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后感800字活著
推薦文章
主人公福貴起初是風光的少爺,可正因無顧忌,在外面吃喝嫖賭,把他父親的2多畝地全抵債給了別人,毀了家人幸福的生活。這里由小編給大家分享名著讀后感800字活著,方便大家學習。
名著讀后感800字活著1
人世間每天上演的不是生離,就是死別。也許年少時我們面對親人的離世覺得痛苦萬分,可是年老時那種悲痛早已經(jīng)化為司空見慣的習以為常,而中間的這個過程我們只能選擇活著,并且好好活著。
余華先生曾說:“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笔堑模松纹涠虝?,誰又能活過時間呢?用這樣來解釋死亡可能也是給在世的人一點安慰吧!
讀余華先生的作品時,我還尚小,約莫剛初中畢業(yè),那時候就覺得《活著》這部作品就是一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很同情故事里面的福貴,覺得這世上最悲慘的人也莫過于此。
余華先生的作品吸引的讀者,應(yīng)該大部分都是80后,因為更加貼合那個時代背景,從而產(chǎn)生共情,當然還有我這種口味比較獨特的90后,就喜歡他那種犀利的筆鋒。
余華先生是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談及到先鋒,可能有人要問了,什么是先鋒文學呢?首先“先鋒”一詞,最初是源于軍事用語,19世紀初始于法國__,后面轉(zhuǎn)向文學藝術(shù)。而“先鋒文學”就是指那些反對傳統(tǒng)文化,刻意違反約定俗成的創(chuàng)作原則及欣賞的文學。余華先生在此文風上就頗有建樹。
都說了解一部作品,首要是先了解作者。余華,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7年中學畢業(yè)后,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1983年開始創(chuàng)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fā)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而《活著》這部作品也被中國影響力的第五代導演張藝謀改編成了電影。我是先看的電影后讀到小說的,電影和小說相比,電影可能更加溫暖一些,至少讓人覺得有些盼頭,而小說則顯得更為殘酷。于我個人而言,我更加喜歡小說。魯迅先生曾說:“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币驗樯钣肋h不會像電影一樣給你預設(shè)一個充滿溫暖的結(jié)局,它總是在平淡的日子冷不丁的給你一劑意外,讓你猝不及防,真實并且感受真切。
那《活著》究竟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其實故事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講完,主人公福貴,經(jīng)歷著中國內(nèi)戰(zhàn)和新中國成立后的一系列_,他的親人、朋友也在這些_中相繼離世,最后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黃牛生活在世上。其實看完這句話,你也許會覺得,這也沒什么,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悲慘故事而已。
其實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所愛的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而你卻要笑著活下去。福貴的兒子有慶,覺得能救縣長夫人是很有面子、很光榮的事情,于是他躺在了手術(shù)臺上,開始覺得頭暈,后面覺得越來越暈,到最后血被抽干,死在了手術(shù)臺上。不敢想象一個孩子最后死亡的歸宿,竟然是獻血被抽干,最后失血而亡。當時看這一段時,真的不寒而栗。
福貴的父親,被前來討要房契的龍二氣死;福貴的母親,生病死去;福貴的妻子,軟骨病去世;兒子,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生病變成啞巴,在生產(chǎn)時大出血而亡;女婿,在做工時,被水泥板壓死;外甥,因為太餓,被干豆子撐死。誰能想到,經(jīng)歷了一切苦痛的人,上天卻格外眷顧他的生命,讓他活著,一直平平安安的活著。
之前說這個故事我初中畢業(yè)就已經(jīng)讀過,去年的朋友的婆婆因癌癥離世,我又拿出來讀了一遍,愈發(fā)認同這樣一句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并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蔽腋嬖V她,婆婆只是走出了時間而已。但我并非局中人,也知道,去世的人雖得到了解脫,可是活著的人真的需要勇氣。因為她以后的日子都沒了她最愛的人,最懂她的人。
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福貴的勇氣可能真的不是常人所擁有的,但是我相信那個時代一定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福貴,沒有什么比活著能更好地尊重生命了。
每次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都很喜歡讀余華先生的作品,每次都能有不同的領(lǐng)悟。開心的時候,看看《活著》覺得這樣的生活多么來之不易;不開心的時候,看看《活著》覺得自己的處境也沒有福貴那么慘,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讀余華先生的作品就像蒜蓉配著老酒,陣陣的諷刺與辛辣。喜歡他冷漠地凌遲著現(xiàn)實,通透且難以忘懷。如果嘗過余華文字的那種苦,你會更加珍惜現(xiàn)在所獲得的那一點滴的甜。
名著讀后感800字活著2
夏日午后,一位老人,一頭老黃牛,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活著就好。
從驕奢__逸的紈绔子弟到白發(fā)蒼蒼種田為生的老人,從家庭圓滿到身邊只有老牛相伴,這幾十年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只有福貴知道。
當人們期待著的一件好東西到來的時候,它往往來的既遲緩又艱難,而且它還附帶著一切人們在幻想里沒有顧及到的現(xiàn)實的灰塵?!半u養(yǎng)大了變成鵝,鵝養(yǎng)大了變成羊,羊養(yǎng)大了又變成牛,日子還得好好過下去?!痹诟YF的眼里未來的日子總是美好充滿希望的,可是現(xiàn)實呢,母親妻子因病而死,兒子為了救女校長抽血抽死了,女兒產(chǎn)后大出血死了,二喜被兩排水泥板夾死了,孫子因為吃了過多的豆子活活撐死……悲劇接踵而至,令人無法喘息?;孟朐诂F(xiàn)實中一次又一次的破滅,最終只剩下一頭老牛與福貴相依為命。福貴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沒有抱怨,只有希望。
如果福貴在年輕的時候能夠珍惜他原有的生活,他的一生又會怎樣,福貴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張愛玲曾經(jīng)說過:“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的行云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經(jīng)歷劫數(shù)、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干凈。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jié)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睔埧崞鋵嵤俏覀兯廾囊徊糠郑珰埧岷拖M麖膩砭褪菍\生兄弟,生離死別的殘酷現(xiàn)實沒有將福貴擊垮,在大風大浪之后他依舊頑強的活著,為了心中永遠不滅的希望。我愿意相信,有一天,福貴會過上好日子。
《活著》本身沒有什么華麗的語言,有的只是樸實平淡的自述,一個平凡人物的一生卻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力量。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讓我們感動:始終相信“人只要活的高興,窮也不怕”的母親、對福貴不離不棄的家珍、勤勞的鳳霞、善良的二喜……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曾經(jīng)有過他們的陪伴,福貴是幸運的。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生活不易,活著就好。
炊煙在農(nóng)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
兩個福貴的腳上都沾滿了泥,走去時都微微晃動著身體。笑著,唱著。這日子還得好好過下去……
名著讀后感800字活著3
周日晚上,我花了3個多小時,一口氣讀了一本爸爸的小說——《活著》。
合上書以后,我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想哭卻哭不出,說他們可憐但好像又不可憐。
余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敘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賭,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兵,誤當成了國民黨。幾年戰(zhàn)爭后,死里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fā)現(xiàn)父親已經(jīng)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fā)燒耽誤醫(y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風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shù)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后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輕生??筛YF依然樂觀地活著,因為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著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余華,本應(yīng)是余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yīng)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采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jīng)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后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里面,不僅有活著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活著,這才是“活著”的真理。
活著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了。
活著,就夠了。
名著讀后感800字活著4
人的生死,到底能不能由自己主宰著?第二次讀完這本書的最后一個字的時候,我這樣想。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故事里的有慶、鳳霞,一個為校長獻血而死,一個因大出血而死。這一切,似乎來得是那么猝不及防。不經(jīng)意間,死神舉起了自己的彎鐮,將人們帶走。然后是親人的悲傷與慟哭,吶喊與抱怨,世事無常,這樣的一幕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但為什么有時候又有什么不一樣呢?春生想活時,解放戰(zhàn)爭、_,穿梭于炮火,命懸于一線,可他活了下來;他想死時,只是將自己的脖子掛在那個繩套上就結(jié)束了自己苦難的一生。這印證了福貴所說的“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而福貴自己呢?輸光家產(chǎn)、解放戰(zhàn)爭、人民公社、__-------一路走過來,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誰少,更何況還有雙親與妻兒都相繼去世的心之創(chuàng)傷,雖然最后只剩他一個,可他畢竟是活了下來。為什么?因為他想活,所以從打仗到回家,從貧困到饑荒,他幾乎是嘗遍了人間的苦難,但他活著。他因為想活著,所以活著。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卻能死,所以說,應(yīng)該把這個問題的答案總結(jié)成是-----
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條件下,但若無天災(zāi)人禍,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所以說,我們要活著,就必須想要活著。一個健康的人若是整天為活下去沒什么價值尋找論據(jù)的話,他大概不會比一個癌癥晚期但勇于與病魔斗爭的樂觀者活得更久一些。病心,永遠比病軀更加可怕。
我們要活著啊,活著可以與最親愛的人交談,可以見到最美的朝陽,可以聽見這個世界上最悅耳的聲音啊。
或許,這世上的天災(zāi)人禍有一天會降臨到頭上,但人可以被苦難消滅,卻不可以被苦難打敗。活著就有出路,活著就可以期待被黑暗暫時遮住的那些光芒。
要活著,想活著。
名著讀后感800字活著5
余華說過:“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國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被钪?,就有希望,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只有活著,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著,一切都會更好。
余華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卻生動地刻畫出了生活的真實,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lián)想自己的生活。我難以忘懷,那個小村莊,那家人,那頭牛。
小說主人翁是一個地主少爺,他叫福貴。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也輸了父親,他家變得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因困苦的日子而失去了生命。福貴沒有退縮。他試著學做農(nóng)活,要承擔起養(yǎng)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并不容易。而每次生活有了起色時,親人卻一一故去,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杀?,但又沒有辦法。
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勇氣的。那么,人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不為什么,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人生多彩,世態(tài)萬千,我們有幸經(jīng)歷這一切,不得不對生命的磅礴肅然起敬。
我們像是命運手中的螻蟻,挫折總來得猝不及防。福貴的真身,生活中也不少見。我家附近住著一個老人,年齡已過百歲。爸媽和我講述過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是住在山上的。他和他的妻子,兒子,還有兒媳婦,也是如此。盛夏的某一天,洪水肆虐,他所在的村莊,也被洪水淹沒了。洪水帶走了一切,也帶走了他的妻子。洪水遠去,他無助地站在以前的家門口,手足無措,一下泄了氣。他卻并沒有絕望,也許還牽掛著孩子,也許心中對生的希望還未泯滅。年近晚年,兒子和兒媳婦也相繼離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滋味很痛?,F(xiàn)在,每天經(jīng)過老人家,他卻總是坐在門口,面帶笑容,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絕望。顯然,他看淡了,他沒有放棄活著,既然活著,就好好活著。
現(xiàn)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青少年,風華正茂,卻總因一些小挫折,要死要活。活著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樂趣嗎?樂趣盡了,便不再延續(xù)嗎?你們可曾想過,在災(zāi)難中,不計其數(shù)的人,為了活著忍受了多大痛苦?;钪鴮λ麄儊碚f,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著,是一張通往死亡的單程票,它無法退票,生命于人,無論高貴或是低賤,富有的,貧窮的,都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是長遠的,也可能是短暫的。
名著讀后感800字活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