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xiàn)形記讀后感3篇
推薦文章
官場現(xiàn)形記讀后感3篇
峰回路轉,演繹出幾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事來,不謀其政,而謀其位,這是做官之前的主要奮斗目標。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官場現(xiàn)形記讀后感”,歡迎閱讀與借鑒!
官場現(xiàn)形記讀后感一
常言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我記得,這則結論是爸爸一本正經(jīng)告訴我的,他還順便添油加醋地講了些因果報應類的案例故事。膽小怕事的我自然誠惶誠恐,不但把這則謊言工工整整地寫到了小本本上,心中還暗自高尚:我一定要做個為民做主的好官啊!
長大后,讀的書多了些,經(jīng)過的事也多了些,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中,真為民做主的官幾乎沒有,中飽私囊的倒遍地皆是。后者的比例,甚至趕上了《金賽性學》中報告的男性自慰人數(shù)的百分比。于是我百思不得其解:靠!貪污也這么爽嗎?丫不貪會死啊?
事實是,不貪真的會死!這是個非常奇怪的黑洞,很多時候它甚至和人性善惡與否并沒有太直接的關系。也就是說,貪官固然可憎,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好爸爸、好丈夫、好兒子或者好情人,而后者的角色正是當下社會對男性所期望和鼓勵的。所以,如果一位官員恰巧兼具了這兩種角色(貪和好),我們就很難武斷地做出結論說,官員的貪污完全由于生活作風的腐化。倒毋寧說,他的之所以貪污更多的來自于生活作風之外的其他因素。
《官場現(xiàn)形記》給出的解釋之一是,錢都用來捐官了,上任之后不就窮得叮當響了嗎?再不趁時間撈上一把,這日子可怎么過啊?還想著升官發(fā)財?哈,那是要花錢的!《現(xiàn)形記》第十一回中有這么一出:"王道臺嘆一口氣道:你們這些人哪里知道!這些窮候補的,捱上幾十年,一個紅點子沒有見,家里當光吃光。我們做上司的,再不去理他,他們簡直只好死,還有第二條活路嗎?"所以兩個簡單的結論:一、官員的辛酸,那也是一把一把的;二、貪污有理。但畢竟,一、試問,世上哪人不辛酸?二、兄弟,你正貪的,那可是哥們我的辛酸錢啊!所以貪官之可憎可殺又是理所當然了。
官場現(xiàn)形記讀后感二
《官場現(xiàn)形記》分上下兩冊,先是從趙溫中舉寫起,寫了官場中形形色色的官場事。既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住,又發(fā)人深醒,引以為戒。
讀罷掩卷,不覺身心疲憊。想想大清最初侵入我國趕跑占據(jù)北京的李自成,有覆滅南明小朝廷。其士氣銳不可擋,其民族堪稱彪悍強大。不過僅僅支撐300多年,在康乾盛世后就逐漸走向衰敗。閉關自守的政策加速了它的滅亡,自外國列強入侵,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成為了被外國列強爭奪的肥肉,主權喪失,國土割讓,國家已經(jīng)遍體鱗傷。自此,官場愈加腐-敗。
這時,國家國庫空虛,為了賑災,為了治理黃河,為了一些具體的國事,中央財政竟然拿不出錢來,于是乎,民間捐錢成為實效的方法,捐錢買官的行為隨之盛行。捐官后,貪污公-款彌補之前捐官時的窟窿成為必然。上行下效,清朝大多數(shù)大大小小的官吏,在為國家做事時順手“牽”一些國家的錢財也就不足為怪。捐官后,不見得能馬上上任,能不能去做官那的看皇上,更多是軍機大臣,甚至是一省巡撫的作用。因此,多數(shù)捐官后,都還得拿大量銀子去“孝敬”上級,這樣才在上級那里掛上號,才有可能在以后得到提拔重用。至于有不少人捐官后,再也沒有銀子在拉關系以至于一輩子都不能做官,僅僅是徒有虛名,書上說是“候補”。
至于官員失職或犯罪,都能用錢一一化解。只要你肯出錢,就是皇帝派欽差大臣來查你的罪行,你也能用錢堵住他們的嘴,以至于大事化了,僅在無職無權的小官吏中找?guī)讉€替死鬼而已。書中寫了這樣的例子不下三四個,可見金錢的力量。
官員腐-敗,政事頹廢。有不少官吏和當?shù)氐募澥康仄す唇Y,魚民百姓,愚弄鄉(xiāng)里。這清朝的官吏不怕老百姓造反,他們會重病彈壓。他們卻怕洋人。僅僅是一個洋教徒也會讓他們膽戰(zhàn)心驚,生怕惹出事非,至于外國駐華使節(jié)領事,他們更是不敢招惹,以至于很多洋人知道了清朝大臣的奴才心理,洋人在中國作威作福,洋人犯罪,就是殺人中國政府也無權處理,通過一些時間讓中國一而再三的賠款。
清朝的官吏,大多存在自我心理。得過且過,整日價混日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和洋人不要發(fā)生沖突,這是多數(shù)清朝官吏的真是內心寫照。欺內怕外,欺下瞞上。
悲哉!一部《官場現(xiàn)形記》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清朝后期官吏的種種官場丑聞,讓人嘆為觀止。有此陋習,有此污吏,清朝焉能不毀。
這部小說,應該引起當今政壇重視,整治貪污,懲處腐-敗,是國家中興之大舉。
官場現(xiàn)形記讀后感三
從《官場現(xiàn)形記》中,人們或多或少可以得到為官之“術”,還有一些關于官場的啟蒙。
峰回路轉,演繹出幾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事來,不謀其政,而謀其位,這是做官之前的主要奮斗目標。待謀到其位,又有百事待舉,一要邀寵固位,二要防別人來謀位,三要進一步謀更高的位,哪里還有功夫謀其政?精力都用在拳打腳踢、閃轉騰挪的“功夫”上了。政績云何?官績歷歷在目,那是由某官調任某官,升任某官,偶又降謫,終得恢復,一步一個腳印,身心交瘁,死而后已。
事實上,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講究牧民。代表皇帝來放牧黎民百姓者,就是那些各級政府、各種機構的大小官員。官吏是皇帝的爪牙,官本位思想是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權力和隨權力而來的實際利益和與日俱增的欲望,構成舊時官員物質和精神的支柱。于是,當官,便治人;不當官,便治于人。換言之,要想不被別人像牛羊一樣放牧,唯一的辦法即是做官。所以,要做官,想做官,不擇一切手段地往上爬,甚至踩著他人腦袋、骸骨,用別人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是一種生存競爭。追逐官職,謀取官位的時尚,成了封建社會中的人們的一種動力。
今天的官和過去不同,就是要為百姓辦事。其實這個官,又好做,又不好做。說好做,首先要忘記自己是個官,不能打官腔,說官話,擺官架子。要時刻記?。耗悴贿^是個為百姓辦事的辦事員罷了。你沒有高人一等的權利,沒有只享受、不做事的權利。只要你真正為百姓做了實事,做了好事,百姓就會記著你,有點小錯,只要能改,百姓也會諒解你。說不好做,你又不能忘記自己是個官,要用好你手中的權利。當官的人,手里多少有些權。掌權的人不容易。原則問題,含糊不得;小是小非,不能太認真;尤其要注意,不能抓住人家的小毛病、小辮子不放。為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造就大事業(yè)的人,是不在小事上糾纏的。人有七情六欲,當官的人,也一樣。但你既然是個掌權的,就要學會控制自己。成易驕,敗易餒。喜時易輕諾,輕諾必寡信,什么都答應人家,答應又不作數(shù);怒時易拒人,該答應的也不答應,還要訓斥人家。不管是成或敗、喜或怒,都要冷靜。遇事冷靜一點,退一步想想,給自己降點溫,就會少犯錯誤。退一步天高地闊。對上對下,都應該做到既得體又得理。對下級能做到得理,難做到得體;對上級容易做到得體,不容易做到得理。還要注意不能攬功推過,如有功歸唐僧,有過歸于孫猴。
為官和為人,有相同的地方,又有相同的地方。好人不一定能當好官;好官必須是好人。做官說到底了,還是要掌權,要懂得如何出主意,如何用干部。最后告訴大家,什么是官呢?官的本意是庇護民眾的人,引申為為民作主,蛻變成主宰民眾的人。為官者應該使人得到這樣一種印象:他在生活中是平凡的,在職務中卻是超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