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
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7篇
你有讀過《昆蟲記》這本輸?這本書帶領(lǐng)每一個讀者進入昆蟲世界它讓我更加了解昆蟲,更加熱愛昆蟲。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篇1
在人們的眼中,昆蟲是個微不足道的生物,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看似微小的事物,但他們的力量卻不見得小,反而自身還擁有著"洪荒之力"。而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則正好證實了這一論點。在《昆蟲記》這本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并不是隧蜂,大蝴蝶,而是令人討厭的蜣螂。
或許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蜣螂那個黑的橢圓生物很令人惡心,大多數(shù)人也不喜歡它。但你們都錯怪它了,它其實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大家都覺得這些以糞為食的小蟲子很令人惡心,但你們知道嗎,一只小小的食糞蟲可將糞卷成球供寶寶使用,原本是臭烘烘的街道,馬上就變得干干凈凈。毫不起眼的蜣螂竟是大自然的清潔工,是不是很讓你意外呢,除此之外,他們在24小時以內(nèi)吃的食物比自身體重還多,從而使糞便轉(zhuǎn)變成其他生物所利用的物質(zhì),它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清潔工與轉(zhuǎn)換工。還得多謝法布爾讓我們改變對蜣螂的看法,是他認真細致的觀察,生動有趣的筆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昆蟲世界!更多的博物學(xué)家生物學(xué)家認識昆蟲世界采用的是實驗解剖,而法布爾則不同,他是通過觀察。也就是這過程的不同,造就了兩者實質(zhì)上的不同。一個是冰冷,毫無生機的實驗與結(jié)果,一個是充滿情趣而又科學(xué)的實驗過程與嚴謹?shù)慕Y(jié)論。
通過法布爾的《昆蟲記》,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重要的話題——人類不孤立存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與之陪伴。很多人認為,人類是最高等的生物,主宰世間一切,其它生物的存在都如塵埃一般。實則并不是這樣,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著緊密的食物鏈,一旦食物鏈中某種動物消失或減少,都會對生態(tài)平衡造成致命一擊。就像一句話說的——一只蟲子也可以毀滅整個地球。也許法布爾也是想通過昆蟲傳達這個信息,他對每只昆蟲的細致描寫,無一不顯露出他對生命的謳歌,以及對生存理念的清醒認識。他專注描寫每種昆蟲的背后,是他對生命的無限熱愛,對每一個生命都格外珍惜,這也包括一只性命卑微的小蟲子。
難怪有人說法布爾的《昆蟲記》是哲學(xué)家一樣的思,美術(shù)家一樣的看,文學(xué)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看他的《昆蟲記》如同審美一樣。我也想將我的感謝獻給專注一生寫蟲子的法布爾先生——是你奏出了生命的樂章,讓這個世界多了一份美好,感謝你,法布爾先生!
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篇2
這個寒假,我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其中寫知了的一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我了解到了許多我以前從來不知道,也從來不了解的東西,令我大開了眼界。
在生活中我們對知了的印象往往都是負面的。它熱衷于唱歌,從不考慮將來的生活。在孩提時代,這些說法就深深地烙進了我們的記憶。寓言告訴我們,寒風乍起,沒有儲藏糧食的知了到螞蟻家去乞討,被螞蟻挖苦了一句:“你唱的不錯,我也挺高興?,F(xiàn)在請繼續(xù)唱吧!”
經(jīng)拉豐登這么一寫,我覺得知了完全是一個好逸惡勞的壞家伙。但知了在冬天從不露面。知了和螞蟻也不是沒有聯(lián)系,但決不是寓言中寫的那樣。法布爾告訴了我們他親眼目睹的場景:在夏天最熱的時候,知了悠閑地吸著樹汁,而螞蟻卻找不到水。他們發(fā)現(xiàn)了正在喝樹汁的知了,剛開始只是舔舔從邊上流出來的樹汁,后來便不耐煩了,螞蟻們打算反客為主。他們成群結(jié)隊地想趕走知了,對知了又拉又扯。知了被這群無恥的強盜搞得惱怒不堪,向他們射出一股臭尿,但螞蟻們卻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厚顏無恥地吮吸著樹枝。
知了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次能產(chǎn)300-400個卵。聽上去很多,但最后能幸存下來,變成若蟲(從卵里孵化出來、鉆入土中的知了幼蟲稱為若蟲)的為數(shù)不多,在這為數(shù)不多的若蟲里,經(jīng)過4年的途中生活,再變成真正的知了的那就是鳳毛麟角了。導(dǎo)致這一現(xiàn)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一種小蒼蠅在知了產(chǎn)完卵后便把自己的卵也產(chǎn)在知了產(chǎn)卵的地方。蒼蠅的卵雖然比知了的卵小,但是蠅卵孵化地早,蠅蛆一出生就把知了的卵吃掉一大半??蓱z的知了到最后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躲過了蠅蛆的襲擊,又要面臨4年的土中生活。在這4年中,他們靠吃植物的根和樹根為生。除了掘土就是挖洞。農(nóng)人耕地時的鐵鏟可能使他們喪命,惡劣的地質(zhì)條件也可能讓他們死亡。終
于,地下的4年過去了,滿身土灰的挖泥工換上了漂亮的外衣,長出了可跟鳥類媲美的翅膀。暖風徐吹,陽光普照,他怎能不欣喜若狂,他怎能不為這費勁艱辛、歷經(jīng)磨難才迎來的如此短暫的節(jié)日而放聲高歌呢?
寓言作家拉豐登運用自己的想象描寫了知了,而法布爾則是通過無微不至的細致觀察讓我們真正地了解了知了。在課本中,有這樣一首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边@是贊美知了的詩,教育我們做一個清廉、德行高潔的人。是啊,我們不但要像知了一樣做一個德行高潔的人,還要像知了一樣,做一個經(jīng)得起磨難、能直面挫折的人。
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篇3
自從看了這本《昆蟲記》,我就對這些小生靈有了更深的了解。當我看到“昆蟲的本能”這一章時,我不禁嘲笑這些昆蟲的愚昧和循規(guī)蹈矩。當我看到“隆格道克蝎子”這一章時,我又為蝎子高超的逃跑技巧而感到驚訝。
昆蟲的愚昧可以體現(xiàn)在干泥蜂身上。瞧,一只母干泥蜂搭好了一個巢,它將在里面產(chǎn)卵,它飛出去為后代捉回了食物——大蜘蛛,并將卵產(chǎn)下來。在它飛出去尋找第二只獵物時,法布爾就把那只蜘蛛和蜂卵都拿走,看那只可憐的母蜂會怎樣??赡阜浠貋砗螅€是按照原來的樣子擺好蜘蛛,然后產(chǎn)卵。它飛走后,法布爾再次把巢內(nèi)清空。就這樣,母蜂重復(fù)著搬回蜘蛛,產(chǎn)卵,然后去找另一只獵物的動作;而法布爾則重復(fù)著拿走蜘蛛這個動作。當母蜂認為蜂巢已滿時,就給空空如也的蜂巢封口了。
可憐又愚笨的干泥蜂,你撇下卵不管,卻在已經(jīng)毫無用處的蜂巢上加一層蓋子,你知道嗎?你的卵都被拿走了!
但有的時候,昆蟲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奇特的本領(lǐng)。就拿砂泥蜂來說,它捕捉灰毛蟲的技巧令人驚嘆。首先,它用觸角拍打地面,發(fā)現(xiàn)縫隙后,它把觸角伸進去試探,如果有植物的根蔓延在地上,它便更快地抖動觸角,來搜索灰毛蟲??墒撬怯檬裁锤杏X來知道毛蟲的所在地呢?我心想,是嗅覺嗎?我便繼續(xù)看下去。
砂泥蜂的觸角可以充當鼻子,但是為什么要不停地動呢?它完全可以不動觸角就聞??磥砝ハx界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啊。
我很喜歡看《昆蟲記》,因為它教會我很多我不知道的東西,它讓我知道了,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中得來。
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篇4
今天我讀了第三章天牛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天牛幼蟲只能在粗糙的地面上才能爬行,否則就只有原地踏步了。
天牛幼蟲沒有視覺,它們對光線一點感覺能力都沒有,它們識別方向靠的是靈敏的觸覺。天牛也沒有嗅覺,對于天牛幼蟲來說,它們只要在樹干里吃木頭就能生存了。天牛有味覺,它們只吃橡樹,所以只知道橡樹的味道,這跟沒有味覺也差不多。天牛幼蟲沒有什么感覺能力,但有超凡的預(yù)測能力。
天牛的成長告訴我們,它們除了擁有昆蟲所具有的感覺能力外,還具有某種潛能,真是有趣極了。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在生活中和學(xué)習中,我們要學(xué)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shù)目茖W(xué)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篇5
最近一周,我一直在讀一本好書——《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杰出昆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他通過對昆蟲日積月累的觀察,細致地描述各種不同昆蟲的種類、特征和習性,讀著此書,讓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書中語言生動、有趣,對昆蟲的細節(jié)描寫不得不令我們佩服法布爾超人的觀察力。如“螞蟻長得雖小,但視覺十分的靈敏,它不僅能記路邊的景致,就連天空中的一些景物都可以被它們用來認路”。法布爾善于觀察、樂于觀察,并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惟妙惟肖的描述。
我以前是一個不會留心觀察的人,老師布置作文,想不到題材,就只能拿著作文書模仿。但有一次卻是個例外。那天,我走在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發(fā)現(xiàn)幾只小螞蟻在處理食物。好奇的我便蹲下仔細看,只見它們用小腿把食物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后再搬運。螞蟻是如何做到切割食物的呢?我忍不住抓起一只黑螞蟻,這才發(fā)現(xiàn)它的'腿上竟有一排小鋸齒,難怪它們那么厲害!我輕輕放下它,重獲自由的小螞蟻背起食物,就去追小伙伴們了。后來我根據(jù)這次觀察所得寫成的一篇小練筆,還得到了老師的夸贊。
這次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原來觀察小昆蟲,不僅很有樂趣,還能為寫作提供素材。從此,我便留心生活,發(fā)現(xiàn)周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是我們的觀察點。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當我們養(yǎng)成仔細觀察并認真記錄的好習慣后,寫作文就再也不用發(fā)愁了。
《昆蟲記》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到各種各樣昆蟲的生活習性,還知道了昆蟲之間相互依托、相互殘殺,構(gòu)成生存永生的生物鏈。當然,我更佩服法布爾,佩服他堅持不懈、樂于觀察的精神。著名作家巴金爺爺是這樣評價《昆蟲記》的:“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我覺得《昆蟲記》獲此贊譽,名副其實。
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篇6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xué)家,更是文學(xué)家,他將昆蟲們譜寫的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豐富了我的眼界,讓我懂得了它們的生活習性,更懂得了它們的皮囊下還有“有趣的在靈魂”。原來昆蟲的世界也是值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索的!
大自然中,除了有我們?nèi)祟惖氖澜纾€有昆蟲的世界。讓我們對昆蟲的世界充滿了向往,充滿了好奇。這個多彩的昆蟲世界,是在他在“荒石園"里一點一點發(fā)現(xiàn)的,他不怕來自太陽的暴曬,不怕來自風的咆哮,也不怕來自雨的吶喊,他與自己家人或鄰居的幫助下,孜孜不倦地去觀察它們,用勤勞的汗水把它們的一舉一動記錄了下來。
在這本書中,有為了保護自己而裝死的大頭黑步甲,它們可是昆蟲世界的裝死專家,有用濕土造房筑窩的蟬,它們用自己機智的大腦制造了暢通無阻的通道;有名叫“米諾多蒂菲”的甲蟲的昆蟲中忠誠夫妻的典范:美麗的大孔雀蝶是個結(jié)婚狂,可以在黑暗中,越過障礙找到自己的煮中人,還有能工巧匠一一圣甲蟲,它們的梨形糞球十分有名,每一個看起來都很像一個件藝術(shù)品,非常漂亮。
但是令我驚訝的是,勤勞的螞蟻竟然是一個撿食者,為了得到蟬的食物而將蟬“五馬分尸”,螞蟻竟然會這樣殘忍,真是讓我不敢相信??!
它讓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讓我對昆蟲的世界流連忘返,讓我對昆蟲改變了認知,讓我不再傷害它們,更讓我在大自然中展翅翱翔!
昆蟲記中螳螂的讀后感篇7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布爾的代表作,先后被翻譯成了50多種語言,這本書是他用了數(shù)十年才完成的著作,作者生動,細膩的描繪了昆蟲的技能、婚姻、繁衍和死亡,把昆蟲寫的躍然紙上,讓我沉醉其中,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他把每一種動物寫的是如此細膩,蝗蟲,人們想到他都是一位農(nóng)田殺手,但是法布爾卻認為蝗蟲的益處大于壞處,他說他可以吃掉綿羊啃不動植物上的芒刺,吃雜草,在菜園里,也只是吃幾根萵筍葉子,但每年九十月份,一些雞就會在農(nóng)田里吃蝗蟲,可以讓雞吃的肥美,這讓我對蝗蟲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小時候那種田野里的螢火蟲,吸引了多少小朋友們,他們喜歡螢火蟲的小燈籠,他又是那么小的一只昆蟲,但是,看了昆蟲記之后,我才知道他是一只食肉動物,吃的是比自己打好幾倍的蝸牛,還有一堆動物的特點。
昆蟲記讓我對昆蟲有了新的認識,我知道了很多動物的習性,甚至是婚姻和死亡,昆蟲有時候是這樣的有趣,一種讓人情不自禁去了解的興趣
法布爾為了寫好這本書,為了正真的了解動物,他每天都在和昆蟲打交道,讀了這本書,你可以學(xué)會很多關(guān)于昆蟲的知識,他沒有百科全書那樣的難懂,他是一種十分大眾語言,一種讓人看一遍就會入迷的書,然而能讓法布爾堅持數(shù)十年完成的著作,就是小時候?qū)ハx的那份興趣,那份熱愛,才成就了今天的昆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