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國主義電影南京南京觀后感精選5篇
推薦文章
有關愛國主義電影南京南京觀后感精選5篇
影片以一張張南京老城的照片拉開序幕,在炮火轟鳴中城墻在揚起的塵土中坍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哪暇┠暇┯^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南京南京觀后感1
以一張張南京老城的照片拉開序幕,在炮火轟鳴中城墻在揚起的塵土中坍塌,畫面轉接進城門內(nèi),守城的國民黨三十六師的將士們用血肉之軀去組織準備潰逃出城的國民黨官兵,從而,展開一場肉搏,那悲壯的場面,震撼著我的內(nèi)心。
軍隊潰敗了,大屠殺開始了。尸橫遍野,影片沒有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日軍千奇百怪的屠殺方式,它將這場浩劫落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貝的秘書,與拉貝共同負擔著難民營的責任,當拉貝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當他終于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的時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進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幸免于難。他,欲哭無淚,欲吼而無聲啊!后來在拉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應可以讓拉貝帶走兩個人,當他們即將踏入生門的時候,唐先生,這個典型的中國男人放棄了生的權利,把它讓給了另一個急于求生的人。后來唐先生即將被押赴刑場,他看見蒙著眼睛的中國人像小雞一樣被綁在柱子上,一個個的被射殺,輪到他了,他拒絕蒙眼睛,他笑著對日本軍官說:“你曉得吧,我老婆又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边@是他臨終前勝利的宣言,他的從容讓那個日本軍官不敢直視!
整部影片彌漫著一種殘酷的壓抑和絕望,只有結尾才稍稍燃起溫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著中國的希望。明天雖然依然殘酷,但希望已經(jīng)傳遞下去。當時的南京雖死,但中國人的團結與抵抗已經(jīng)被喚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
南京南京觀后感2
我是南京人。
看過這部影片后覺得只有背負得起這座城市的血淚的人才能在這里說“我是南京人?!?/p>
且不管我是個地域所屬多么模糊的人——出生地、籍貫地和長久居住地分散在中國東南沿海毗連著的三個省份里——我還是一廂情愿地把這座占據(jù)了我現(xiàn)有生命的四分之三的城市作為自己的歸屬。
畢竟習慣了春游去牛首山看油菜花,秋游去珍珠泉吃燒烤。寒假結伴到雞鳴寺祈福吃齋菜再去爬城墻,暑假為了避開難以忍受的暑氣揣著學生證去南博逛一下午。為了逃紫金山風景區(qū)的票,和一幫同學去走紫霞湖那彎彎曲曲的小道。第一次逃課就是在春天跟著攝影協(xié)會的同學去中山植物園踏青。每年12月13號,上午十點的警報聲,能把人的靈魂震到戰(zhàn)栗。
高中有“12·13”活動。高一時,是大清早地起來,集合整隊從察哈爾路徒步走到挹江門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看那些糾結在黃土里的骸骨,那些觸目驚心的黑白照片,那些放在玻璃柜子里的證物。默哀,在大門口集體聽講默哀,在刻滿了逝者姓名的大理石墻前默哀。
相對于那些死亡,我們活在現(xiàn)世里的默哀總是輕之又輕的。還有,長達一周的南京大屠殺和二戰(zhàn)相關電影、紀錄片的播映。而我總是沒有勇氣踏入報告廳去看那些紀錄片。
《高考1977》觀后感:每個人都該體驗一次高考
如今的《南京!南京!》,我也是掙扎了近一個月,才終于走進電影院。
此時,關于《南京!南京!》的評論已經(jīng)在網(wǎng)絡各處掐得如火如荼。大家都在借這個平臺,說自己的愛國心,自己的國家觀、世界觀,甚至是價值論。我管不了陸川是被捧還是被貶。
我只是作為一個南京人,單純地感激他。盡管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在晚上長久地做著噩夢,一次一次的醒過來,看著遠處城市夜空的紅色霓虹就像是這座城市散不去的業(yè)火和血色。我還是感激他。
他窮盡了4年的精力和時光,把這部影片拍得努力又真實。幾乎復現(xiàn)了這座城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至1938年2月中,所經(jīng)受的無法描述出的災難。而其實,一直到1938年5月,掩埋尸骸的數(shù)量都比不上新送來的數(shù)量。在影片開始不久的時候,有一段我覺得很漫長的屠殺鏡頭的蒙太奇。從焚燒的火焰燃起,機關槍掃射人群的槍聲久久不息,伴隨著坑殺、刺刀亂戳……看得眼睛瞪到目眥欲裂,血液中有聲音在叫囂:“為什么還不停下!!為什么還不停下!!為什么還不停下!!”在下一刻鏡頭轉換時,我才覺得釋解了。覺得那段蒙太奇只要哪怕再多10秒,我就會毫無理智不顧一切地站起來,大叫著把手中的飲料砸向屏幕。
只是短短用分鐘來計的時間,我都覺得難以忍受。那段長達半年之久的日子,南京這個城市該是如何。已經(jīng)到難以想象的地步了。
白天專門去了挹江門那座城門處,影片里劉燁他們這些軍人就是分批穿過這座城門,走向死亡的。我站在城門外,始終都沒有走到門的另外一邊去。今天,南京的陽光燦爛,但城門里的陰影依舊陰郁得無法描述。路上的汽車一個一個地穿過城門,漆光閃耀。我當然知道,門那邊不會再有大吼著“中國不會亡”的悲壯死亡了。再往前走,長江里也不再會漂著數(shù)目可觀的尸體,那里只會有受了污染的江水空空地擊打江岸。
所以,我感激陸川。
自己曾經(jīng)也拿著地圖,一個一個去考據(jù)那些屠殺發(fā)生的地點。但是白底黑色的文字,終比不上影像的心理震撼。他就算被人指責拍得像景片,但我覺得他的立場是中國相關電影里難得的客觀的,也正因為如此,也是難得真實的。它帶給我的震撼,超出了我的想象。
南京南京觀后感3
我真的很郁悶,寫了篇幅很長的影評因為不小心按了后退鍵全部消失,現(xiàn)在時間有限,只能簡要重寫。
陸川說,他不擔心它的票房,因為它本來就是商業(yè)片。
我看到很多影評都很刻薄,因為專業(yè),所以是審視,好像大家去看南京南京是看陸川的期末總結論文去了。我不是一個專業(yè)的觀眾,我只想用最平民的視角,陳列或者說是堆砌一下我的感覺。
今天是南京解放60周年紀念日,也就是公映第一天,配合題材的莊重嚴肅性特別穿了一身黑色和同學一起去的,電影院的觀眾以老年人居多,也夾雜著少量的中年人和為數(shù)不多的我這樣的小憤青。不過話雖這么說,我絕對不是站在國人愛國心爆棚的角度上看它,我只是覺得對于一部花費四年時間制作拍攝的電影,我們有理由以盡量不戴有色眼鏡的方式追捧。
影片的亮點是有很多的。劉燁的硬朗和中國萬歲我就不說了,先說說范偉。
他給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的小品和非誠勿擾上,感覺他是適合演帶有喜劇效果的日本鬼子的料,但他第一個鏡頭和拉貝出來與日本兵“朋友,朋友”的時候,我還沒有把他和他的角色聯(lián)系起來。直到他女兒被扔下窗的時候,才從他撕心裂肺的哭喊里找到共鳴。那是唐先生從懦弱轉變成堅強的時刻,也讓我看到范偉在喜劇外面也有發(fā)展的空間。
難以忘記的是唐先生在鐵絲網(wǎng)外面含著淚對唐太太說,下個月的薪水我會按時交給你的。這句平淡的話語給我強大的真實感,這比“你要保重”,“我愛你”的離別話語的分量更重一百倍,因為他們誰都明白,這一別就是永別了。另外我也在想,給唐先生把活下去的機會留給別人的勇氣也許來源于那未出世的孩子,如果妻子沒有懷孕,他會這樣做嗎?這里有一點我還是不明白,我沒有看到與唐先生交換的那個助手他的感情流露,我憤憤地感到不值,也許他只是唐先生前期的縮影?
江一燕的表演比高圓圓更可圈可點。她的燙發(fā),她的柳眉,她的濃重的口紅,她的眼神,她的言語表現(xiàn)得都很到位。這個縱是社會底層的妓女也有自己的尊嚴。關鍵時刻她第一個舉起了手,成為這100個勇敢的女人里最勇敢的女人。最后,她面無表情地赤裸裸地被蹂躪至死。她的尸體被另外一具一具的同遭暴行的赤裸的尸體堆壓放在平板車上當眾拉走,遠去的時候,角川的視線是模糊的,我的視線也隨角川的視線模糊而模糊。她曾經(jīng)是那么遭人白眼的否定,那么死去的時候她的凄壯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于此相對的是百合子。百合子作為日本前線的慰安婦,讓角川找到了依賴。這個對慰安已經(jīng)職業(yè)化已經(jīng)麻木的女人得到角川的慰問包時,終于露出了讓人心酸的微笑。說起“糖很甜”,“有種家鄉(xiāng)的味道”更是讓我覺得難過。最后百合子還是被折磨致死了。正是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悲劇的制造者,所以很多日本人都成了悲劇的承受者。
作為主線的角川的表演我覺得是很到位的。電影里面最讓人記憶深刻的音樂就是日軍祭祀慶典,那有力振奮的鼓聲把所有角川看透戰(zhàn)爭猙獰面目的片段串聯(lián)在一起,化成尖椎形的棒槌狠狠地刺痛著角川的靈魂。他和他的同伴殺了很多無辜的平民,他的女人被他的同伴殺死。戰(zhàn)爭里的人,其實活著比死亡更辛苦,是吧。
最后小豆子和父親存活下來,看到大家吹著蒲公英走在小路上時我并沒有感到輕松。一直有兩個疑問,其一是小豆子和劉燁是站在第一排的,掃射的時候沒有被射死實在牽強。其二是片末一個日本兵在大缸子里洗澡,要表達什么呢。
站在角川的立場上看完整部片子我其實是不希望看到角川自殺的。他的罪惡雖然足以死去可是我能看到他沒有泯滅的人性。角川之死是復雜的,如果沒有百合子的出現(xiàn),只是在戰(zhàn)爭的殘暴和人性的拷問下死去仿佛不是很活,有了百合子就有了另一個精神支柱坍塌和對戰(zhàn)爭痛恨的而死的理由,讓人物漸漸飽滿了。確實不能否認的是那些罪惡的主導者不是日本兵,他們只是日本軍國主義殖民侵略的工具,也正是這種精神主導他們軍隊的嚴明的紀律性和高質的效率性,這種風格在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直接轉換成日本重新崛起的動力,確實是讓人深省的。
不過如果你說叫我說它的看點是什么,我還真的說不上來。有很多亮點確實是它的優(yōu)點,可是看完以后只能唏噓卻說不出什么感受確實也成了它的致命傷。
另外我知道也許是因為影院刪節(jié)版的關系讓很多片段都突然中斷,不過我還是相信它是不錯的片子??傊钪匾氖?,我們看它,不是為了仇視,而是為了反思。
南京南京觀后感4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2009年,《南京南京》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墻,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說: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后,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huán)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jīng)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筑的中國精神。
歷史可以寬恕,但不能遺忘。
南京南京觀后感5
前段時間,看了陸川的電影《南京!南京》,感覺和震撼。我用了兩天的時間來沉淀心情。今日,同學發(fā)短信來問看過了沒有,感覺怎么樣。我覺得應該把感想與朋友們一起分享一下??赐暧捌瑧嵑?、屈辱、振奮皆而有之。說起憤恨,一恨國府無能。常言道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國可富強,然影片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日軍兵臨城下時,南京國軍部隊的高級軍官竟然逃跑,置國都于不顧,置城中百姓于不顧,置國民政府尊嚴于不顧,更是置保衛(wèi)南京殊死作戰(zhàn)的眾多將士于不顧。結果導致南京三日即告城破。
我曾設想,南京如此之大的城市,若是將士用命,團結一心,保衛(wèi)作戰(zhàn)決心堅定,我們未嘗不可打出像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那樣的巷戰(zhàn),把城市變成日軍的血肉墳場,即使是由于武器、補給諸多不利因素,我們可能還是會失去這座城市,但是也不會失去國之尊嚴,同時會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和打擊。但是歷史不可以假設,恨,這些逃跑的高級軍官真可謂之國賊。二恨國民無知、無智。教堂中數(shù)百中國人,而日軍只有六人,中國人竟舉起雙手任由日本人俘虜,當無數(shù)中國人被日軍有預謀的屠殺的時候,他們臉上那種麻木的表情帶給我的是深深的痛。更是有唐先生那種只是知道有自己小家,而不知有國家的人。
他們可以在日軍入城之后還可以安心打麻將,在被德國人拋棄之后又為了小家偏安不惜出賣同胞投靠日本人。唐家所表現(xiàn)的僅僅是折射出當時的國民心態(tài),他們難道不記得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了嗎?失去了國家,他們就永遠只有一個名字——亡國奴??吹诫娪爸卸蔚臅r候,我的心中又被屈辱所填滿。日軍為了建立慰安所向安全區(qū)提出了條件:為日軍提供一百名婦女來交換糧食、衣服和過冬的燃料。安全區(qū)里并不缺少男人,但是這些男人任憑日軍狂笑著將自己的姐妹帶走、蹂躪,他們選擇了躲在女人的背后,就像狗一樣卑微的活著。漢家男兒的血性到哪里去了?幸而,在影片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城破了,但是男主人公仍然在戰(zhàn)斗著,在盡一個軍人的職責。被俘后面對著日軍的屠殺他勇敢的走向刑場,向我們展示了愛國軍人真正的風骨。正如影片中所述的中國不會亡,我相信有這些民族的脊梁背負著國家的希望,中國就不會亡。今日讀的文章中提到了四行倉庫和八百壯士,我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想起了。
會忘嗎?能忘嗎?我們的下一代還能不能記起來我們民族所造受到的苦難呢?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