)。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大學生邊城讀書心得【篇5】

    《邊城》表現(xiàn)了沈從文美麗而帶點傷感的戀鄉(xiāng)夢,是抒情詩,也是風俗畫。它展現(xiàn)出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別具一格的抒情鄉(xiāng)土小說。對于《邊城》中人性美的賞析,可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獲得文學美的享受。

    《邊城》所寫的故事很簡單,然而卻極美: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zhì)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停瑥拇朔N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做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說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表現(xiàn)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充滿牧歌情調(diào)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xiāng)土小說。

    “沈從文出生于苗漢雜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這一地區(qū)的風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熱愛?!笔┫U存如是說?!哆叧恰访枥L了一幅作者童年記憶中、理想世界中的美麗湘西地域風俗畫。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生活無形中就構(gòu)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它們沉淀了恢弘滄桑、沉寂凄婉的悲壯。作為圖景,有永不褪色的鑒賞價值,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一種悲涼,無奈。這畫是優(yōu)美的、精致的、絢麗的,它蘊含了湘西邊地的自然風光、社會風俗、人際關(guān)系、人情人性等,積淀著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麗的楚文化。沈從文說: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邊城》中就有了一個質(zhì)樸而又清新的世界,一個近乎“世外桃源”的鄉(xiāng)村社會,表現(xiàn)出仁厚、純樸的土性鄉(xiāng)風。他筆下的湘西是這樣的:中秋節(jié),青年男女用對歌的形式在月夜傾吐愛意;端午節(jié),家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腳樓觀賞龍舟競賽,參加在河中捉鴨子活動,“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鴨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龍,耍獅子,放煙火?!靶”夼谌缏溆甑臉幼印保〕浅两谝黄瑲g樂之中……在這種氛圍里生活的人們質(zhì)樸而又善良,任何劍拔弩張在這里都顯得格格不入。

    邊城的人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著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方式和淳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構(gòu)建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chuàng)造的人物閃爍著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在《邊城》里,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肮芾磉@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盍似呤?,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小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若干人。年紀雖那么老了,骨頭硬硬的,本來應(yīng)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夠同這一份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wù)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的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yè)雖十分順手,卻因此交朋結(jié)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么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痹谡f到兩位年輕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jié)實如小公?!婪呕磉_,不拘常套小節(jié)……”而更讓人稱奇的是那只黃狗也格外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近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時,那只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p>

    初讀“湘西系列”的讀者可能對主人公翠翠父母殉情頗感費解,可是在湘西“情愛的表現(xiàn)往往是強烈而悲劇性的,偷情就偷情了,被人殺掉也就殺掉了,感情至上,視生命為糞土,這種情況較多”。翠翠父母的殉情并非由哪個人或哪種權(quán)勢所逼迫。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善良人們的悲劇性格――因善而猶豫不決,因善而有所顧及,因善而傷害自己。劉西渭說:“作者的人物雖說全部善良,本身卻含有悲劇的成分,唯其良善,我們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分量?!薄哆叧恰烽_篇,作者就將這因善而引起的悲劇徐徐拉開了帷幕。在這遠離文明的封閉小城,一群自然率性的人們因善良而丟失了自己。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湘西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她在風雨里成長著,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yǎng)著她,教育著她。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爺爺逝世,她悲痛但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她像爺爺那樣守著擺渡的崗位,苦戀并等待著愛人的歸來。這展現(xiàn)出她性格中堅強的柔美,柔美中的堅強,她懷著希望與命運抗爭。外公保有著中國傳統(tǒng)的美德,他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xiàn)。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guān)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唯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說笑話、唱歌。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的大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他知道弟弟也愛翠翠,兩人唱歌“決斗”,他卻因為自己先提了親,“作哥哥的走車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開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敵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手足之情。后來他外出闖灘,既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難,可以說他是為了親情和愛情而死。這些人物無不充分地展現(xiàn)了世間的真善美。

    《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里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欲;這里有貧富區(qū)分和社會地位高低的差別,但他們都互相親善著、扶持著;這里也有矛盾,但那決不是善與惡的沖突;小說結(jié)局是悲劇性的,但也絕非是奸邪之徒所致。

    正如批評家劉西渭所說:“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yīng),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沖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對于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p>

    《邊城》在一首清澈、美麗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園牧歌中,為人類的愛做了恰如其分的說明。在這樣一篇美麗的文字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為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yōu)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因此,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shù)的美的享受,更有著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yǎng)與療補。

    328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