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怎么寫
推薦文章
讀完一本三國演義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心得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書心得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娜龂萘x讀書心得怎么寫5篇,以供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怎么寫篇1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我受益匪淺。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禁開闊了視野,還積累了佳詞妙句和歷史知識以及成語典故,并且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三國演義》主要描寫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統(tǒng)一全國近百年的歷史變遷。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quán)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構(gòu)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zhàn)爭場面,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的政治軍事沖突。其中赤壁之戰(zhàn)描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讀起來驚心動魄。
《三國演義》里,寫出了劉備的為人忠厚、寬仁愛民、信義為上;諸葛亮的謹慎、機智、有才能;關(guān)羽的驕傲、忠誠、堅毅、重信義;張飛的勇猛、魯莽、粗中有細;周瑜的聰明、小氣、嫉妒;曹操的奸詐、智慧、多疑。
在他們中間發(fā)生了許多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顧茅廬》。
劉備聽水鏡先生給他推薦諸葛亮這個人,就想找諸葛亮出山幫他打天下,諸葛亮住在臥龍崗的一個茅廬里,劉備兩次前去請諸葛亮出山,恰巧諸葛亮都不在家中。劉備第三次去時諸葛亮在家,但是諸葛亮在午睡,這時劉備并沒有讓人叫醒諸葛亮,而是靜靜地等待諸葛亮醒來。諸葛亮醒后,知道了劉備的仁義、誠心和三顧的情義,就決定出山輔佐劉備了。
《三國演義》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學會真誠、持之以恒和耐心的等待,書中還蘊藏著許許多多的奧秘、知識和道理等著我們?nèi)ネ诰?,去尋找,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去尋找知識的寶藏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怎么寫篇2
讀完三國演義,使我不禁感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書生動地將三國時期地歷史故事躍然紙上,也讓我從中讀懂了許多道理。
先來說說三國時最強大的國——蜀國。當然,大國的存在肯定有一個大人物,那就是曹操,他是個聰明又煎炸的人物。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錯了,還要繼續(xù)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后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奸詐是人恨,當然董承一伙人便想刺殺曹操,可惜失敗了。通過·曹操的故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奸詐,否則會受到他人的輕蔑。
與曹操相對的人物當然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啊!
三國演義還讓我懂得了許多關(guān)于成敗的問題:為什么曹操赤壁之戰(zhàn)會敗?為什么許多聰明的人在戰(zhàn)略上會輸?這些問題有些原因是沒有聽取他人的意見,或許是沒有將計就計,想法太單純。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軍隊內(nèi)部不團結(jié)。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chuàng)建事業(yè),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zhàn)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yōu)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么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真讓我受益匪淺啊!這本書,值得一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怎么寫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說是依據(jù)《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shù)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gòu)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說。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gòu),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gòu),使用藝術(shù)的手法進行虛構(gòu),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gòu)的。比如,關(guān)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并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guān)于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guān)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shù)不勝數(shù)。讀過之后,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gòu)的情節(jié),大部分是為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gòu)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jié)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gòu),這也就是為什么讀過之后,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jié)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愿望。
二、神化與丑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jīng)過加工后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guān)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guān)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么著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tǒng)。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tǒng)。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guān)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么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tǒng)治者曾給關(guān)羽長達三十余字的謚號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guān)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zhèn)涞内w云、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jié)的刻畫,來體現(xiàn)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zhàn)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采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度龂萘x》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quán)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zhàn)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quán)、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敘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lián)系,不會在一個章節(jié)之中只敘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只讀一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xiàn)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度龂萘x》中的一大部分虛構(gòu)故事情節(jié)都是為了表現(xiàn)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shù)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怎么寫篇4
《三國演義》乃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斷代的歷史小說。由明朝的羅貫中根據(jù)當時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主要介紹在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的景象,講敘魏、蜀、吳三國的交戰(zhàn)故事。其中以蜀為正統(tǒng),正面人物關(guān)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shù)、袁紹、劉表、劉璋;器量狹窄的周瑜;厚忠的魯肅;勇者張飛、許諸、典豐;還有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型態(tài)各異。
若說印象最深的莫過于蜀國的諸葛亮,它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和熟知天文地理、過去未來無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呼風喚雨集聚于一身的忠臣。他是一個大人物,作者用祭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斗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等事例證明了他的的能耐,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三國演義》是章回小說之一,在我國文學史上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中,許多故事都使人拍案叫好,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計、大意失荊洲……。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屬——三氣周瑜了,一氣周瑜,據(jù)說當時周瑜與劉備約定,由周瑜攻打曹軍把守的南群。周瑜率兵出戰(zhàn),曹仁見周瑜,令軍士破口大罵,周瑜于是口中噴血進營。第二天,周瑜到南群,見趙云在樓上大喊我奉軍師之命,已收復此城,周瑜大怒,正要攻取荊洲、襄陽,忽聽哨兵報告,諸葛亮派人拿了魏軍兵符,連夜趕赴荊洲、襄陽,謊稱曹仁求救,誘騙守城軍出城,后被張飛、關(guān)羽乘機襲取了兩個城,周瑜聽了,大叫一聲,氣得傷口迸裂昏死過去。
二氣周瑜,周瑜醒后,大罵諸葛亮,后讓魯肅說服劉備歸還荊洲,可任未答應(yīng),最后諸葛亮才答應(yīng)攻下西川,才還荊洲。周瑜為此而愁,忽聞劉備喪妻,生出一計,又用主公的妹妹許配劉備,將其騙來,囚禁他,用他換回荊洲,可是趙云破壞了此事,劉備帶妻逃到江邊,這時,諸葛亮與周瑜都領(lǐng)兵上岸,但在黃州周瑜遭關(guān)羽、黃忠、魏延阻擊,大敗而歸,江上軍士一齊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敝荑ひ粴?,又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在船上。
三氣周瑜,周瑜當上南郡太守后,報仇心切,要魯隸做說客,告訴劉備:“孫權(quán)愿派兵相助,取西川做為嫁妝,送給皇叔,然后你把荊洲還給東吳,因此吳軍過荊洲,希望提供糧食”,諸葛亮一聽連忙說好,而又秘密吩咐趙云行事,周瑜聽了,派兵直去荊洲,糜竺奉劉備命令通告周瑜:“劉備已準備好,在城外等侯,周瑜信以為真,哪知中了計,趙云在城上喊到:“軍師知道了都督的詭計,派我來鎮(zhèn)守,周瑜慌忙退兵,這時,張飛、關(guān)羽、黃忠、魏延從四面而來,“活捉周瑜”的口號響天震地,周瑜氣極敗壞,大叫一聲,傷口復裂,躍下馬,被眾將救上船。
雖說諸葛亮是三氣周瑜,可周瑜死后,諸葛亮也感嘆不已,因為他又失去了一個知已。
這則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迪,諸葛亮雖有機智過人的頭腦三氣周瑜,可他對周瑜的死有些遺憾與悲嘆,諸葛亮也不愧是蜀國一大人物也。
看了《三國演義》,完全改變了我對它以前的認識,它的文學是博大精深的,故事的連續(xù)性,讓人不得不想把它一鼓氣看完,其中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的人物,讓讀者與劇情緊緊地融合在一起。
回味一下,《三國演義》確實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多讀一次,感融就越深,理解就更透徹,使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就更有提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怎么寫篇5
但不論是曹操照舊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便黑白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去世后,他也非常痛心。劉備則更器重人才了,早先趙云并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非常珍視趙云,頻頻留他,厥后終于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誰人扶不起的阿斗兩次遇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失擋在前面的竹林,厥后徐庶才又回來保舉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范例。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便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酷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舉動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刁滑,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失掉百姓的愛戴。
以是說,一個人的氣力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chuàng)立事業(yè),這才是樂成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即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zhàn)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yōu)勢,但袁紹為人不器重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曉得。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么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便是曹操了,固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刁滑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氣仍舊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zhàn)中,霸占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本領(lǐng)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富強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底子,厥后晉國才氣同一天下,以是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遼闊的襟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束手無策,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jù)",而且三次大笑顯現(xiàn)出他對待波折的悲觀態(tài)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味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zhàn)在即也情味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沖破了依據(jù)封建品德和門弟崎嶇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目標,于公元二一零、二一四和二一七年連續(xù)下了三道《求賢令》,反復強調(diào)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目標.他要求人事主管部分和各級父母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責備責備,只要有才氣就予以重用。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怎么寫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