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名著讀書筆記
九年級名著讀書筆記5篇
每個人讀書的目的其實是各不相同的。我們無論是出于怎樣的目的,只要你能發(fā)現(xiàn)讀書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精彩,那便是讀書的意義所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名著讀書筆記,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九年級名著讀書筆記精選篇1
《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歷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詳細的內(nèi)容,精彩的片段。在譯序中,它還詳細地介紹了《簡·愛》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從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經(jīng)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塵世的窮鄉(xiāng)僻壤;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nóng)民向工業(yè)國過渡,新興資產(chǎn)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上打上了可見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們。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毀滅之手。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都無一例外的先于父親再人生的黃金時間離開了人間。惜乎,勃郎特姐妹!
《簡·愛》這本小說,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沒有絕望,她并沒有自我摧毀,并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卻是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zhàn)勝的內(nèi)在人格力量。
不幸,在學習生活中,簡·愛仍然是承受著肉體上的受罰和心靈上的催殘。學校的施主羅可赫斯特不但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詆毀她,而且把她置于恥辱臺上示眾。使她在全校師生面前丟盡了臉。但簡·愛仍堅強不屈,化悲憤為力量,不但在學習上飛速進步,而且也取得了師生們的理解。
不久,簡·愛又陷入了愛情的旋渦,個性及強的她同樣保持著個人高貴的尊嚴,在情敵面前顯得大家閨秀,毫不遜色,對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從容面對。
同樣,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她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感到自慚形愧,同時對她肅然起敬,并深深地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后來,簡·愛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現(xiàn),毫不猶豫地離開了他,她對愛情的專一,讓我敬佩。
最后,簡·愛得知,羅切斯特為了拯救在火中的妻子不幸雙目失明。軀體嚴重殘疾,完全喪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時又妻亡財毀。簡·愛全身心的愛再次投入了他的懷抱……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個體現(xiàn)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工業(yè)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
九年級名著讀書筆記精選篇2
讀完《簡愛》,我不由地為女主人公的坎坷的命運唏噓,也為她最后能獲得幸福而暢笑。
女主人公簡愛幼失父母,從小寄養(yǎng)在舅母家,因備受虐待而萌發(fā)反抗意識,進了羅沃德學校。畢業(yè)后,應聘來到當家庭教師,與主人羅切斯特互相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但因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莊園一間閣樓里的瘋女人,簡愛便只身逃離莊園,四處流浪。最后,因心中一直戀念羅切斯特,又重新回到他身邊,卻發(fā)現(xiàn)莊園已被燒毀,羅切斯特雙目失明,手也殘廢。簡愛依然和他結(jié)了婚,獲得了幸福。
女主人公簡愛雖然柔弱矮小,卻性格獨立,自有主見,對誰都敢于說不,她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追求自由、平等和維護人的尊嚴的信念和舉動。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這些都是令我們汗顏和敬佩的。
《簡愛》在文中一直都闡釋著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簡從小寄人籬下,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在被侮辱后,一次次地反抗中,簡愛內(nèi)心形成了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無時無刻地維護者自己的尊嚴,同時也保持著內(nèi)心的獨立和純潔,沒有憤恨世俗,也沒有自甘墮落,在終日奢華的蓋茨黑得和貧困的羅沃德中,她選擇了用知識來充實自己?!帮L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她的豪邁和膽量,令我欽佩,簡一直以她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著。
在應聘入桑菲爾德莊園后,簡愛便卷入了愛情的漩渦。在感情問題上她同樣不卑不亢,始終保持著個人的尊嚴。盡管英格拉姆小姐是大家閨秀,態(tài)度又很傲慢,說話咄咄逼人,但簡愛總是從容面對,不失尊嚴。她同羅切斯特地位更為懸殊,但她從來認為他們是平等的?!半y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矮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充實!……我不是根據(jù)習俗、常規(guī),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仿佛我們兩個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倍诹_切斯特問她還需要什么時,她立刻回答說:“你的尊重。而我也報之以我的尊重。”更在結(jié)婚前,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已婚,而且家有結(jié)發(fā)妻子,出于尊嚴,不顧愛人的再三挽留和懇求,毫不猶豫的離去。在她看來,羈絆是愛的墳墓。
最終,簡愛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和成功花園。故事雖然完結(jié)了,但她獨立性格、執(zhí)著的生命力,與生活憤然抗爭的勇氣,那一個令所有人驚訝的勇敢靈魂,永遠地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猶如一杯清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引起讀者的共鳴。
九年級名著讀書筆記精選篇3
這本書和人類簡史一樣精彩,言簡意賅,條理清晰,我這么腦袋如漿糊一樣的人都能讀懂,說明這是一本非常好的人文科普讀物。
我的思考范圍超不過未來的范圍,它給我指出了我未來可能面對的情況,雖然很遙遠,但是很現(xiàn)實。我的子孫的那一代可能會遇到,但跟我真的沒有什么關(guān)系了。
書中把人文主義成為人文宗教,數(shù)據(jù)主義成為數(shù)據(jù)宗教。是的,作為沒有信仰的中國人,真的很難再相信什么,但是科技革命后,人人都相信自己,都知道生命無價。我們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媒體,但是我們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只要自己覺得好的,就是好的。
而在這個時代,數(shù)據(jù)宗教可能正在打破這個信念,因為人的一切活動都可以數(shù)據(jù)化,到時候人不用考慮別的東西,只要看數(shù)據(jù)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健康,別人是否喜歡你,那個時候,數(shù)據(jù)比你的大腦更了解自己,人應該會更相信數(shù)據(jù),而不是感覺。
歷史不允許真空。如果饑荒,瘟疫,戰(zhàn)爭的發(fā)生概率不斷減小,必然要有些其他事情成為新的人類議題。是啊,人類歷史上,饑荒,瘟疫和戰(zhàn)爭,是人類的大敵,那個時候人為了生存,爭奪土地,糧食和勞動力,現(xiàn)在生存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也不必為了吃飽飯大打出手了,那人是不是應該追求長生不死和幸??鞓纺??
在心理層面,快樂與否取決于你的預期,而非客觀條件。愉悅或痛苦從來都不是對外在事件的反應,而是對自己體內(nèi)感覺的反應。結(jié)婚了,我快樂嗎?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至少,我比從前快樂。
從前我有巨大的心理負擔,我害怕男朋友知道我家里的情況,我害怕帶男朋友回家去面對我的家人,但是我和我老公在一起后,我都做到了,我終于回歸到了正常的家庭生活,雖然跟別人結(jié)婚也可能會這樣的,但是我真的是好不容易邁出去這一步的。這讓我的心理非常釋然。
還有,我擺脫了助學貸款的魔咒。我現(xiàn)在可以毫無顧忌的去追求未來的生活,我可以攢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已經(jīng)買房買車了,我現(xiàn)在活得應該是挺好的了。
我的對人生的預期就是,小有成就,生活性福。若要維持現(xiàn)代經(jīng)濟,就要不斷且無止境的經(jīng)濟增長。歷史知識的悖論。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本身立刻就失去了意義。我們擁有越多數(shù)據(jù),對歷史了解越深入,歷史的軌跡就改變的越快,我們的知識過時的越快??茖W的主要目的就是預測未來,單歷史研究的重要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性。家畜命運悲慘的原因,不在于其死的方式,而在于其活著的方式。大多數(shù)人生活的意義,都只存在于彼此講述的故事之中。在大家共同編織出故事網(wǎng)的那一刻,意義就產(chǎn)生了。
人類編制出一張意義之網(wǎng),并全然相信它,但這張網(wǎng)遲早都會拆散,知道我們回頭一看,實在無法想象當時怎么可能有人會真心相信這件事。這正是歷史打開的方式。
我學世界古代史,真的很難理解當時的社會發(fā)展趨勢,很難理解當時是怎么樣一個生活狀況,不明白大家為什么會相信上帝,相信十字軍。這就是我歷史學不好的原因,沒有辦法理解,所以學不會。
單一人類個體的基本能力,從石器時代就沒有多大的變化,但真的要說有什么改變,也只能說是在衰退。但是各種虛構(gòu)故事的力量在增強,他們推動了歷史,讓我們從石器時代到了硅時代。
現(xiàn)代契約給了人類力量,但條件是我們不再相信整個世界有一個偉大的與周計劃能讓生命有意義。
正是人文主義,讓人類擺脫了人生無意義、存在無根據(jù)的困境。
人類必須從自己的內(nèi)在體驗找意義,而且不僅是自己的意義,更是整個宇宙的意義。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訓誡:為無意義的世界創(chuàng)造意義。
上帝是人類想象力的產(chǎn)物,但人類的想象力一樣只是生化算法的產(chǎn)物。
九年級名著讀書筆記精選篇4
這是剛上英語課時美麗的朱茜老師給我們列的英語學習的網(wǎng)站,我記得很清楚,當天下午回來我就很小心的把它夾入了我的文件夾,然后充滿氣勢的對自己加油,吼,四年后我一定要達到同聲傳譯的水平。以上是我第一次跟它見面的場景。
至于第二次,就是……今天……
老師們都很喜歡在第一節(jié)課給我們列很多參考書目,我聽的最多的就是“廣告人必讀的一百本書”了。開始我總會很迅速地記下來,生怕老師很快就切到下一張幻燈片然后會漏掉書?,F(xiàn)在,我很自豪的說,我唯一記得的并且看過的一本,就是那《自白》本啦。
后來我以為如果自己買書我就一定會看,以至于上《中國文學》2的時候一口氣在卓越買了快十本,五本寒假帶回家,三其他留在學校,制定了一個完美的閱讀計劃。結(jié)果是,卡在林先生的《吾國與吾民》上,遲遲沒有進度。
廣告人還是應該博覽群書啊。
九年級名著讀書筆記精選篇5
今人讀《鴻門宴》,往往抑項揚劉,說項羽有勇無謀,女人心腸,不該放走劉邦,以致后來敗走垓下,皇帝沒做上,連命也丟了,真是大傻一個!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對劉邦則贊美有加,說他有頭腦,會辦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該他做。 英雄被視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對象,美丑錯位,善惡顛倒,實令人匪夷所思,不勝感慨。
項羽本是一個英雄,這是古之定論。但項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說巨鹿之戰(zhàn)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圍以一當百的豪氣,自刎烏江笑迎死神的從容,單說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xiàn),就令人心曳神搖,感佩萬分。 項羽聞聽劉邦欲王關(guān)中,勃然大怒,著即發(fā)兵擊之,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雖有懷王之約,但劉邦僥幸入關(guān)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稱王,毫無愧疚之心,實非正人君子所為。 劉邦前來道歉,項羽不僅予以原諒,而且當即說出了告密者,這是他的磊落而非鹵莽。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只有以誠相見,才能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大敵當前,豈容內(nèi)訌? 樊噲私闖軍帳,惡言相向,項羽不僅不計較,反而酒肉款待,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鈍。樊噲為救其主,敢做敢當,可見其忠;生吃彘肩,可見其勇。忠勇皆備,堪稱好漢。項羽壯之,可謂好漢惜好漢。 劉邦不辭而別,實屬無禮,項羽不僅不在意,還網(wǎng)開一面,助其逃脫,這是他的仁義而非不智。劉邦畢竟是義軍主將,勞苦而功高,如若殺之,實屬不仁不義,與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兩樣?勇敢,豪放,從容,率直,磊落,大度,仁義,這就是歷史上項羽,一個集世間偉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這些偉大人格如日月經(jīng)天,光華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儀。這是他為人的大人格,作為一個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一個具有帝王氣質(zhì)、君子風范的英雄。
項羽的人性美還在于它的本真和純樸。 項羽是一個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 兵敗垓下,退守烏江,走投無路之際,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讓我們窺見了他心底最真實的一面,這里有他的自責,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對江東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寧死不肯回江東,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詮釋。他愛江山更愛美人,而且愛的轟轟烈烈,蕩氣回腸。他是一個硬漢子,但也有軟弱無助孤寂難奈的時候,也需要女人纖纖細手的撫慰,也需要愛情的滋潤。一幕“霸王別姬”,把一個男人愛的情懷愛的無奈展露無遺,讓人心碎。 他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而不滅,雖然有些過分,但我們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經(jīng)天怒人怨,徹底埋葬這個罪惡的政權(quán),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燒的大火,無寧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對暴秦的憤怒。 分封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個徒有虛名的“西楚霸王”。別人都忙著搶地盤,而他卻衣錦還鄉(xiāng),陶醉在鄉(xiāng)親們贊美的旋渦里。他在乎的不是實惠,而是名聲,如同小孩做游戲,要的就是名分。 他敢愛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灑脫。 這是項羽的小人格,一個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純樸的本性。 項羽,一個洋溢著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項羽本來應該創(chuàng)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澤被后世,名垂青史。 但他生不逢時! 他的優(yōu)秀品質(zhì),沒有幫助他成就大業(yè),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被他的對手利用,以致功敗垂成,遺恨千古。鴻門宴上,除掉劉邦還不容易?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已,但項羽愣是沒這樣做,他相信了劉邦的花言巧語。 在卑鄙奸詐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鮮有不失敗的。 這并不值得奇怪,因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zhàn)斗,如同一個職業(yè)拳擊手面對一個不守規(guī)則的市井無賴,二者的道德水準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對決。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歷代的皇帝老兒,無不心狠手辣,奸詐多端,劉邦原本不就是一個鄉(xiāng)里無賴么? 我們往往把項羽的悲劇看成其性格的悲劇,這是對英雄的蔑視和侮辱。項羽的失敗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是源于社會的黑暗無序、百姓的愚昧無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過于美好了,以
致不能被那個時代所接受。 他的誕生,實是時代的錯誤! 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統(tǒng)治者的欺世盜名,是庸俗小人的勢利偏見。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是一個英雄,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劉邦雖然勝利了,但他仍然是一個小人,一個十足的小人! 黃鐘被毀,瓦釜雷鳴。好人受欺,小人得志。這是人性的異化,審美的錯位。
今天,劉邦一類的奸詐虛偽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頂禮膜拜,項羽這樣沒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視。歷史的腳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的門檻,但人類的思想還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時期! 這無疑是社會的悲哀,這說明社會的無序,道德的低下,較兩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觀。 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