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相關的讀書心得體會
寫讀書心得體會,不僅可以明白書中或文中的內(nèi)容和主旨,還可以培養(yǎng)明晰的頭腦,敏銳的眼光,并且使日后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張或見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恼撜Z相關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以供大家參考!
論語相關的讀書心得體會篇1
拜讀《論語》時,發(fā)現(xiàn)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做人道理真的好多好多。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其中,他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內(nèi)心的安寧。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確實,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理想的心理狀態(tài)應該是情感表現(xiàn)樂觀而穩(wěn)定,既不為瑣事耿耿于懷,也不沖動莽撞。
教師的工作是一件繁瑣、勞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種清貧的生活世界中尋找快樂,讓那種快樂既不會被清貧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被富足的生活所蠱惑,努力地在清貧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心里開出一片樂土,追求自我的完美。那么首先就要意識到: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教師作為一種職業(yè),需要具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教育科學知識。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睘榱撕粚嵶约旱闹R功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就需要有一種不斷學習的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一個知識寶庫、一本活的教科書、一個“什么都懂,什么都會”的人。在從事這項極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的同時,認識到生命的每一時刻都是教育的起點,教育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這將為你帶來極大的快樂。其次不忘: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師職業(yè)需要有一種探索精神,探索即尋找科學的真諦,不滿足已有的結(jié)論,向未來挑戰(zhàn)。教學時把自己當作自由的研究主體,把激活課堂作為優(yōu)化教學的切入口,不囿于既定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建立在教與學雙向主體積極性基礎上的一種充滿樂趣的活動。這樣,師生通過合作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會獲得良好教學效果和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師生從研究中共同獲得一種認識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發(fā)展的快樂。
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yè),最需要優(yōu)秀和出色的教師。讓我們一起在這份職業(yè)中尋找我們的快樂吧!
論語相關的讀書心得體會篇2
論語,一部全世界矚目的經(jīng)典著作。多少人在這本書的熏陶下成才。九歲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一本帶有注釋的《論語》,一下子就被文中每一句話蘊含的道理所吸引了······
什么是論語?論語是由孔子及他的徒弟們的言行編成的一本書,書中的語言及其精簡,少了一個字就無法理解整句話的含義了。細細品讀,書中的每一個教悔都循循善誘,娓娓動人。
翻開《論語》第一句話便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很早就聽到過這句話了,意思也早已記在腦中,便是“學了知識以后,按時去溫習他,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別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不懊惱,不是君子嗎?”以前我總是不以為然,但如今我卻十分肯定這句話,就如我們背單詞一樣,若不去常常復習,很快就會忘記。只有常常去復習,一個單詞才能永遠記在腦中。遠方有來了一個可以與自己談心的朋友,可以與自己分享喜怒哀樂,難道你不高興嗎?一個平易近人,做事不張揚的朋友,難道不算是“君子”嗎?
就算是書中的第一句話,他也令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淺!
四年級的時候,我爸爸開始教我學《新概念1》。我們用一個本子當做“生詞本”,把每天不會認的單詞都記在這個本子上,沒過幾天,本子上已有了60多個單詞。爸爸叫我時常翻翻這本本子,可我去總是把這句話當耳邊風。幾天后,爸爸看我生詞本上的單詞一個都認不出來,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像你這樣學了就忘,‘生詞本’還有什么用?只有時常溫習,才不會忘記!”以后,我謹記爸爸的教誨,每天都翻翻“生詞本”,果然記住了所有的單詞。爸爸看我有了進步,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自己也十分高興。學而時習之,果真“說乎”!
如今,再次翻開《論語》,一個個教誨又回蕩在腦中?!墩撜Z》的道理為何這么多?都是“論”出來的!
論語相關的讀書心得體會篇3
翻開這本蘊含中國傳統(tǒng)道德思想的《論語》,便有陣陣淡雅古香迎面撲來,令人心生向往,甘愿遨游在這幾千年前的文字話語中,去感悟演奏生命哲理的樂章,洗滌去我們內(nèi)心的浮躁和雜念,回歸本真。
不同的人讀《論語》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獲,而我從中獲得了學習之道和為人處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身為學生的我們需要將思考與學習同時進行,我們要把我們從書本上所學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變成我們自己的知識和思想,而通過思考我們不僅能知到自己還有那方面是缺失的,并進一步學習來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且思考也是對我們所學的東西是否正確的思考,學習過程中難免不會有錯誤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自我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錯誤知識。在學習方面還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為知道就是知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學習最忌諱的是不懂裝懂,學習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你知不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清楚,所以我們不能欺騙自己,不懂也不會有人笑話你,人們只會笑話那些裝懂的人。
在為人處世方面,我覺得《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最好概括與總結(jié)。人際交往時我們就應注意當某些事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時,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不能心胸狹窄,而要寬宏大量,推己及人。如果是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的體現(xiàn)。
《論語》是儒家文學的經(jīng)典之一,它還有很多價值等著我們?nèi)グl(fā)掘,還有許多內(nèi)容等著我們?nèi)W習和解讀。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不需學《論語》去治理天下,但我們可以學習君子修身之道和孝敬父母之道,這對我們的道德還是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品中華傳統(tǒng)文學,學中華傳統(tǒng)美德。
論語相關的讀書心得體會篇4
于丹老師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睂τ谖襾碚f,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郁于胸?!靶貞褵o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泵鎸θ松倪z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論語相關的讀書心得體會篇5
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仡欁约浩綍r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經(jīng)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與家人因瑣事產(chǎn)生分歧、和家人鬧矛盾,工作中與同事有時會產(chǎn)生摩擦,與家長產(chǎn)生摩擦,面對不如意的學生會生氣…看過《論語》心得讓我明白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煩惱的同時自己也很苦惱。讓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