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讀《浮生六記》有感及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推薦文章
寒假讀《浮生六記》有感及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讀書可以讓我們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讓我們整個人得到升華,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自己多讀書的良好習(xí)慣,在書中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下面由小編給大家?guī)砗僮x《浮生六記》有感及心得體會范文五篇,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浮生六記》讀后感
我習(xí)慣把愛看的書不厭其煩地從家里運到學(xué)校,再從學(xué)校背回家。其實家里也有可以閱讀的書,學(xué)校也有??删褪窍矚g這樣背來背去。好似蝸牛一般。生怕想看的時候,手邊恰好沒有這一本書。
從昨晚臨睡開始閱讀沈復(fù)的《浮生六記》。今天值班時偷暇將《閨中記樂》讀完。只覺得這夫妻的歡娛如此真實地有趣。吃豆腐鹵這樣的小事寫起來亦是生動非凡。他們印刻章,“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夫為朱文,妻為白文。
沈復(fù)外出,兩人通信,在信箋結(jié)尾必定要蓋上這一個“愿生生世世為夫婦”的章。三百年前的浪漫,卻是如此別致,讓人感懷。
然而在字里行間卻充溢了沈復(fù)的哀愁。在妻子先亡以后,他回憶起以往甜蜜瑣碎時竟找出了許多可以印證“不得白頭”結(jié)局的征兆。他們做了二十三年的夫妻。雖然后期顛沛流離,然而伉儷情深,清貧而善于作樂,比起失偶的李清照,已經(jīng)是何其有幸了。
古代文人,寫悼妻詩的不在少數(shù)。譬如元縝。他的《遣悲懷》??伤c“鶯鶯”的故事卻使我對他的深情有了很深的懷疑。譬如陸游。他的《釵頭鳳》。雖然他到老來還數(shù)次到沈園題詞懷念唐婉,然而他在面對母親的強權(quán)時遠沒有沈復(fù)對愛情的堅貞 陳蕓不得公爹喜愛竟被逐出家門,沈復(fù)居然追隨她離開了家庭的庇蔭,以至一世顛沛流離,而他卻未曾有悔。如此深情決心,試問,古今有哪位男子可以做到?
林語堂說,陳蕓是中國文學(xué)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那么,我也不禁要說,沈復(fù)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奇男子。這兩個最可愛的人的結(jié)合,怪不得連老天也要嫉妒,讓他們后半輩子嘗遍坎坷,而使陳蕓早夭。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愛情似乎越來越速食面了。而愛情好似也只有那么幾個月的保鮮或者一年兩年的保質(zhì)期。這本薄薄的小品文。白色的精致封面。淡雅樸素的小插圖。注解不多,讀來亦只能不求甚解。然而,這段三百年前的凡人婚姻卻令我深深感動。這使我的心增添了無畏和珍惜的因子,亦使我前行的步履分外輕盈起來。
篇二:《浮生六記》讀后感
終日蹉跎酒對歌,浮生若夢幾離合。天南地北奔波久,剩水殘山已無多。
在新年第一天,往暢和園消磨一捧心事幾串眼淚,期待很久的《浮生六記》,自然不負我望。譚正巖扮的沈復(fù),梅派青衣竇曉璇扮蕓娘。實在郎才女貌呵~
先說暢和園的布置,著實精致,早有準備是園林廳堂,見了實景仍不免美到嘆息。大堂兩側(cè)的對聯(lián),出將入相的側(cè)門,右邊司琴司鼓的長廊,懸頂天花板上的宮燈。座位不多,我坐第三排,沈復(fù)的胡須蕓娘的頭面,眼角眉梢見得清清楚楚。中間譚老板唱到喝粥一節(jié),瞧向這邊的一雙妙目,直教我私心忒忒啊。
本來擔心劇本改得不好,敷衍一段死后十年的故事,倒像是兩世姻緣??山袢湛磥韰s好,不顯得太傳奇,而又有一片鐘情其中,竟不忍心糾結(jié)蕓娘是喜兒還是喜兒是蕓娘了。
當年看《浮生六記》,不忍釋卷。知道人間有此種煙火神仙,十三歲的鐘情,藏粥,情投意合,方知相敬如賓竟也是人世良緣。布衣小菜,幾近窮途,印象最深是沈復(fù)吃醬瓜腐乳,不得其解,自嘲為情之所鐘,雖丑不嫌。
或許這出戲打動人半是因為所演得自始至終是回憶,沈復(fù)是回憶,喜兒是回憶里的蕓娘,故事自始至終是過去的,而重新開始不過圓一出夢。而《浮生六記》于我,是和沈復(fù)一樣的記憶,看戲便也是回憶的癡。兩下相合,不過如此。
十年不曾執(zhí)君手,孤燈長眠不到頭,削肩長項人依舊,只是你神情消瘦為誰愁?
沈郎,十年不曾見而今又執(zhí)君手,神情多消瘦——奴本為君愁。
天下鐘情,或如《牡丹亭》,所要的不過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了。人生若有知己如此,死死生生,自然在所不惜,只是于我固然是晚了的,于天下人,也多半晚了吧。日日歲歲,平白這么久,而誰與記浮生呢?由來癡心一片,情重愈珍,遇不到人情之所鐘、雖丑不嫌,姑且過自己的日子,倒也罷了。
一出半是歡欣的戲,從譚正巖剛出來就開始哭,到騙粥、到賞月、到死、到活,一年的眼淚,偏在今天流完了。周圍人看我應(yīng)多是奇怪,而我,不能夠在境遇里露一點怯弱,偏合宜為別人掉眼淚。
最喜歡的是譚老板喝粥前那一段唱詞,他本知道粥里有藥可還是喝了,為著清醒總是抵不過糊涂,為著思念時渴望哪怕有一點相關(guān),所以十年后的沈復(fù)亦知自己何其幸運。
你本是一碗粥、一盞酒、一捧愁,醉本難收。江湖出身本無求,將身醉倒且干休,逞陰謀便逞陰謀。
《浮生六記》于我便是這一碗粥,只是迷魂過后,醒來找不到我的仙山。蕓娘說,一粥而始,一粥而終,他年若做傳奇,當名《食粥記》。本也想把這篇小文以此為名,卻安敢自比沈復(fù),安得敷衍傳奇。想天下之大,浮生為夢,究其真假,半已蹉跎。痛哉!
篇三:《浮生六記》讀后感
和如今在人海茫茫中遍尋不到真心愛人的男男女女相比,沈復(fù)和蕓娘真是不能再幸運了。少時懵懂,你心上記掛著我,我心中惦念著你,再加上一點緣分,就結(jié)成了夫妻。
通篇看下來,沈復(fù)本是很平常的人,一點點說不上才華的書畫雅好,也不是長袖善舞遇人皆強的大丈夫性格,說起長處來,一是為人磊落,二便是癡情了??吹骄硭奈乙褯]了興致,說來也是,卷三中蕓娘剛剛香消玉殞,任誰哪有心情看沈復(fù)大段大段的浪游旅記。其實蕓娘也并非如林語堂所夸就是非她不娶的奇女子了。不過是通點書畫、通情達理又性格爽直不矯情,身上還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部分多點兒。
《浮生六記》的可貴處,便是一個對的男人遇到了一個對的女人,并且二人誠心相待。對于愛情,我們還能夠要求更多嗎?書中寫滄浪亭內(nèi)二人消夏對飲,課書論古、品月評花,當真是神仙眷侶!沈復(fù)談及生活細節(jié),一腐一瓜里更能見得二人生活里也是平等對話、相互影響。寫到蕓愛惜字畫,修修補補中仿佛可見其蹙眉凝視、欣喜開懷之相,一顰一笑里更是藏著刻在記憶里的入骨柔情,于旁人閱見尚且如此,為夫者于心中想必已憶之百遍,心如絞痛。
看卷一時我心中一半歆羨一半不以為然,神仙眷侶之多,現(xiàn)實中雖不甚多,瑪麗蘇文中卻不少見,沈復(fù)、蕓娘二人無非是小打小鬧,哪里比得上天馬行空的YY人生。一直看到卷三才仿佛被重重一擊,坎坷中一句一句皆是日常,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婆媳公媳矛盾、兄弟爭利、囊中羞澀的絕望無助、刮風(fēng)下雨的舉步維艱,沒有平常人一輩子遇不上的殺父之恨、家族世仇,有的全是生活中一天天相互扶持過來的坎坷際遇??吹?ldquo;老親又以盟妓一端,憎惡日甚,余則調(diào)停中立。已非生人之境矣。”和“繡經(jīng)之后,蕓病轉(zhuǎn)增,喚水索湯,上下厭之。”胸中悲憤、憂郁、焦躁集聚,難以自持,仿佛我便在蕓的身邊,陪她領(lǐng)略著一個個難以承受的白眼,仿佛我便是沈復(fù),眼睜睜望著心愛之人受盡委屈卻無力改變現(xiàn)狀。好好一對眷侶,何以竟要遭受這樣的境遇!然而轉(zhuǎn)念,這便是生活的苦難,父母不會因忠貞的愛情而疼惜你,金錢也不會因瀟灑的做派而親近你,坎坷中,唯一的溫暖便是夫妻間的不離不棄相互勉勵和朋友一次次的出手相助。
想起剛剛成婚沈復(fù)便外出學(xué)習(xí),兩個人刻了“愿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圖章,一人執(zhí)朱文,一人執(zhí)白文,通信時便印在下面。年紀如此之輕、相處如此短暫就可以認定彼此為生生世世的愛人,沈復(fù)和蕓娘,縱然命運多舛,仍是何其幸運!
不過薄薄一本幾十頁的小書,卻悄悄藏匿了一段不離不棄令人感佩的愛情。與其叫《浮生六記》作沈復(fù)的小傳,不如索性如蕓娘所說,取名《吃粥記》,去定格一份早夭卻深重的生生世世之情。
篇四:《浮生六記》讀后感
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小說。文章寫得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陡∩洝?,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后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養(yǎng)生記逍》。四記穿插相聯(lián),所記所敘雖然都是日?,嵤?,平淡無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tài),更無學(xué)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fēng)徐徐拂面。
沈復(fù),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后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饑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蕓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游,聚友,烹肴,興趣昂然,意興飛逸。而后來,終于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蕓死后,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jīng)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fā)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tài)。沈復(fù)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這位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癡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蕓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于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蕓自是多了一份內(nèi)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
蕓雖思想高超,卻在處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盡人皆知,小夫妻的恩愛往往成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禮儀很嚴肅的,父母,兄弟媳婦都住在一起。初始,蕓娘處處小心翼翼,后來漸漸放松了,在公開場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當然就有人看不順眼,慢慢起了閑話。
有一年,三白隨父親在外任職,沈父說蕓能筆墨,就代沈母寫信。后來家中有了些閑言,沈母以為蕓寫信不清楚,就不讓她寫。沈父怒道:“想汝婦不屑代筆耳!” 蕓怕沈母不高興,便不解釋。超然大度的蕓娘,獨在家事上唯唯諾諾!可見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就篇幅所占的比例來說,《浮》應(yīng)該是快樂、幸福、積極的,這些都應(yīng)和了我曾經(jīng)的人生觀:充滿光明的人生。然而就是那只占了六分之一篇幅的“坎坷記愁”,改變了我的看法。開篇的“閨房記樂”和“閑情記趣”所描寫的夫妻恩愛,歡樂融洽,使我的心情十分舒暢,也再次讓我充分的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耳鬢相磨,親同形影,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這是怎樣的幸福生活!也許就是因為這太快樂,太幸福了,所以當我讀到妻子蕓“受責于公”、“失愛于姑”后與作者四處流浪,最終客死異鄉(xiāng)時,我的眼淚無可抑制的流了下來。
生活在今天,我不會經(jīng)歷戰(zhàn)亂、饑餓、孤苦,但誰能保證,我不會遇到其他的不幸嗎?疾病、失去親人、沒有工作……這并不遙遠,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奔波于各類人才市場。顯然,我的人生觀過于理想化了。對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我料想的不夠充分,不夠深刻。想來這也是我過去多次失敗的原因所在一一忽略、輕視了事情的困難面,過分樂觀,冒冒失失,失敗后又沒有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只是一味地將過失歸咎于客觀原因,從未檢查過自己的錯誤。重新打開《浮生六記》,看到“閑情記趣”,再看到“閨房記樂”,沈復(fù)在經(jīng)歷了妻死子散后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細微妙之美的心,實在令我感慨,快樂是什么?痛苦又是什么?我想也許就是以一份寬容恬淡而又有情趣的心,去接愛生活中將要到來的一切吧。
我想我已經(jīng)明白了我以前對于生活的過于膚淺的理解。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改變我的人生態(tài)度,在做事前全面的考慮,無論是好的情況還是最壞的情況。困難挫折破壞了生活的快樂,但我們可以將它轉(zhuǎn)化成另一種快樂,我們不僅要自己戰(zhàn)勝困難,也要盡我們所能幫助他人,為他人創(chuàng)造快樂與幸福。
篇五:《浮生六記》讀后感
讀著讀著,我忍不住愛慕沈三白,他有著那么美好高明的妻,更不由自主連聲驚嘆陳蕓,蕓于日常細瑣之事,也處處流露著靈慧奇妙,體現(xiàn)著匠心專制,詩情畫意。這是多么穎慧的可惡的女性啊!
夫妻二人同親戚掃墓山中,蕓撿回一堆巒紋白石,拿回家,在宜興長方盒中疊成一峰,若臨水石磯狀。自己著手種植白萍,石上植蔦蘿。到暮秋,巖間蔦蘿懸壁,水中白萍大放,好一幅“流水落花之間”,網(wǎng)絡(luò)創(chuàng)富,卻不見斧鑿痕跡。
三白小酌,不喜多菜。她用二寸白磁碟六只,自制“梅花盒”。啟盒視之,如菜裝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良知可隨便取食,食完再添。
書樓夏天太曬,蕓用數(shù)根黑柱橫豎搭錯,旁邊以舊布條裹縫。既可遮攔飾觀,又不費錢。
三白和朋友于外觀花,發(fā)愁飯菜冷熱。蕓心血來潮,從城中雇來餛飩擔子,推來烹茶暖酒熱飯。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眾曰:“非夫人之力不迭此!”大笑而散。
瞧,好個秀外慧中的蕓娘!她的聰慧賢淑說不盡啊!難怪林語堂先生竭力地夸獎陳蕓,“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賢達美德”,說她是“中國文學(xué)中最可恨的女人”。
然而,我很奇異的是,這樣一位見識高超,有自己獨到審雅觀的蕓娘,卻匆匆失去了夫家人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