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
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7篇(精選)
博物館其實它又稱博物院,是安置一套文物典藏的建筑物或者機構(gòu),并通過常設(shè)展或者特展,使公眾得以觀看這些物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精選篇1)
出了梅,天氣突然就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來。有一個地方,既可以避暑,又可以學(xué)習(xí)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個好地方就是博物館。
上好英語課,媽媽帶我到城北沿著大運河,依次參觀了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和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沒想到,炎炎夏日,博物館里好不熱鬧,參觀的大人、小孩絡(luò)繹不絕。
通過參觀,我了解了傘的起源、制作工藝,欣賞了亞洲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傘。在扇博物館,我有幸現(xiàn)場欣賞了一位技藝高超的阿姨,幾分鐘功夫,就把一把精美的紙扇做好了,真是一絕?。∵€有大師正聚精會神地制作精美的風(fēng)箏。展臺和墻壁上掛滿了各種大小不一的風(fēng)箏,顏色鮮艷,形象逼真。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篆刻區(qū)域。有位爺爺正專注地雕刻著知了,一塊石頭經(jīng)過打磨,變得如此活靈活現(xiàn),旁邊一位叔叔看我驚訝的樣子,說:“小朋友,有沒有興趣?你姓什么,選一塊你喜歡的石頭,自己刻一顆章帶回家,很有意義的?!蔽艺f我姓“崔”。于是,叔叔(后來我知道是潘老師)幫我挑了一個小篆的“崔”字作為樣子參考。潘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先把印章要刻的一面在鐵絲網(wǎng)上來回磨,直到磨平為止。然后,根據(jù)這個字的結(jié)構(gòu),用黑筆在刻面上大致劃一下位置。然后,再把“崔”字反著,一筆一筆畫在刻面上。最后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就是篆刻了。潘老師讓我左手戴上保護手指的手套,右手拿小號刻刀。大姆指和食指握住刀頭,中指緊緊地抵住刀頭的另一面,在刻面上,由下往上,由里往外,根據(jù)畫好的線用力一點一點刻下去。真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啊。我一不小心,就把刀頭劃了出去,還好手沒弄破,不過刻面被破壞了。潘老師耐心地和我說:“沒關(guān)系,剛開始學(xué)是這樣的,你再把刻面稍微磨平一點,然后用刻刀再補一下,剛才的劃痕就會沒有的”。果然,經(jīng)過“彌補”,我的姓氏章終于刻成啦!
我和媽媽說:“我很喜歡篆刻,下次能不能再來學(xué)啊?”媽媽微笑著點點頭答應(yīng)了。剛才專注地刻著知了的爺爺,抬頭微笑著對我說:“小師弟,歡迎下次再來??!”原來,老爺爺也是潘老師的學(xué)生呢!
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精選篇2)
周五,學(xué)校組織我們參觀了平潭博物館。
大門外,有一座雕像:在一輛人力車上,一個三弦的評彈演員將要表演!走進大門,有一個手里拿著茶壺的男人的雕像。因為他經(jīng)常給聽評彈的觀眾倒茶,他知道很多朝代的變遷,歷史的波瀾,歷史上很多英雄的史詩故事,所以人們叫他“茶博士”。
然后,我們來到了展廳。第一個引起我們注意的展品是一個蠟像,他在神秘的景色前講述了一本書。據(jù)解說員介紹,當時蘇州還沒有評彈藝術(shù),也就是這個人是神秘觀之前的第一個說書人,評彈在蘇州慢慢流傳開來。蘇州是評彈的天堂,評彈在蘇州扎根并廣泛發(fā)展,成為江南著名的藝術(shù)明珠。評彈藝人生動的表情和委婉的唱腔實在太讓人著迷了。不過從幻燈片上知道,學(xué)評彈很辛苦,無論是冷還是熱,每天都要努力練習(xí)。那些著名的評彈大師們?yōu)槿〉贸晒Ω冻隽舜罅康呐?、時間和精力。得到觀眾的掌聲是多么的難??!
最后,我們來到聽評彈的地方,里面有一張桌子。聽解說員介紹: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不小心撞上了一家茶館。茶館里坐著許多人。大家一邊喝茶,一邊聽著講臺前一個人抑揚頓挫的說話,又唱了起來。乾隆起初對蘇州人如何在茶館里開會有些懷疑,但想起北京的評書,立刻明白是評書。乾隆找了個地方坐下來聽書。臺上講故事的是廣宇社創(chuàng)始人王。這一天,王才開始說起《白蛇傳》。下次講重點的時候請聽。乾隆正聽得興起,卻被活活折斷了,不由得擔(dān)心起來,便叫手下人通知王去找他談書。兩人對面而坐,他感覺王好像是怎么向領(lǐng)導(dǎo)匯報工作的,所以讓他不要緊張。王說,我不是緊張,而是因為茶館里的說書人比較好。說書先生在上面喊,聽書的都在下面。每個人的神都會來,這需要一個氛圍。乾隆想了想說,我們?nèi)ゲ桊^吧,讓所有拿了頭獎的都來茶館陪我聽書。突然,頂尖學(xué)者來了。從此說書先生書桌前的桌子被稱為狀元桌。說了冠軍一號桌的由來后,評彈演員還為我們演示了江調(diào)和魚調(diào)的《楓橋夜泊》,我們都被迷住了。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了解了評彈的藝術(shù)魅力和知識,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真的令人難忘!
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精選篇3)
今天風(fēng)和日麗,萬里晴空。媽媽的同事送了我們?nèi)龔埐┪镳^的票,于是,爸爸、媽媽和我決定今天去游博物館。
我們?nèi)藖淼讲┪镳^,映入眼簾的便是許多高科技機器人:有的機器人能用鋼琴彈出動聽的曲子;有的機器人能百發(fā)百中地把籃球投進籃;有的機器人能踢足球……我首先觀看的是拼圖機器人。顧名思義,拼圖機器人就是用一個吸盤來把一個黑板上打亂的小卡片按順序吸到另一個黑板上,使小卡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開始,拼圖機器人拼地很好。我想:這樣讓拼圖機器人拼下去,它一定能拼成,不如我來試一下……于是,我把拼圖機器人剛才拼的一張卡片移了位置,可拼圖機器人居然馬上轉(zhuǎn)過身來把我移的那一張移回原處。
我想:看來機器人也不是很呆。不料,我剛想完,拼圖機器人就拼錯了。當拼圖機器人拼完倒數(shù)第二張卡片后,就罷工了。原來,拼圖機器人以為它剛才轉(zhuǎn)回來把我移了位置的卡片移回去,是又從黑板上吸了一張卡片到這里來,所以,拼圖機器人沒吸黑板上的最后一張卡片。我想:看來機器人還是沒人腦靈活。一樓大多是機器人,我們觀看完了一樓,就去參觀二樓了。
二樓多如牛毛的物品使我眼花繚亂:可測力量的機器,可以開的賽車,可射出炮彈的大炮……每一樣都十分精彩、有趣,真是一應(yīng)俱全。我們觀賞了一些物品之后,就去觀看了“聽話的顏色”。它的用法是:對著話筒喊出前面大屏幕上有的顏色,大屏幕上相應(yīng)的顏色就會亮起來。我半信半疑地對著話筒喊出了“藍色”,可是,大屏幕上亮的卻是黃色。我又喊了幾遍,可大屏幕上不是一點動靜也沒有,就是亮到了其它顏色。這時,爸爸也走了過來,喊出了幾聲“藍色”,大屏幕上的藍色竟然聽話地亮了起來。我想:可能是因為每個人說話的聲音都不一樣,而爸爸的聲音電腦剛好能聽懂。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它就是不能按我說的話亮到相應(yīng)的顏色。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們走出了博物館?;丶业穆飞希蚁耄焊呖萍家灿忻乐胁蛔愕牡胤?,我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將來把這些不足之處全部完善!
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精選篇4)
七月的一天,我們學(xué)校四年級組織了“法制陽光,快樂成長”夏令營活動。這天上午夏令營一行人來到了鎮(zhèn)江博物館。
我們隨著人流走進了博物館。哇,這里面可真大呀!還有這么多展覽廳!青銅器、金銀器、工藝品等等,凡事按順序來,既然青銅器展廳在一樓,就先從它參觀吧!于是,我們先進了黑黝黝的展廳——青銅器展廳。
這里約有一半的展品都是西周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西周是制作青銅器的盛期。我和同學(xué)一件件地瀏覽著,雖然古代制造沒有現(xiàn)代的高新技術(shù),但它們?nèi)岷偷募y路,隱約的光澤,也足以稱得上巧奪天工了。當然在這展廳里最令我詫異的是,居然有夜壺(尿壺)!真有意思!
接著參觀了工藝品、金銀器展廳。在這兩個展廳里,其中“櫻桃樹”、金元寶(錠)我印象最深。起初,我并不在意這棵樹:有什么稀罕!可仔細一看,我大吃一驚:原來果子、樹干是瑪瑙做的,葉子是用的玉,刻得多么細致呀!看到這兒,我不禁由衷佩服古代人民精湛的手藝。另外金錠、金元寶紋路清晰,金光閃閃,也非常耀眼。
同樣博物館里面墻面上的浮雕也美輪美奐。雕了孫權(quán)、張玉書、王文治等歷史上的鎮(zhèn)江名人,可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我和同學(xué)們贊嘆不已??尚Φ氖峭瑢W(xué)劉進居然把“王文治”念成了“王蚊子”!逗得我們捧腹大笑。
我愛家鄉(xiāng)的博物館,因為它是鎮(zhèn)江三千年古老文明歷史的見證者,這里面的歷史寶物代表著古代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看到它心中就涌起一股對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精選篇5)
“哇,這么多精美的照片啊!”我望著自己手機中的相冊,不由驚喜地感嘆。這,可都是我游學(xué)時的滿滿收獲??!
前不久,我們四年級展開了向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游學(xué)活動。下了車,我們便開始了一天的旅程。我們先來到一樓的生命長河。哇,這風(fēng)神翼龍的化石的左右兩根肋骨就像兩根石柱般支撐著身體,在天空中凱旋飛翔,仿佛一架褐色的飛機。這霸王龍的化石雖算不上龐大,但眼睛陰森森的瞪著我,齜牙咧嘴的,兩只粗壯有力的前爪放在胸前,還是讓我不禁打了個冷戰(zhàn),好像它隨時會朝我撲來。再看梁龍,咦,它的脖子怎么在動?我仔細一看,原來,這是個機器梁龍,可以控制。它是個龐然大物,嘴巴微微張開,露出了一口鋒利的牙齒。它的脖子又細又長,猶如一架巨型滑滑梯。我看了看梁龍,鼓起勇氣,閉上眼睛,牽著伙伴的手走過了它。
看完恐龍,我又看了人類起源、非洲大陸、植物標本……其中,我對蝴蝶標本印象最深。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蝴蝶組成了一個大環(huán),一抹抹色彩映在標本上。遠看,還以為是一個真正的大花環(huán)呢!那是多么美麗呀!
上海自然博物館實在太好玩了,我下次一定要再來玩!
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精選篇6)
星期六上午,我還沒弄明白要參與什么活動,老師已經(jīng)把我們帶到目的地了。
原來是來參觀縣博物館,就是我以前在這里學(xué)書法的地方,這地方已經(jīng)煥然一新了。那蒼健有力的“平陽縣博物館”這幾個大字特別顯眼。門口還掛著嶄新的紅帶子,在風(fēng)中飄揚,似乎是在迎接我們這些小客人的。
我們隨著人流踏進博物館,“巨型大鼓”——蕭江大鼓,映日我的眼簾。久聞蕭江大鼓威名,只是不曾見過,這次竟能親眼目睹了。據(jù)資料記載這大鼓是我縣蕭江鎮(zhèn)桔坡山陳府廟內(nèi)的大鼓,始于明末清初。民間傳說“初一打鼓,聲傳十五”。這鼓面可放一張八仙桌,邊置八張八仙椅,八人對坐飲酒,周邊容一人端菜,還是暢通無阻的。這時我們聽說打打這鼓會有很多益處,大家便蜂擁而上,頓時鼓聲連連,但沒有震耳欲聾,畢竟我們不是鼓手。我也上去足足擊打了九下,也許會敲來什么好運,我這樣想著,更覺著這大鼓的歷史淵源值得探究。
我們來到溫州蛋畫展區(qū),我更驚嘆于這個民間藝術(shù)的魅力了。那個畫畫的阿婆告訴我們:作品的材料是鴨蛋殼,可以在上面描繪山水、花鳥人物傳說等。等她一切準備就緒,我們便在一旁細細觀賞。畫藝精湛的她一會兒挨著蛋殼睜大眼睛;一會兒又皺起眉頭,舉著蛋殼細細察看;一會兒又工筆細描,把人物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不一會兒,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變出現(xiàn)在蛋殼上。這時阿婆開口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平陽蛋畫曾在歐美等地風(fēng)靡一時,但九十年代以后,隨著一批老畫師的相繼去世,傳統(tǒng)的蛋畫藝術(shù)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幾乎到了失傳的地步。”說話之間,有一個被披上美麗衣裳的蛋殼擺放在我們面前,哇!這次畫的是一副春暖花開的景象呢,大家連連拍手稱奇。
木偶劇《二郎神大戰(zhàn)妖怪》真是令人叫絕,在名人展區(qū)里,我認識了數(shù)學(xué)王——蘇步青,棋王——謝俠遜,新聞王——馬星野,還觀看了頗有特色的頭發(fā)吊燈……
今天,我真是大開眼界,想不到就我們這個小小縣城,竟然如此神奇。平陽的這些文化瑰寶應(yīng)當代代相傳,越傳越活!
我的博物館之旅作文(精選篇7)
10月27日,我跟著小記者團來到了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博物館里的文物可真多呀,我怎么看都看不夠,好在有講解員阿姨為我們一一講解每件文物的來歷。
經(jīng)過了兩個主題展廳,一直在我腦海念念不忘的兩件文物是一塊小孩的頭蓋骨部分和一艘獨木舟。
原來幾千多年前的小孩頭蓋骨是這個樣子的呀,與我在DK人體百科全書看到的人體骨骼與這個大不相同。時隔幾千年,人類的骨骼真的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艘獨木舟的年齡,可是足足比我大了1000倍呢。八千多年前的人們在水上出行原來只靠著一艘獨木舟和幾根漿啊,真是不容易呢。在此之前的人們出行只靠一雙腳,遇到河流的時候,光靠腳過不去了,于是就發(fā)明出了獨木舟。
隨后,館長阿姨接受了我們的采訪。館長阿姨告訴我們:這些文物是八千多年前跨湖橋人留下來的,并且,這里的文物都是真實的,沒有一個是仿制品,以及考古工作的開展非常不容易。
以前對考古不屑一顧的我通過今天的參觀,漸漸喜歡上考古了,考古是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以后我想當考古學(xué)家,那現(xiàn)在必須好好努力學(xué)習(xí)歷史知識,要有耐心,有細心。
短暫的一個半小時飛快地過去了,我依依不舍地和館長阿姨道別,離開了博物館?;丶液?,我立馬和爸爸媽媽說:“下個周末,我還想去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還有些文物再仔細地看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