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
推薦文章
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7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怎么寫?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我國古代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的歷史風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拿鑼懭龂萘x讀后感筆記1000字7篇,希望大家喜歡!
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篇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僅僅是三言兩語,卻訴盡了蘇東坡對三國人物之敬佩,對英俊豪杰的追憶……
《三國演義》講述了一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有關東漢末年戰(zhàn)爭的故事。魏蜀吳三足鼎立,各不相讓,最終促成了一個個有關義氣、謀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義薄云天、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里面有雅量高致的全才周瑜;鞠躬盡瘁的神算子諸葛亮;心懷天下的陰謀家曹操……他們在歷史的見證下,在時光的碑刻上,永久的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每當后人翻閱史料,記憶便會隨歷史的長河一起,穿越古今,去領略當初的錚錚鐵骨,戰(zhàn)場硝煙。
當初,桃花樹下,三人焚香祭拜,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諾言,讓人不禁熱血沸騰。彼時他們可能并不知曉,十幾年后,他們的命運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周瑜偽造投降書,想要騙過充當曹操說客的蔣干,當二人彼此假裝熱情,內(nèi)心卻冷冽如冰,同床酣睡時,心里是否忐忑不安,企圖用心中最后一絲暖意溫暖對方;憶起,趙子龍單騎救主,一人深入敵軍,鮮血染紅了他的鎧甲,他卻不為所動,如入無人之境,奮勇殺敵。不論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只為將阿斗救出;念起,關羽進曹營,曹操以禮相待,不動他一分一毫,款待有加??释t才的曹操盡全力想留下關羽,卻從未留住關羽的心。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講義氣,不忘初心。可憐那曹操,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卻并沒有如此忠心耿耿的將士,實在是一種遺憾。
草鞋皇叔、機智奸雄、仁愛君主,三個人的時代,三個人的戰(zhàn)爭,好似一盤砂礫,握住一時卻握不住一世,太過貪心從而使?jié)O翁得利,最終天下歸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向我們印證這個道理。當年意氣風發(fā)的少年郎最終成為城府頗深的陰謀家。時光在他們的身上留下了道道印記,帶走了稚嫩,留下了老練;帶走了天真,留下了算計??墒?,戰(zhàn)場上的陣陣寒風,吹不透他們熱血沸騰的心,刀槍橫行,砍不斷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即使物是人非,他們也不忘記統(tǒng)一天下的初心,保國安民的決心,一較高下的信心。
幾百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會記得那鐵漢柔情,依然會想起出生入死不相離的諾言,依然會懷念起周瑜與諸葛亮合作作戰(zhàn)時的所向披靡。歲月即使蒙上了灰塵,也不會抹去他們留下的足跡。歲月變遷,帶走的是逐漸衰老的容顏,帶不走的是那顆熾熱的心。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p>
三分天下,皆是英雄!
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篇2
《三國志》里曾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讀書要反復讀,反復思考,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是啊,一本書的價值何其之高?不反復讀幾遍,怎能理解其中所蘊藏的道理呢?前年爸爸買了一套四大名著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而我卻只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鐘,并且愛不釋手,來來回回看了三、四遍。這個暑假,我又品讀并研究了《三國演義》,獲得了新的感悟。
這本書里講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崛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討伐群雄,經(jīng)官渡之戰(zhàn)后占領中原;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后又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后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占據(jù)西川;孫權則繼兄父基業(yè),統(tǒng)一江東。三國鼎立后,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稱帝,廢漢立魏。劉備為報孫權害死關羽之仇,興百萬人馬進攻東吳,卻遭陸遜火燒連營,敗回白帝城,之后病逝。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劉禪,六出祁山,卻回回以失敗告終,自己也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怎知劉禪昏庸,聽信奸臣,蜀國日漸衰落。此時,曹丕之子曹睿病死,司馬氏奪權,司馬炎篡位,建西晉,又滅蜀亡吳,統(tǒng)一天下。
在魏、蜀、吳三國中,每個國家都很強大,既有謀士,又有武將,且地廣人多,但最后卻讓后來居上的司馬氏當了皇帝,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求勝心切,都想一步登天,還十分多疑。就如曹操,他猜忌所有人,先殺了自己的好友呂伯奢一家,后又殺死了可以治他頭疾的華佗,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性命。而劉備卻是一個善用人才的人。他胸懷大志,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隨后又憑借諸葛亮的謀略與武將們的驍勇才得以建國稱帝。但他最后卻一意孤行,不聽諸葛亮、趙云勸諫,攻打東吳,最終導致蜀國元氣大傷,自己也病死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要腳踏實地地去完成自己的抱負,也不能一時怒火沖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像呂布那樣的人,自恃武藝高強,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最終還不是被曹操給殺了?想要成功,不僅要有抱負,還要有行動,要努力去實現(xiàn),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完成功之路,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三國演義》中,每一個人都能告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真理:關羽告訴我們,做人要時刻講義氣,不背信棄義,不去做小人;諸葛亮告訴我們,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魯莽;周瑜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像他一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做一個氣量大的人,做一個不嫉妒別人的人;曹操告訴我們,做人不能敵視對方,猜忌對方,要化敵為友,才能成就大事……
一本好書,就像一個朋友,能相伴人一生。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領悟到了成功的關鍵,體會到了書中的奧秘。明白:成功其實并不困難,只要你有一顆執(zhí)著的心,敢于拼搏的心,堅持不懈的心去奮斗,去實現(xiàn)理想,我相信,成功的大門一定會為你開啟!
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篇3
翻開那本放在書桌最角落的,書頁已經(jīng)有些泛黃的《三國演義》,歷史的硝煙滾滾而來,而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zhàn)爭畫面也不斷地涌現(xiàn)在腦海之中……
自統(tǒng)一了天下的秦朝滅亡后,楚漢分爭,楚并入漢,再到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天下得以再次統(tǒng)一。而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魏、蜀、吳三國成三足鼎立之勢。也正應了《三國演義》開篇提到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三國演義》的故事,就從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開始,一直到司馬炎統(tǒng)一三國,建立晉朝。
作為一本出色的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不只是反應了三國時期真實的歷史,在其中也塑造了三國時期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而在那么多的歷史人物中,每一個人的性格都十分鮮明,他們或俠肝義膽,或赤膽忠心,或狡猾奸佞,或足智多謀。素有“虎癡”之稱的許褚,是驍勇善戰(zhàn)的勇者。對曹操忠心耿耿,多次救他于水火之中,而在曹操去世后更是哭到吐血,此等忠誠之心,著實令人佩服。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羅貫中在塑造人物時不單單去寫人物的正面或者反面,而是把人物的優(yōu)缺點都加以描寫,從而塑造出一個個更飽滿的人物。就如曾經(jīng)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一代梟雄曹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盡顯奸雄本色。他下手狠辣,殘暴奸詐。但同時他也是一位明主?!耙扇瞬挥?,用人不疑”,唯才是舉。胸懷大志,有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再如“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雖然勇武雙全,但卻也驕傲自負。在羅貫中的筆下,原本對我們而言分外陌生的歷史人物,卻仿佛出現(xiàn)在眼前一般真實。
除了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三國演義》中還多次描寫了硝煙彌漫,氣勢磅礴的戰(zhàn)斗場面,使人讀來熱血沸騰。而貫穿在其中的謀略也成為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一大亮點。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在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雖沒有足夠的兵力對抗,但卻不慌不忙,打開城門,自己則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則疑有詐而退兵。待到醒悟時卻為遲已晚。
羅貫中并不只是單單的描述歷史,而是把這些歷史化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令人沉醉其中。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個風云變化的時代,看烽煙下,群雄爭霸,無數(shù)人民為了和平和統(tǒng)一參加這一場紛爭之中。
這是一部充滿“寶藏”的經(jīng)典名著。然而在當今社會,現(xiàn)代文化不斷發(fā)展,在發(fā)展的同時,很多人忽視了那些被奉為經(jīng)典的文學名著。像《三國演義》這樣的經(jīng)典巨作,有很多的人卻不愿去讀,除了古言難讀以外,更多的是因為這些名著很多人提不起興趣去讀,或者是讀到了一半便放棄。
然而,讀三國,不僅只是在讀一本書,而是在回顧一段歷史,即使如今硝煙再無,書中所展現(xiàn)的忠義,為了和平與統(tǒng)一的奮斗,以及這其中眾多的謀略和思想都是我們不能夠忘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文化,一直在散發(fā)著屬于自己的最亮麗的光芒,等待著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發(fā)掘其中的魅力。
中華文化流傳至今,經(jīng)典的著作也是相伴相隨。品讀經(jīng)典,或許也是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的一種方式吧?
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篇4
《三國演義》是一本耳熟能詳?shù)臅?,相信約莫九成的中國人都讀過。今天,我想淺談一下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期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爭奪霸權的故事,其原本是《三國志》,由羅貫中改編為小說《三國演義》。書中將各路人物描寫得有血有肉、棱角分明。
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關張?zhí)覉@結(jié)義揭開了三國序幕,成為千古傳誦的經(jīng)典。此后,為興復漢室,劉備勵精圖治,與趙云,張飛、關羽等人為蜀國打下半壁江山,在三國中占得一席之地。這時的蜀國好比初升的太陽,冉冉升起。在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并聯(lián)合東吳打贏了赤壁之戰(zhàn)后,蜀國達到了正午——最鼎盛之時。但是劉備卻心浮氣躁,不再如當初腳踏實地,這表現(xiàn)在對趙云和諸葛亮的不信任上,只因為他們可能會功高蓋主,致使自己威信下降,無法維持至高統(tǒng)治。僅僅因為這種小小的疑慮便處處設防,可見劉備對地位與身份的渴望與日俱增,這也注定了蜀國即將走上下坡路。此后,關羽敗走麥城,張飛報仇被殺,五虎將中一下少了兩個,還是劉備情同手足的兄弟,使得劉備更為焦躁。在荊州失守后,劉備對黃忠用激將法,使得黃忠被重重圍困,導致了五虎將只剩趙云和姜維,但是劉備生性多疑,信不過他們,于是乎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但吳國的境遇更為難堪。吳國占據(jù)了當時江南的富庶之地,且水路發(fā)達,土地富饒,與曹操所占據(jù)的北方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從吳國攻打蜀國可以和北面形成夾攻之勢,所以孫權在周瑜、孫策死后可謂是為了抵抗曹軍而焦頭爛額,在對抗曹操的過程中,呂蒙、甘寧等吳國大將先后陣亡,使得原本在三國中實力較弱的吳國雪上加霜,即使再度聯(lián)合蜀國抗魏也無法讓吳國在戰(zhàn)亂中站穩(wěn)腳跟。
反觀魏國,在輸了赤壁之戰(zhàn)后進行了深刻反思,廣納天下賢士。即便曹操在功業(yè)未就前含恨死去,其子曹丕也很好地繼承了他的意志。而蜀國則恰恰相反,諸葛在手卻不敢用,等劉備將死時,他看開了,任用諸葛輔佐劉禪,但實質(zhì)上是他不想讓他為蜀國打下的基業(yè)都被劉禪毀于一旦,才說出“若劉禪不行,則換你來當皇帝”的話。劉備病逝后,諸葛亮寫下《出師表》,繼續(xù)為蜀國嘔心瀝血。此時的蜀國如半輪夕陽,尚能發(fā)出幾縷光熱,尚能茍延殘喘。但可惜,此時諸葛亮已時日無多,很快就在長坂坡前仙逝,蜀國此時就相當于失去了核心的頂梁柱,再加上東吳被滅,前有追兵,后無退路,蜀國徹底陷入黑暗中,再也無法翻身了。最終,魏國一統(tǒng)天下。
魏國雖強,卻也不是銅墻鐵壁,刀槍不入;蜀吳雖弱,卻也不是不能翻身。歸根結(jié)底,是“傲慢”與“虛榮”使得蜀國失去了那唯一打敗魏國的機會——劉備有人才,卻不能推心置腹,只因自己的私欲便害慘了蜀國;吳國則是袖手旁觀,想坐收漁翁之利,永遠以為戰(zhàn)火不會燒到他們頭上,卻不積極做出行動。這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反思的:我們是否無意中讓傲慢與虛榮影響了我們的行動?是否有這樣的毛病?即使無法做到十全十美,至少也要在生活中不斷提醒自己要謙虛,不要等到壞事發(fā)生了才追悔莫及。
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篇5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的是中國古代東漢末年時出現(xiàn)的,三國鼎立、群雄紛掙、明爭暗斗……的故事,作者羅貫中先生耗盡了心血著作出來的一部流傳至令史詩級著作。
在讀完《三國演義》后最讓我感慨的是里面劉、關、張、三人的情深義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曰死的豪情,這才是真兄弟真朋友;最讓我感到可惜的是呂布,一代戰(zhàn)神卻早早被砍了頭,可惜戰(zhàn)神不太會用腦了,太傻才會為了一個美人而扔掉前程,也可以說是癡情吧!真是可惜了;最讓我佩服的是諸葛亮了,智謀天下第一人歸他莫屬,草船借箭、空城計…………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廣為流傳,劉備靠他打天下,劉備的兒子也靠他保家衛(wèi)國,真是死而后己呀!最讓我敬佩的是曹操,不是諸葛亮不是呂布,為什么呢?因為曹操有一種“寧叫我負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負我”的王者氣勢,他足智多謀,有時連諸葛亮都上了他的當、他厲害,挾天子而令諸候、他有才,能喝酒作詩、他不怕失敗,大不了從頭再來,這是我所敬佩的人。
《三國演義》不僅僅只是講述戰(zhàn)爭,也進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十分喜歡這本著作,他不僅讓我了解了歷史,更讓我學會了去思考人生,一個人生來為何!劉備是為了重振漢室而永不放棄;諸葛亮是為了報知遇知恩死而后己;呂布是為了美人而不顧一切;曹操是為了雄霸天下而用一切方法手段;而你、我是為何在現(xiàn)在而努力奮斗著,為了夢想、為了希望、為了愛……;讓我們好好想想自己為何而奮斗著吧!讓我們像《三國演義》里的人物一樣認清自己,為何而戰(zhàn)?為何而死?為何而不服輸?shù)木瘛?/p>
現(xiàn)在我們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在為何而努力,而迷茫無知所措,一蹶不振,沒有目標,從而慵懶起來,一改難改,從而又怪罪起自己來,這是不好的,有目標才有理想,劉備為了匡復漢室,拉下老臉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這位大神,要不然還在賣草鞋呢!沒有遠大的理想去奮斗那還有什么價值,所以說快點定一個遠大的理想吧!別說是癡人說夢,只要努力了,才知道到底是誰在做夢,不努力才真的是癡人說夢,請好好想想自己為何而努力吧!此刻不努力后悔己不及。
《三國演義》真的是一部十分好的名著,對于了解三國時期有很大的幫助,對于三國來說,從古至今有許多訴說三國的詩句,最為著名的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了,可見三國時期的精神延續(xù)了很久很久,而如今我們也不能忘記三國的精神,三國的精神應永存萬事、生生不休。
《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你值得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名著怎么好看的,沒看過的朋友,快去看一遍;里面有豪情、有壯志、有美女、有英雄、有策略總有一個是你喜歡的;東漢末年分三國,吳、蜀、魏、三國爭戰(zhàn)不休;關羽、張飛、呂布、曹操、劉備……各路英雄大顯神通;想了解更多就去看《三國演義》吧!
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篇6
隨著社會的變遷,不僅你我變了.現(xiàn)實,吝嗇,城府深等多種性格已漸漸顯露,現(xiàn)在不是書開啟智慧的大門而發(fā)揮作用的時候了嗎?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是啊!讀書,可能讓簡單的人變得豐富,讓喧囂的人返璞歸真,如美食佳釀,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我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在生活中,書琳瑯滿目。我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街頭而哭泣,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鳴不平,為阿Q的悲慘遭遇而嘆息,又為共產(chǎn)黨橫渡長江打垮國民黨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瓊瑤催人淚下的言情小說,都讓我流連忘返。我喜歡它們,因為在這里,我可以學到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我突然回憶起當年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了......
那時侯,我還小,讀書對于我來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事情,那時候,滿腦子都是動畫片和玩具,在那年的暑假,我的舅舅從老家來看我,晚上他看到我還在看電視,不禁搖了搖頭,緩緩向我走來,問我說:文磊啊,舅舅給你講故事聽好不好,你呢,就把電視關了,怎么樣?“我一聽有故事聽,趕忙把電視關掉,坐在床上,像個乖寶寶一樣,舅舅開始講了:”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就這樣,這天晚上我聽完了《三國演義》的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和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在月色朦朧的夜晚,帶著對三國下個章節(jié)的期待進入了夢鄉(xiāng)......就這樣,我愛上了讀書。
我愛讀書,生活因讀書而精彩。當我灰心喪氣時,是書教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當我與朋友惜別時,是書告訴我“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當我想放縱自己時,是書讓我懂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書告訴我,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傲骨,書讓我感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閑適恬淡。跟著杜甫,聽他講訴“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體會辛棄疾“可憐白發(fā)生”的壯志難愁,憐惜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多愁善感。我愛讀書。人因讀書而美麗。愛讀書的人很美。讀書可以讓你坐上烏篷船,在寧靜清幽的江南小鎮(zhèn),狹長的水道上,伴著清風悠然的搖曳;讀書讓你在一個和煦的午后,牽著媽媽的手,在一片金燦燦的油菜地里緩然穿行;讀書又讓在看一場經(jīng)典的電影,以文字為銀幕,欣賞扣人心弦的精彩場面……《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運籌帷幄,是因為他知識面廣,而且肯動腦筋,做任何事情都有十拿九穩(wěn)的把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的精神激勵著我戰(zhàn)勝困難,追求美好的未來……
捧起書本,就是捧著一個偉大的思想;翻開書頁,就是翻動一個精神的海洋。開卷有益,益己,益人,益民族;掩卷沉思,思家,思國,思天下。朋友,讓我們一起誦讀經(jīng)典吧!它是智慧的源泉,它是心靈的家園。讓經(jīng)典因青春而閃光,讓青春因經(jīng)典而靚麗。讓我們一同,泛舟書海,享受如蘇軾般“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豪邁人生吧!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描寫三國演義讀后感筆記1000字篇7
《三國演義》與《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合稱為“四大古典名著”,是人們百讀不厭的經(jīng)典著作,四部書我更喜歡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記敘了從東漢末年到晉代一統(tǒng)天下之間的一系列故事,小說以記敘軍事戰(zhàn)爭為主,也有不少政治斗爭,外交斗爭等方面的敘述,刻畫了眾多的英雄人物,如,奸詐多疑的曹操,寬厚仁義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小的周瑜,義薄云天的關羽……每每捧讀《三國》總不免為其中的人物唏噓感嘆。
感嘆之余,又不禁產(chǎn)生一絲疑問,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劉備,涿郡一販履織席小兒,文不及孔明,武不及關張趙馬黃,卻能胸懷天下、寬仁愛人,時刻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攏攬?zhí)煜掠⑿酆澜?,闖蕩南北,成就了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的一代霸業(yè)。而我們不能忘記,曹操、孫權都是高干子弟,有顯赫的家世,孫權更是繼承了父兄遺產(chǎn)的暴發(fā)戶,而劉備賴以起家的只是因為涿郡當?shù)氐耐霖斨鲝堬w的大力加盟。
劉備的寬厚感動了漢末世人,成就了一方霸業(yè),可謂是真英雄。
關羽,身長九尺,丹鳳眼,臥蠶眉,掌中青龍刀,胯下赤兔馬,武藝高強,威風凜凜。他曾經(jīng)斬顏良,誅文丑,入袁紹軍中如入無人之境;他為了和兄長劉備團聚,也曾過五關、斬六將,護送皇嫂,千里走單騎。
為了不忘兄長的恩情,他被迫降曹,卻與曹操約定,只要得知劉備訊息,不遠萬里,星夜投奔而去為了不忘兄長的恩情,他將曹操賜予的新袍之外又罩上兄長贈予的舊袍。為了不忘兄長的恩情,他謝絕了曹操給予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而去。
關羽的忠義感動了曹操,也感動了后世千千萬萬個華夏子孫,他也因此成為了和孔夫子齊名的大“圣人”,關羽可稱得上是位真英雄。
曹操,出身豪門望族,從小機警而有謀略。為成就大業(yè),他改變了前人任人唯親,任人唯勢的做法,采取不問出身,只看才能的“任人唯賢”的用人策略,總攬?zhí)煜掠⒉?。武有典韋、許褚、曹洪、夏侯惇之流,文有郭嘉、程昱、荀彧、許攸之輩,武能爭霸天下,文能濟世安民。而曹操能將天下英雄盡收囊中,為其所用,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挾天子以令諸侯”,開疆拓土,統(tǒng)一北方,建立了不朽功業(yè)。
曹操不僅是個能安邦定國的政治家,還是個富有文采的大詩人。他的《觀滄?!?、《龜雖壽》等詩歌至今人們都耳熟能詳。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共同開創(chuàng)了“建安風骨”。
曹操政治家的眼光,詩人的情懷,無不體現(xiàn)了他那種“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曹操才算是真正的大英雄。
掩卷深思,腦海中再次浮現(xiàn)《三國演義》的篇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啊,劉備、關羽、曹操都以成為過眼云煙,主宰歷史命運的英雄不是那些作古之人,而應當是生活在當今世界青少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