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600字
推薦文章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600字5篇
《百年孤獨》這部作品具有濃厚的拉丁美洲色彩,有殖民者帶來的西方科學(xué)文明的現(xiàn)代化生活。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600字,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600字(篇1)
最近讀了一本書《百年孤獨》,第一次看這本書,立刻被書名和各種復(fù)雜的人物,以及莫名其妙思緒所吸引。孤獨構(gòu)成了這本書和所有人物的基本格調(diào)。整個布恩迪亞的家族呢,都是不太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天不與人說話,有的為做一個目標瘋狂的去做,并不考慮彼此的感受。他們漸漸的使整個家族與世界隔絕,瘋狂的導(dǎo)致家族的一個人綁在樹上,最后被螞蟻吃掉。這種冷漠孤獨的狀態(tài)讓人心酸。讓你會為之沉思,他們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的都市里,每天都是繁華熱鬧,但在繁華熱鬧之后還是感到一絲難以抗拒的孤獨。雖然網(wǎng)絡(luò)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每天在重復(fù)的模式中找不到真實的自己。唯有自己在安靜的角落里,靜靜的看書的時候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樂趣。我對家族的一個女性——烏爾蘇拉印象非常深刻,她為了與孤獨對抗做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依舊走向孤獨的深淵,投入孤獨那冰冷無情的懷抱。最后她仍然無法戰(zhàn)勝這種孤獨,她的堅強使我震驚,家族中每一個人都被孤獨包圍著。慢慢的走向一個孤獨的懷抱,可她并沒有放棄,直到她死亡,她也沒有放棄,她要把家人從孤獨中喚醒,幫助家人擺脫孤獨的懷抱。家族中的其他女性也慢慢走向孤獨,只有她一直保持著樂觀堅強的信念,而不被卷入這混亂的迷失生活當(dāng)中,她沒有迷失方向,她找到了自己并堅定的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們生活在充滿陽光和誘惑的時代里,我們每個人都被各種各樣的誘惑包圍著。但真正能不被誘惑的人又有幾個呢?突然感覺能不被誘惑的人,有多么強大的內(nèi)心力量。也被烏爾蘇拉抵抗孤獨的決心勇敢而感到榮耀,烏爾蘇拉從不退縮,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自強不息,活出波瀾壯闊的一生。由衷的佩服她,學(xué)習(xí)她頑強向命運抵抗,終于活出自己的燦爛。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筆下的充滿著神話和幻想的一部經(jīng)典的作品。這本書雖然有點難懂。但讀起來會讓人回味無窮。非常喜歡里面一段經(jīng)典的語句是: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fù)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jié)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xiàn)實,唯有孤獨永恒。希望你讀到這本書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600字(篇2)
生命曾經(jīng)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孤獨的宿命圍繞著這個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仿佛預(yù)示著他們將有相同的命運。一是死于非命,二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獨中退化。他們也曾試圖用他們的方式突破獨孤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于挫敗的沮喪。對他們來說孤獨仿佛是一種神秘的命運,難以抗拒?!敖K點將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哀?!痹轿拿?,越孤獨。
在當(dāng)今社會大染缸中,有多少人被染黑了心,染紅了眼。我們逐漸開始懂得隨大流,開始應(yīng)社會的需求的需要,逐漸開始盲目的去迎合他人,慢慢的失去自我。我們在這個社交圈中我們害怕孤立,畏懼孤獨,也漸漸喪失自我。社會中,更多在喧鬧之后離散不再聚首,煙花散盡后獨仰冷寂星空。人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應(yīng)學(xué)會享受孤獨,有自己的獨立的認知和思考。
在蕓蕓眾生中,敢于與世隔絕,獨善其身,任周圍他人的鬧騰,你卻不關(guān)心冷落孤寂,像一朵花在荒涼沙漠中,不愿向著微風(fēng)吐馨。只有學(xué)會忍受孤獨,思想才能更加獨立,才能在這個嘈雜的世界中,不隨波逐流。記得宮崎駿說過“生命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p>
與世隔絕的背后是更獨立的與時俱進,而不是僅僅活在自己的世界。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孤獨與無聊,寂寞是不同的,孤獨是拔于流俗的清醒思考,是難得的自我反省與觀察他人的契機。人生自有路,不懼險與獨。優(yōu)秀的人都是孤獨的,只能把理想寄托與自己精神世界,默默的承受著一切,百年孤獨就像是宣泄的世界的模特。就像書本中的烏蘇拉爾,她孤獨了一生,卻堅強了一生,她看遍了子孫三代榮辱興衰,明白世事變化,卻從未忘記自己的本心,堅持著自己的尊嚴與規(guī)矩,她從未庸俗過,從未像家里強壯的男人妥協(xié)過,沒有像新事物的變化低頭過,她的生命,滿是花海。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的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600字(篇3)
剛開始看《百年孤獨》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有幾個不同尋常的地方。下面是她的看法。
首先,布恩蒂亞家族中的人名反復(fù)用的都是阿卡蒂奧和奧雷連諾,這也仿佛他們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種可怕的循環(huán)中度過的;其次,故事的情節(jié)很具神話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為按奈不住寂寞從新回到人間,甚至與活人交談。這也引起了她看下去的沖動,這是一個仿佛描述一個國家百年的繁衍與生存、恥辱與壓迫的故事?;簟ぐⅰげ级鞯賮啂ьI(lǐng)他的妻子,以及他的親屬朋友們歷盡千辛來到了一片未開墾的土地上,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這塊后來被命名馬孔多的小鎮(zhèn)上,蘊含了無窮的神秘,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亞陷入了無窮的孤獨。在他身上也體現(xiàn)了那種可怕的循環(huán),在他對創(chuàng)造發(fā)明產(chǎn)生厭倦以后,便整日地呆在實驗室里制作金屬金魚,每做到二十條的時候就將它們?nèi)刍刈觥?/p>
他的后代奧雷連諾又從戰(zhàn)爭走向孤獨,終于也陷入了循環(huán)制作金魚的怪圈中。家族一代代地傳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獨樣,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代奧雷連諾·布恩蒂亞的出世,由于壟斷資本主義的入駐,不僅是布恩蒂亞家族,整個馬孔多已經(jīng)開始沒落了。那本羊皮書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這個家族從建立到?jīng)]落其實已經(jīng)是注定的宿命,終究是一個可怕的循環(huán)。
《百年孤獨》讀完后都會給人留下一種深沉的感覺,她認為這種感覺才是作者真正想要傳達給讀者的。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600字(篇4)
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把《百年孤獨》看完了。感覺自己看書總是在追著情節(jié)走,不是太注重書所傳達的情感。所以,這次也不例外??赐曛?,書里的孤獨壓得我踹不過氣來,孤獨從每一個字里透出來,從每一個人物的眼神里透出來。很想寫些什么,但腦海之中竟然沒有絲毫話語想說,感覺渾渾噩噩的什么也做不了,自己似乎也陷入了一種孤獨當(dāng)中,就如書里的何塞·阿卡蒂奧,糊里糊涂地過完自己的一生,即使他是多么的感情熾熱!
去找了一些書評,看了別人的感想,才能慢慢寫出些字來!“許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準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句話在小說中出現(xiàn)了很多次,同時也是句很神奇精巧的開場白,“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隱藏著一種深沉的悲哀和無可奈何的宿命感,卻又憑借著巧妙的時空交錯形成了巨大的懸疑”有人如是說。小說的風(fēng)格,不是很能說清楚,里面有各種荒誕離奇的情節(jié),布恩蒂亞家族七代人的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作者的不停倒敘,這些都很是讓人頭大,理不清思緒。百年孤獨里的跌但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總是隔著層下雨中的玻璃墻,每當(dāng)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時,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墻淋得模糊。“也許,從上帝將布恩地亞的名字賜予這個家族,他們便注定了孤獨”,布恩蒂亞家族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體,“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別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從家族第一個何塞·阿卡迪奧,到最后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征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校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爾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黛絲到喜歡熱鬧以至于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奧雷良諾第二。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何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麗貝卡,到最后仍然咬著手指執(zhí)著地不肯死去;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妲;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爾蘇拉,比如天使姑娘雷梅黛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上校奧雷良諾。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zhí)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
“人注定是孤獨的,人與人的交往都隔了一堵厚厚的墻。理解注定成為不可能,人在得到自由的同時,也得到了它饋贈的禮物——孤獨”,薩特如是說??戳诉@句話,也更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反正最后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孤獨,對于我,究竟又意味著什么。是,此刻靜靜的一個人坐在電腦前發(fā)呆?是,合上這本書之后再沒有勇氣翻開它?是??磿鴷r即使胸中涌上無限悲哀也眼睛干澀,流不出一滴眼淚?我想我是害怕孤獨的,也一直在逃避著孤獨,卻往往陷入更深的孤獨。愛與心中最溫柔的部分,都被遮掩的嚴嚴實實,再也出不來了!也許,每一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來宣泄自己的孤獨,表面上的漠不關(guān)心,實際上內(nèi)心深處,我們也渴望被愛,被認可,被同化,可惜這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實現(xiàn)的夢!
“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結(jié)束了?也許,這只是一個嶄新的、燦爛如錦的、生機盎然的,愛情真誠無欺,幸福得以實現(xiàn)的烏托邦的開始?在那里,命中注定一百年處于孤獨的家族最終會獲得并永遠享有出現(xiàn)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歷史需要孤獨,生命需要孤獨,孤獨值得思考一輩子!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600字(篇5)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著名作品之一,他是哥倫比亞的著名作家,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這本書可謂是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的經(jīng)典之作,作者再現(xiàn)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這本說,是我比較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第一次看的時候會有點吃力,花了一兩個月把它看完,但是還是有很多故事情節(jié)不是很清晰,等到第二次讀的時候,完全對故事的架構(gòu)有了清晰地思路,并且也對布恩迪亞的家族史和馬貢多地區(qū)的衰亡史有了大致的了解。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和讀其它書都很明顯的不同,很多的書籍都是在向人們宣揚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可是在這本書上,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孤獨和頹廢的氣息。即使如此,讀完《百年孤獨》我的收獲并不亞于任何一本宣揚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文學(xué)作品。
馬孔多多半是在下雨的,陰暗、潮濕讓種種欲望暗暗滋生。
然而有一雙眼睛,在這小鎮(zhèn)里洞察了逾百年,她就是烏爾蘇拉。
殺戮,專制,封建,就成了烏爾蘇拉所仇視卻無力改變的事實。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復(fù)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曾向烏爾蘇拉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fā)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nèi)栽谶@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他擁有著精明的頭腦,強壯的身軀,是馬孔多的開拓者,文明之祖,卻因為深信“馬孔多外面的世界”而被捆綁在樹上直至死去?;蛟S當(dāng)時人民并不擁有像布恩迪亞那么優(yōu)秀,可當(dāng)權(quán)者之下,扼殺人數(shù)也應(yīng)該不少吧?“他痛苦地說:咱們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們會在這兒活活地爛掉,享受不到科學(xué)的好處了。”,我想,這算是坐著對當(dāng)時的不滿和控訴吧。
我不知道孤獨象征著何物,也許是精神,也許是肉體。人類生而孤獨,死后靈魂也無法幸免。也許這個世界給予人類的唯一的一生必須背負著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隨形的孤獨。從這一點上來看,無人不孤獨。肉體、外在與表面是停留在這個繁華熱鬧的世界,與無數(shù)人打著交道,生活在群體中。靈魂、內(nèi)在、卻是活在獨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獨立于肉體而存在的,思想能與外界分享、交流,可靈魂必須得到獨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層次的深化。就像奧雷里亞諾上校,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幸免于難,當(dāng)他認識到這場戰(zhàn)爭是毫無意義的時候,便于政府簽訂和約,停止戰(zhàn)爭,然后對準心窩開槍自殺,可他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與17個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個男孩。這些男孩以后不約而同回馬孔多尋根,卻被追殺,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下來。奧雷里亞諾年老歸家,每日煉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遠記?。哼^去是虛假的,往事時不能返回的,每一個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復(fù)返了。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也只是過眼云煙。”這句話讓我反復(fù)讀過很多遍,生命的不可重來或許就是我們這輩子最大的財富,我們的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一瞬間的美好,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過去了就成了云煙,沒發(fā)生的也只是浮云。所以,我認為,作者的這種消極或許就是最積極的態(tài)度,值得每一個反思并且吸收其中的精華。
你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你。在我看來,作者除了憤慨,還有悲嘆??赡芪覀兙拖駮锩娴钠渲幸粏T,在孤獨中不斷徘徊,只要有那么一絲陽光,就能找到走出循環(huán)圈的門,生命必須有裂縫,如此陽光才能照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