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
推薦文章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jì)初期,無論在當(dāng)時是在后世都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篇1
《米開朗琪羅傳》是羅曼·羅蘭《名人傳》的三部曲之一。其最初對我的吸引力在于米開朗琪羅在文藝復(fù)興時期與達(dá)芬奇、拉斐爾并稱為“文藝復(fù)興后三杰”。但在我讀完《米開朗琪羅傳》后,卻對米開朗琪羅傳奇的一生感觸匪淺。
天才總是孤獨的,所以米開朗琪羅的一生也是孤獨的。他有家庭,他有朋友,但是他的內(nèi)心一直都在痛苦地掙扎著,并且這種掙扎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上天賦予他的才情。書的首篇標(biāo)題為《神圣而痛苦的生涯》,其中非常概要地描述了米開朗琪羅一生的成就,但是內(nèi)容除了讓人了解到他的藝術(shù)輝煌之外,還讓人深深體會到一個偉人身上的悲涼之感。
在閱讀此書時,我深深地被米開朗琪羅的天賦才情震撼了。它不僅是個偉大的雕塑家,更是一名偉大的畫家和建筑家,而且在我眼中,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書中從時間方面縱向地描述了米開朗琪羅的童年和青年、英雄時代、宏圖未果、情感波折、遲暮之年,而且還展開說明他的藝術(shù)影響。
曾經(jīng),在未讀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之前,對米開朗琪羅的神圣而痛苦的一生頗不理解。因為在我看來,擁有極高藝術(shù)天賦的米開朗琪羅總會一生都在痛苦邊緣掙扎,理應(yīng)是時代的寵兒、上天的眷顧。但是事實便是,這位偉人終其一生都在矛盾中輾轉(zhuǎn)迂回。人們審視米開朗琪羅,也許只會看到他非凡的藝術(shù)成就,看到他創(chuàng)造出的《大衛(wèi)》、《摩西》、《哀悼基督》、西斯廷教堂的宏偉壁畫、《末日審判》。但我最有感觸的卻是米開朗琪羅苦苦掙扎的痛苦一生。
缺乏家庭溫暖,背負(fù)家族的沉重枷鎖,缺少精神世界的伴侶,當(dāng)然還有其本身的巨大藝術(shù)天賦,這些都是米開朗琪羅痛苦的原罪。而其中,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陵墓的建造便是米開朗琪羅一生的痛?!俺錆M激情的孤獨是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及其精神的靈魂”,羅曼·羅蘭如是評述米開朗琪羅。的確,米開朗琪羅總是沉醉于自己的工作及事業(yè)中,幾乎與外界隔絕,令自己處于一個封閉的世界,一個只有雕塑的世界。對,那里唯一有的就是雕塑,而沒有繪畫,也沒有建筑!他總是被迫去完成繪畫以及建筑的任務(wù),以致于不能從事他最熱愛的雕塑事業(yè)。他不能拒絕,也難以拒絕,因為他身上背負(fù)著沉重的家族枷鎖。
米開朗琪羅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卻一生都不得自由。他的一生是糾結(jié)的、矛盾的,他的怯懦、孤獨使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層陰霾,他的作品給人帶來光輝、堅強的力量,卻無法令他的世界明朗和溫暖起來。時代造就偉人,而為人有深刻地反映一個時代。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fù)興時代的鮮明旗幟,為我們留下了文藝復(fù)興的時代烙印。米開朗琪羅曾在臨終前說:“我剛剛跨入藝術(shù)之門,意欲創(chuàng)造真正的作品,可生命卻完結(jié)了?!边@是一個偉大的藝術(shù)家對一生事業(yè)的遺憾與不甘,不過,在我看來,這何嘗不是生命其中一個階段的告別呢?!也許這是一個掙脫痛苦枷鎖的光明之門……在我看來,不必惋惜一個偉人的離逝,因為他已完成了人間在世的使命,已在時間歷史長河中留下來專屬的印記,而他也將開啟另一段旅程……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篇2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qū)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薄组_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jié)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gòu)成了《貝多芬傳》內(nèi)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yī)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
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jié)束在一個人質(zhì)地堅硬的生命中!
《復(fù)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rèn)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p>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yīng)當(dāng)被人蔑視?!苯K于,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fā)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yīng),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說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里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著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zhàn)斗。我們的時代千變?nèi)f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nèi)〉脮一ㄒ滑F(xiàn)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有了一個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個位置,讓大家都彼此得清醒著,不要再自欺欺人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篇3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薄组_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于不一樣時代、不一樣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shù)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jì)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fù)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fàn)幍某绺哂職夂蛽?dān)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yōu)樽非笳嫔泼?,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jié)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能夠總結(jié)他的一生,能夠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贝_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gòu)成了《貝多芬傳》內(nèi)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quán)低頭的品質(zhì),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shù)個痛苦險峰,到達(dá)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lǐng)悟。
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jié)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yīng)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能夠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zhàn)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復(fù)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rèn)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我。”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yīng)當(dāng)被人蔑視?!弊詈螅?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那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fā)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yīng),在那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此刻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我們的靈魂也被所升華為一種崇高。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篇4
命運,亦是腐朽亦是喧蕪。浮躁的四月季節(jié),最美不過品一本好書抿一口好茶賞一米最暖的陽光。
閑暇間,打開了法國女作家羅曼羅蘭那喚醒人性與命運的贊歌——《名人傳》。魏然,我透到了那生命最敬畏的地方。
“生活的無奈,有時并不源自于自我,別人無心筑就,那是一種陰差陽錯。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與黑夜的距離,春夏秋冬之間的輪回,于是有了挑剔的喜愛,讓無奈加上了喜悅的等待?!绷_曼羅蘭用英雄的精神來矯正對時代的偏見,一位是德國音樂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藝術(shù)家,一位俄國的文學(xué)家,他們在隱忍中找棲息地,在可悲的命運中尋找曙光,用堅韌來詮釋了對待命運那最珍貴的態(tài)度。
貝多芬,他相貌平平,不常與人親近,卻擁有自己獨特的音樂信仰,在他享受這音樂的成就時,無情的上帝奪去了他最寶貴的聽力,崩潰來得迅猛,但他卻也不失對自己初心的向往。他振作、奮發(fā),抑制了命運對他的喉鎖,他用生命演繹了致柔致歡的《田園交響曲》、深情濃郁的《命運交響曲》乃至于在生命的盡頭依然去譜寫了流世傳送的《歡樂頌》。無疑,他的精神撥動了世人的內(nèi)心,最終被世人戴上了樂圣的榮耀。
米開朗琪羅,“愈使我痛苦我就愈喜歡”,這位藝術(shù)大師在家庭、教皇、政治上深受壓迫,甚至于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性格的優(yōu)柔寡斷更是使她無力抗拒,忍受著一切,為著他深惡至極的教皇服務(wù),他用一種極其謙卑的愛,來包容愛護(hù)著他的家人。是呵,命運的蹉跎與性格的軟弱終使他孤獨,可他卻做了他盡力所能做的,朋友們,不要用一種可悲的眼神去看待他,因為他正用著一種輕蔑的眼神來抹殺無知的同情。他用著一種勇氣去叩問那個無意的社會,最終成為了文藝復(fù)興時期偉大的一位藝術(shù)巨匠。
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他生于貴族,卻決意與貴族反抗,蔑視權(quán)貴與地位為自己的榮華與富貴而感到羞恥難堪。面對妻子家人的不理解與反對,他仍然同情著下層人民,決心與這個上層社會決裂去尋找生活的真諦。這位老先生拿起筆飛舞,寫下了《戰(zhàn)爭與和平》、悲憫的《復(fù)活》等作品,他用筆不斷地向那個冷漠的社會播散愛與能量,他的意志比身體要堅強,語言比心緒更為強烈??墒敲\還是捉弄著他,是他最終逝世在火車站頭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就那么安靜的通往天國。
決然抖起,才發(fā)覺生命的價值與命運的眷顧,讓我參透命運終還是敵不過那堅韌的意志。
“當(dāng)浮華給了我們過多的欺騙,現(xiàn)實中的虛假幾乎讓我們忘卻了真實的存在,是真情換回了迷離的心,是真情帶給了我們最純最真的感覺,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參透的是永恒執(zhí)著的真愛?!比f千世界別為了喧囂與笙歌而忘了初心,用不屈的意識去書寫下最燦爛的彩虹搭,乘著夢想前往那夢最開始的地方。別忘記,你依然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質(zhì)感,像他們?nèi)灰粯又鹨粨羝评Ь?。上天終將降大任于是人……
安靜,也是一種力量。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篇5
我沒辦法見到他們,但是我覺得他們一定擁有我想象的那雙堅毅的、閃著不屈光芒的眼睛。我覺得他們的肩膀一定很寬,寬到似乎可以扛起天地,我覺得他們的雙手不一定很漂亮,但卻可以用這雙滄桑的手做出世界上第一無二的細(xì)膩動人的東西——他們是我們口中的耀目的天才,但是也是擁有不可言說的痛苦的?!睹藗鳌废崎_了偉人們的一頁,讓我看到光芒背后的偉人們承受的與接受的,他們的堅強、動人的人生。
該怎么說閱讀《名人傳》的感覺呢?像是在看一個人悲歡的人生錄像,但無意識的被那些敘述的文字煽動。你永遠(yuǎn)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被那看上去干枯的文字感動,不屬于情感的溫柔的流淌,而是屬于對于那滄桑的震撼。那種感動在心靈中是無法言說的。你流不出淚水,指著他們的名字,卻說不出話。看著書中的文字,看到了鮮活著,還如同存于世界上的偉人。我不知道原來看上去像資料一樣的書會給人這樣的情感波動,這里所說的情感波動不知那種似乎和書里人對話一般產(chǎn)生的波動,而是你無法進(jìn)入,只能以上帝的視角去看他們所經(jīng)歷的種種痛苦。
作者羅曼·羅蘭在書中介紹的第一位偉人是路德維?!ゑT·貝多芬。這個人物我從小就聽到過,天才、偉大、堅強、不屈、抗?fàn)?、努力,我見過無數(shù)形容貝多芬的詞語,但真正在書里看到羅曼所說的鮮活的貝多芬的時候,這些光鮮亮麗的詞語他確實擔(dān)當(dāng)?shù)钠?。貝多芬也是古怪的,他也是痛苦的。愛情方面,藝術(shù)方面,身體健康方面,他都受過嚴(yán)重的打擊。文中這樣說他年輕的時候的樣子——他短小臃腫,外表結(jié)實,生就是運動家般的骨骼。然而他晚年的時候就變成了——皮膚變的病態(tài)而黃黃的,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fā)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美杜莎頭上的亂蛇”。我看到這個天才的生病時的痛苦,在文中甚至還出現(xiàn)了“自殺”的字樣。但是在無比的痛苦下貝多芬依舊創(chuàng)作了傳奇的作品。這個天才是渴望幸福的,但是他幾乎整個人生都沒有多少次享受過幸福。整本書中我最敬佩的就是他了,書中的那個有些古怪的家伙,就是我認(rèn)為的,偉大的巨人。我無法想象貝多芬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他的毅力,他的承受給了我震撼。
后面所描寫的是米開朗基羅和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是個憂郁癥患者,是一個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個舍棄歡樂,享受痛苦的英雄。他在藝術(shù)方面多么有毅力天賦,但是卻在極端中失去了信心,最終死去。托爾斯泰是個一個自我折騰的人,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便安撫良心的的英雄。
不得不說,書中的三個人物都是個性鮮明。但是我想他們對于生命,對于自己熱愛的藝術(shù)都有堅持追求。我看到他們經(jīng)受的人生的磨難,也看到他們用了畢生精力創(chuàng)造出的輝煌。他們擁有常人沒有的毅力,那種毅力不是堅持,而更像一種超過人的一種執(zhí)念。一心一意。
讀完《名人傳》,心情是沒辦法平靜的。那些文字背后,實在隱藏著沉重的令人顫抖的偉人們背后的人生。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篇6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羅曼·羅蘭總共記敘了三個人——德國音樂家魯特維克·范·貝多芬、希臘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他們?nèi)齻€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家,從事著不同的職業(yè),但他們似乎又做著同一樣的事,那就是用一生的時間和命運抗?fàn)?,譜寫自己生命的贊歌!
一地獄里的天使之音
第一次聽他的鋼琴曲,第一次想理解這個音樂家的故事,第一次讀它——通過名人傳,我仿佛置身于他的生活年代,如看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
命運是公平的。即使它奪走了他——這個音樂家的耳朵,但卻贈予了他堅毅的性格以及那無可比擬的勇氣,這兩個條件再加上那生來具有的音樂天賦造就了這個在煉獄里的音樂家——貝多芬。
我喜歡貝多芬的堅持,他的執(zhí)著,他的努力,他的`不甘于命運的安排,努力的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的種種,我都“看”在眼里。
我為貝多芬而驕傲,即使命運與他處處作對,但沒有命運的困境,也就沒有這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命運不會憐憫任何人。也許貝多芬厭倦了、退縮了,就如羅曼·羅蘭所寫的“他,當(dāng)‘現(xiàn)在’太痛苦時,就生活在‘過去’中?!?/p>
1826年,一場大風(fēng)雪中,貝多芬咽下了最后一口氣。這位偉大的靈魂離開了。
讓我們永遠(yuǎn)銘記這位在煉獄中帶給我們天使之音的“偉人”。
二生命的永恒雕塑
他,并沒有給我太多的好感,我厭惡他那半途而廢,他那碌碌無為、無果而終。但我不得不承認(rèn)他是個優(yōu)秀的雕塑家,他,就是米開朗基羅。
他有偉大的夢想,但是那些王公貴族卻總是百般阻撓,而他似乎也沒有經(jīng)濟(jì)基礎(chǔ)。他憑借他的毅力完成了幾部曠世之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在為西斯廷教堂畫天頂畫的同時,疾病正在覆蓋他的身體。在他完成的時候,身體也因此而垮了,再加上精神上的重負(fù),使他再也無
〃站起。
也許上天也嫉妒他的才能,死神降臨了。病痛蠶食著他的身體。1564年,這位偉人的靈魂移開了肉體??墒钦l有知道,在他臨死的前一天,他還在為耶穌死難像而工作,然人不僅敬佩他的敬業(yè)精神。
“我把我的靈魂獻(xiàn)給上帝,把我的肉體送還塵土。”他,在生命的盡頭,為自己雕刻了永恒的生命塑像!
三眼睛的靈魂
托爾斯泰,一個命運的寵兒,上帝贈與了他書香世家的氛圍,給了他的無數(shù)財富,可是卻生來一副農(nóng)夫臉。
這并沒有使他沉淪,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努力讓自己變得充實,快樂。即使托爾斯泰是在最放蕩的時候,他一讓保持著批判的目光和坦白的品格。
但是他總是剖析自己,剖析別人,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太透徹,也許這是造成他悲劇的原因吧!
他的作品總是帶給我最深沉的思考,亦懂亦或不懂,仿佛讀懂了他就讀懂了深刻,我并沒有讀懂,因為不僅僅是深刻,而是經(jīng)歷世故變化的心。
我常常在迷霧中迷失方向,而他,就是明燈,照亮我整個學(xué)涯的明燈,對于他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我不僅僅是感謝,而是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為他的信仰而奮斗著,努力著。
我堅信,只要我們的靈魂能夠堅韌果敢,不因悲告與劫難而一昧的沉淪,那么就定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讓我們?yōu)榱俗约旱男叛龆寂馨?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后感5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