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傳讀后感1000字
《邊城》寄托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xué)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xiàn)人性美的一部,看完邊城,是時候?qū)懸黄叧亲x后感了。你是否在找正準(zhǔn)備撰寫“邊城傳讀后感10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guān)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170631邊城傳讀后感1000字1
話說,為什么第一篇會寫《邊城》呢?其實主要還是因為,這是我能看下去的、看完了的、嚴肅文學(xué)的、好像是第二本書。
第一本是賈平凹的《極花》。因題材太過沉重,所以結(jié)尾我只是匆匆掃完。這里就不提了,喜歡的也可以看一下?!哆叧恰返淖髡呤巧驈奈?,關(guān)于他的頭銜我就不多作描述了,度娘一下啥都有。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對靠渡船為生的爺孫倆的故事。
故事發(fā)生的年代在筆者看來不可取,因為無論在哪一個年代,都會有這樣義無反顧護犢子心切的長輩。主人公之一的爺爺靠渡船為生,是個性格耿直、熱情的老人。他有一個女兒,愛上了一個當(dāng)兵的,后來同當(dāng)兵的一塊兒死了,留下一個小孫女給他撫養(yǎng)。
女兒的事件,直接導(dǎo)致了爺爺護孫女心切,最終耽誤了孫女的幸福。爺爺在大佬和二佬之間周旋,舉棋不定,不也正是因為想給孫女一個幸福的未來么?
可是事情往往弄巧成拙,大佬的死去,二佬對孫女的不冷不熱,讓爺爺郁郁寡歡,最后郁郁而終。結(jié)局并沒有寫小孫女有沒有和二佬終成眷屬,這個已經(jīng)不重要了。
看到爺爺死去的那一章,我的心就開始沉重?zé)o比。他和現(xiàn)在無數(shù)的長輩一樣,干預(yù)孩子的選擇,打著為孩子幸福的口號,摻和孩子的生活。
到底這樣是好,還是不好?我無從知曉,也無從回答。我只知道一顆心沉在底下,用多大的勁都無法浮上來。
這本書我已經(jīng)看完了一個多星期,但是爺爺始終壓在我的心底,我對整本書唯一還牽掛的也只有爺爺。
所以,我寫得很片面。
#899620邊城傳讀后感1000字2
等過第一個秋,等過第二個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為何愛戀依舊,她等她的承諾,她等他的回頭,等到黃葉滑落,等到燕兒飛過,等等等到了最后,竟忘記了承諾。
翠翠,你是否還站在斑駁的小木船上,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你的心是否早已隨他徘徊于遠端的垂陽,久久不歸呢?我明白世上最苦的味道便是等待,靜坐在那兒,等,等著生命的流逝卻無法挽留。等時過境遷,卻不流一滴眼淚。你曾告訴過我,你喜歡等,因為等能讓你感覺你正一步步與他相遇。你喜歡等的味道,因為它是時間,記憶沉淀而醞釀的。
你等,你聞著等的味道,時間卻在時鐘的畫面穿梭,指針在你等待逆向轉(zhuǎn)動,你和他的記憶,排山倒海而來……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為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為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布滿了馨香。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著等待的味道等待著,等待著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fēng)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溫存,我的靡醉?!贝浯?,你是否感覺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愿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從文,我必定不會讓你日復(fù)一日地等待。因為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著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為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盡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憶風(fēng),蓋不了水的閑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著他再次出現(xiàn)于渡口。等……
#706673邊城傳讀后感1000字3
在學(xué)本文前,曾獨自一人捧著沈從文的《邊城》靜讀。雖然從中并未悟出些許大道理。但字里行間帶給我的點點純真,滴滴淳樸,卻讓我記憶猶新。如今再次讀起節(jié)選部分來,除了有種和老朋友闊別重逢的感覺外,更讓我有了一份更深的體會---發(fā)覺一切美的東西。
《邊城》雖然有著悲劇性的結(jié)局,可那結(jié)局未嘗不是凄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貼切。城內(nèi)鄉(xiāng)民的淳樸是一種美,不諳世事,與世隔絕是一種美,與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種美,民風(fēng)習(xí)俗是一種美,地理風(fēng)貌是一種美,堅強樂觀是一種美,真摯純真的初戀是一種美,忠貞不渝的堅守是一種美,不顧其他的癡情等待亦是一種美……
文章無處無美,處處皆美,這更是作者沈從文內(nèi)心深處對美的寄托和追求,亦如陶潛所作《桃花源記》一般,作者將所希冀的一切包括純真、美好的歌頌均寄于此,只是比起《桃
花源記》,更平添了一份悲傷,一份希望無法實現(xiàn)最終湮滅的無奈傷感。追溯過往,追溯那個城外紛亂的年代,作者寫此文只是為了平靜內(nèi)心不安和混亂,喚起塵世的純真,喚起塵世對美的追求,不懈的追求。
然而我時常不解,在其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如何讓心那般心如止水,這種超然物外,心澄澈如鏡的品性如何保持?況那番年代,寄亡國之恨于這般平靜的文字中,引人細細品味,耐心琢磨需要一顆多么強大的心靈?多么高深的人生境界?多么純凈的塵世凈土?
聯(lián)系今日,無數(shù)人生活在欲望的桎哠中,受盡金錢權(quán)勢的牽制和誘惑,他們終日思量著如何穩(wěn)居其位,如何爾虞我詐,如何勾心斗角,他們心中沒有了美的印象,或歪曲了對美的審評標(biāo)準(zhǔn)。他們內(nèi)心渾濁,全身充滿著讓人嗤鼻的惡臭,他們失去了美,更失去了對美的追求。縱然將沈先生嘔心瀝血的作品捧之當(dāng)前,恐怕只是依舊“羞見于劉郎才氣”。
彼之美,鑄成人之美,心之美,純之美,則萬物皆美。
#940100邊城傳讀后感1000字4
讀了《邊城》,不知是喜還是悲。
人生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儼然成了悲劇,這大概是帶了時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劇,她是畸形戀情的產(chǎn)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繼死去,這成了翠翠人生悲劇的基礎(chǔ)。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不是悲劇的產(chǎn)生,而是悲劇的永恒。翠翠平安地度過了人生開端的十幾年,然而一連串的人和事觸動了翠翠敏感的心,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的心。一個簡單而又復(fù)雜的三角戀結(jié)成一個結(jié)捆住了翠翠。但這個結(jié)實際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懸崖,讓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最大的快樂。
不久,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折斷了,翠翠的命運已無法穩(wěn)定。她像墜入深淵,天保遇險喪命,外祖父的離世,儺送的出走,點動成線,悲劇似乎具有了延續(xù)性。沈從文先生也許心里也不好受,給了故事一個幻想。雖然是這樣,悲劇的慣性仍然沖擊著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著儺送再也沒有回來。然而看慣喜劇的我又不忍而想著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讓人同時產(chǎn)生兩種情感,這大概就是《邊城》的魅力。
我喜歡《邊城》,但我更喜歡書中的邊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里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社會也飛速發(fā)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fēng),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里,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墒菫榱松?,我又無法逃避現(xiàn)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余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讀了《邊城》,讓我放棄一切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一切繁雜的考慮推理,享受那份獨特的淳樸。
#939948邊城傳讀后感1000字5
一條漸漸流動的白江,一段靜靜哀痛的往事……
邊城,在沈從文筆下哭泣。這是一座美麗卻籠著一層紗的城,它在歡與悲的接壤,獨自徜徉。
白江,是夾雜在山與岸之中的,要想出城到外邊去,只能乘渡船。那是艘不大的渡船,由一個老頭子擺渡。他有一個孫女叫翠翠,翠翠媽在生下她時就死了,翠翠爸也在不久后自殺,只留下老頭子獨自照料翠翠。盡管只留下祖孫二人,日子過得倒也甜美。在翠翠十三四歲時,已出落得娟秀美麗,得到城里許多人的尋求,特別是船總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墒?,由于種種原因,大老在水中淹死,二老遠走他鄉(xiāng)。翠翠的親人——爺爺,也在電閃雷鳴的夜晚,靜靜地死去了。書的結(jié)尾,翠翠被接到了船總家,苦苦地等候二老回家……
不論終究二老是否回來,在我看來,都不或許成果一段他與翠翠的夸姣姻緣。由于二老關(guān)于翠翠的愛并不是真愛。真愛是經(jīng)得起種種苦難與檢測的,比方金庸筆下的楊過與小龍女,他們之間有過綿長的別離,也有存亡的檢測,終究卻不離不棄,這才是真愛?;蛟S二老仍愛著翠翠,可是他能放掉自己同胞兄弟的恨,放掉全部,放掉所謂的體面嗎?他已然現(xiàn)已下定決心去了桃園,那么即便有朝一日回來,說不定也已是有家室的人了。在今后的日子里,翠翠必將過著仰人鼻息的日子,如林黛玉一般。船總收養(yǎng)她,是由于二老,假如二老不歸,莫非他們就會輕易地把他嫁出去嗎?他們只會讓她等,等那個或許再也不歸的人。
《邊城》是在悲與歡之間搖曳不定的,沈從文用略帶憂傷的筆觸,描繪著這一段純美的初戀。常常讀完《邊城》,腦海中總會浮現(xiàn)出翠翠的影子。
《邊城》,一座飄忽不定的城,一段憂傷的故事,訴說著人世的不公和命運的悲嘆……
邊城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