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1000字讀后感
推薦文章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絢麗奪目的光彩,它就像一盞神燈,照亮人們最遙遠、最黯淡的生活道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間失格1000字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間失格1000字讀后感篇1
你是否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你的態(tài)度,而忽略了內(nèi)心最純粹的快樂。放下堅定的腳步被困在孤獨的牢籠之中,心中也曾有過困惑和無能的彷徨。
在讀完《人間失格》的最后一頁,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復。書中出現(xiàn)的一次次場景都歷歷在目,這種感受足以給人帶來絕對的震撼。
葉藏從小生活在一個古板的舊式家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聚集到陰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擺好飯菜,即便沒有食欲,也得低著頭,一聲不吭地嚼著飯?!保@種壓抑的氣氛導致他在童年里充滿了恐懼。而那時的他,還只是個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讓小葉藏如此敏感,對與人交往充滿了恐懼和渴望?也許是因為天生的性格陰郁,以及少與人接觸,讓他從此畫地為牢永遠停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極度的善惡是非從此為自己戴了枷鎖。當他看到世間與他所想并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時,他的價值觀開始動搖,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正常的。他的潛意識里希望自己變成一個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掙扎而痛苦。頗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負,可這只不過是他自以為的。
在短短八十多頁的內(nèi)容中,看到了主人公懷著一種對人的不解和恐懼生活著。他覺得人與人的內(nèi)心有一種不可越過的隔閡,在別人勸他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覺得拒絕就會在別人的心靈和自己的心靈中剜開一道不可愈合的傷口。實際上他渴望和別人交流,渴望坦誠、平等、沒有階級和人性中最美的寄托。但是人間不只是美好偶爾也會存在苦楚,正因為有片刻的苦楚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添加色彩。
可曾想我也有過那樣一段艱難的時光。但是我選擇的是擁抱陽光。現(xiàn)在看來,年少時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壞事。若不殘酷,哪得頓悟。若是像葉藏一樣不斷地偽裝和逞強,終有一天會不堪負累。我十分理解主人公但我卻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葉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個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掙扎都是真實的,痛徹的。可是,外人終究是外人,永遠沒有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情感。
我很遺憾,葉藏沒有和這個世界和解。最后傾盡所有。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發(fā)現(xiàn),還是無法做一個正常人,他的靈魂依然無法得到救贖。更可悲的是,這些并非是別人的過錯,而是他自己。是他的靈魂出了問題,難以修補。這無疑是最絕望的事情。就好像一個完美主義者看到自己忽然殘缺的身體,難以挽回的那種悲慟。他再也沒有勇氣,也找不到辦法去融入人間了。
愿所有迷茫的人,堅定的做自己,都能夠與這個世界和解??鞓返纳?。悲傷和苦楚只是暫時的,迎接我們的更多的是美好,當我們累了、困了、厭倦了請不要放棄你所面對的生活,因為我們還有朋友和親人值得我們守護,那里才是我們溫馨的港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人間失格1000字讀后感篇2
看了《人間失格》的第一部,心情非常的壓抑,只剩最后一句話讓我覺得一聲嘆息。
“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風趣幽默。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錯的不是他,是這錯誤失格的人世間。
小葉對自己的放縱,對自己的折磨,小葉,在時間,自卑,敏感而又脆弱的生存者,掙扎在人間的泥潭之中。
小葉聰明絕頂,細膩而又溫柔,善良而又純真的生存者。因為不幸。不幸的人,似乎很容易找尋到人群中的同類。
別人對他指責的話,無法反駁,一次又一次的將敏感的他釘在這恥辱柱之上?;钤谧约旱暮诎凳澜缋?,活在對自己的放縱里,活在對人世間的絕望里。
活在這泥潭里。
太宰治的文章充滿了靈氣,一氣呵成,讀來非常暢快,暢快之后是深深的伶憫。對世間的絕望,對人性的參透,對黑色世界的描繪,讓人對著這人世間充滿的失望與無奈,為何本書命名為人間失格。
人間,我們所生活的人世間,充滿了痛苦,疼痛與壓抑,在小葉年幼的時候慘痛的經(jīng)歷,讓他的一生都奠定了悲慘的基調(diào)。無奈而又滑稽的生存者,扮演這小丑,為博眾人一笑,其實真正面具后的他充滿了悲情,與創(chuàng)傷無可救藥,無可逆轉的生存。
你說這人世間,這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一切,幾分真幾分假?
太宰治從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為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獎的候選作品。結婚后,寫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為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留下了《人間失格》等作品。
這位作家,極其聰慧與早熟,小說中的葉子與大她十歲的侍女,雙雙殉情跳海自殺的事情,原來是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怪不得讀來讓人很是震驚和難受。
英年早逝應該是他對自己這一生的終極選擇。
他究竟是有多么的灰心和失望,多么絕望的活在這人世間啊。
我還記得其中的一段對話:
罪的反義詞是什么?是法律。
是善良?不是善良的是惡的反義詞。
是神?是罰。
罪與罰。罪與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人生的應有的基調(diào)是什么?不同人擁有的是不同的心境。他的心境決定了他的命運。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心魔之中?;蛘邭?,或者重生。
所謂涅槃重生,本就是需要打破自身,以血和肉,以血和骨,重塑其身,這方式重生。涅槃,存活于人事,得到的,收獲的。作家的纖細而敏感的神經(jīng),讓他對自己和周身的經(jīng)歷都會放大很多倍的。所以疼痛更加疼痛,美麗更加美麗。
有時最為罪惡的人,或許擁有最為純潔的靈魂。
人生啊,還是鈍感一點的活著,是不是會更好?
人間失格1000字讀后感篇3
”回首一生,盡是可恥的過往。”對于這句話的開篇,毫無疑問作者是個寫故事的圣手。前塵過往,盡數(shù)在這一句話中,同時也奠定了這本書的基本色調(diào)。
有很多人認為這本書很頹廢,都不敢去讀他們的書。為什么說的是他們呢,因為除了太宰治以外,還有諸如像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之類的人存在,同樣是廢的不能再廢了,至少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是這樣認知的。
但如果你真的能在某個深夜,安安靜靜的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相信你的這種認知會蕩然無存。它的內(nèi)容雖然是丑陋的,但在其下面卻是一顆掩飾不住的、神一般存在的靈魂。就像主人公大庭葉藏那顆”清澈的眼睛、純凈的內(nèi)心”,即使再無可救藥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神性”的存在。處于夢幻的虛假和真實的現(xiàn)實之間,大庭葉藏那顆苦苦掙扎、無處安放的靈魂終究去了哪里呢?他活的過于真實,但又極度虛假。真實到了一種類似地獄的環(huán)境中,虛假到了類似于天國的天堂,而對于我們這些人來說,卻很悲哀的處于兩者之間。
為什么呢?我們活的極不真實,但又受到良心的驅使活的不夠虛假。隱藏在灰色的天幕中,開始了蠅營狗茍的生活,所以我們說生活本該如此。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當我們站在它面前的時候,所有的偽裝都自行退避,露出了那個自慚形穢的自己。
面紅耳赤。欺騙是社會的基本屬性,有的時候就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欺騙的存在。這是整個社會的基本屬性,怨不得他人,怨不得自己……長久以來的這種屬性就像一個大染缸一樣,經(jīng)年累月的將我們侵染,直到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它才肯善罷甘休。就像走路,你腦海中不會去思考,“我該先邁哪只腳呢……”習以為常。它的最大作用,便在于警醒。警醒憨憨入睡的人,警醒不愿承認的人,警醒無知的人,警醒睿智的人,警醒所有的人……驚醒任何人。毫無例外。
這本書給我們讀者呈現(xiàn)了一種”極致的恐怖美”,不可思議,驚艷絕倫,嘆為觀止,它不同于一般的說教,它通過一種深刻而荒誕的自我刨析、自我解剖,來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種美中帶血的現(xiàn)實,為我們來營造一個極度恐怖的黑洞,使得每個人讀后都陷入到一種無可名狀的沉思中……
當你再度醒來時,你發(fā)現(xiàn)你看到的世界好像、似乎、有點不一樣了,它變得更加清晰了,盡管它還是原來的樣子。很美好的世界,一個介于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人間;一個很美好的人類,介于光明和黑暗之間;一個很美好的你,一個介于善良和惡毒之間的你;一個很美好的我,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間的我。天使?魔鬼?一念永恒。
人間失格1000字讀后感篇4
今天看完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好多人說這本書極其壓抑,所以做好了心理準備,剛開始看還覺得興致勃勃。一個敏感聰慧又與眾不同的年輕人,犀利地冷眼旁觀周遭的人們和他們虛偽的生活。他反復訴說他對人類的恐懼,因為他們不敢面對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他們虛偽敷衍,他們自欺欺人,他們不敢面對人生的殘酷真相。而我們這位一直清醒面對殘酷真相的主人公,他超脫世俗又偽裝入世,但難免突破常規(guī)、逸出塵外,最終落魄潦倒、為世不容而收場??吹胶髞?,就覺得揮之不去的壓抑了。
這究竟是誰的失?。渴鞘浪椎莫M隘難容,還是個人的狷狂墮落?原來想當然以為,作者在控訴這個“吃人”的社會,就像被我們“深度解讀”的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總是披著鞭撻封建社會的光榮戰(zhàn)袍。想想,這個世界的確夠庸俗夠偏狹夠虛偽夠勢利,對與眾不同的人尤其缺乏包容和關愛。
就像主人公的父親,他無暇顧及這個特殊的孩子身上某些幽微細膩的心思,一旦這些東西發(fā)酵釀成災禍,觸犯了他的既定規(guī)則,他可以非常決絕。主人公在經(jīng)歷墮落的深淵和災難的磨礪后,得知父親去世,卻是最讓他靈魂震顫的時刻。其實,父親一直都是他的心中的精神紐帶,曾經(jīng)覺得是捆綁束縛,后來發(fā)現(xiàn)是維系牽掛。再是與眾不同的人,也是渴望被這個世界接納包容理解的,也許與眾不同并不是他們自己能夠選擇的,或者他們內(nèi)心并不允許并自己泯然眾人,又或者像主人公既是天意也是人為。
他其實很可憐,他天然對人類很失望恐懼,卻強力偽裝搞笑嬉戲,他有親人但沒有親切,有玩伴卻沒有友誼,有戀人卻沒有愛情,他真的很孤獨。他也渴望父愛,渴望友誼,渴望愛情,但是他其實一無所有。與女人徒然糾纏,只不過招致災禍連連;與玩伴終日廝混,卻換來落魄時冷眼相看。主人公看盡人間冷暖,他其實早已了然于心,不過是尚存一絲希望,眼睜睜看著這希望的火星漸漸熄滅,他的痛苦也與日俱增。父親的死亡,是精神紐帶徹底斷裂,也是最后一顆火星黯然。從此,人間失格,人間世太復雜殘酷,他由此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他說,搞笑是他對人類“最后的求愛”,后來搞笑偽裝已經(jīng)失效,沒有了對人類的求愛,他開始自暴自棄、沉湎酒色、自甘墮落。他的悲劇,未嘗不是緣于一次比一次更深的墮落和失足后無法挽回的悲哀。他是赤裸裸的失敗者。如果沒有那么墮落那么失敗,他也可以繼續(xù)學著偽裝繼續(xù)茍活,就像現(xiàn)實中的我們一樣。既然,他用“人間失格”那么慘烈的方式證明了自己失敗,無非是想警醒我們這些依然自欺欺人茍且偷生的人類,至少想一想,到底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人間失格1000字讀后感篇5
世界文學多種多樣,那你是否聽說過日本的“私小說”。日本一向都有“私小說”傳統(tǒng),這一詞廣義解釋為凡是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敘述故事,就成為私小說。但多數(shù)人更傾向于狹義解釋,認為私小說脫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獨立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及心理活動。
太宰治,一個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歷來都是私小說的典型文作。太宰治出身于貴族家庭,他的一生只有39年,卻驚動日本文壇,以至于他去世了近80年,還是有許多粉絲。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先生的絕筆,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后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葉藏是一個從小孤僻,生性怯弱敏感,對人類充滿恐懼不安,人總是遺憾自己所擁有的。葉藏出身在貴族,卻害怕吃飯,害怕跟人說話,等他來到城市,卻染上喝酒抽煙的陋習,生活好像充滿希望,又好像暗無天日,對于葉藏來說,他的一生都在尋找活著的意義。他在眾人面前扮演小丑,但笑只是個表情,與心情無關,世事往往如此,越是刻意經(jīng)營,越是失望。
孤獨是一場無人送藥的重感冒,直到他遇到了常子,一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最終,他們都沒有找到活下去的希望,決定殉情,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常子死了,葉藏活著。
父親為此與他斷絕關系,他每天渾渾噩噩,甚至染上了毒癮,他覺得,生活挺好,不好的是他自己。后來,他又一次墜入愛河,直到他的愛人出事,一切又回到了原樣。在一無所有的年紀他連快樂都給不起自己。朋友們覺得他瘋了,把他送進精神病院,對他來說,活著就已經(jīng)竭盡全力了。結尾,他被哥哥帶回了家,27歲的他已經(jīng)滿頭白發(fā)。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喜歡這本書,但是總是情不自禁被他吸引。其實太宰治先生所推崇的并非陰暗,而是這樣丑陋乃至殘忍的故事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次思想,其主線是追求愛與自由的真實,尋求人性的解放。我們在放縱自己的同時渴望救贖,卻無力于控制自己,故是迷失本心,故枉費這一世的意義。但,一個人若是沒有裂縫,陽光如何穿透而入?人間百態(tài),抵達不到的深淵便是人性與不斷發(fā)酵的欲望,既然這世界不可能成為我們想象中的那個模樣,為何不求同存異,再給世界,給自己一個機會?
愿我們生而為人,人間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