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后感600字左右大全
推薦文章
《圍城》被很多人譽為現(xiàn)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為錢鐘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于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于錢鐘書個體的原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圍城讀后感600字左右大全例文,希望你喜歡。
圍城讀后感600字左右大全1
早就知道《圍城》是一部現(xiàn)代文學經典小說,說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了解《圍城》,知道有這么一本書,知道中國文學有位叫錢鐘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鐘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么記得了。不知那時是因為什么原因竟然未讀?,F(xiàn)在想來真是可惜啊!說到錢鐘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直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F(xiàn)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么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科學家。
我一向不太喜歡讀長篇小說,這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系,總覺得太長了,沒耐心看下去,平時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說。這可能與我經常喜歡寫些東西有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于一些心情雜文了。我想當初,如果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那時我的作文修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長篇小說,直到這個暑假,恰好妹妹從學校帶了本《圍城》,我空閑之余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并一口氣讀完了。其實上網的時候,曾看過《圍城》,那時也只是在上網時斷斷續(xù)續(xù)讀過,不過不知怎么,也不知為什么,后來就沒有讀下去,所以直到這個暑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說。盡管以前也曾翻閱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鐘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暑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圍城讀后感600字左右大全2
《圍城》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沖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xiàn)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xiàn)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作為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幾乎必然地要從文化上來認識“圍城”的精神困境,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荒誕感,在全書的結束部分,方鴻漸在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yè)和家庭(婚姻)的失敗后,這樣感嘆:在小鄉(xiāng)鎮(zhèn)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里的孤寂,熱鬧里的凄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仿佛一個無湊畔的孤島。
這里已經明顯地引入了存在主義哲學的人生感嘆。但這種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卻是發(fā)生在衰微積弱的老大中國與近現(xiàn)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劇烈沖突中的,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令人深省的畫面:經過一家外國面包店,廚窗里電燈雪亮,照耀各式糕點。窗外站一個短衣襤褸的老頭子,目不轉睛地看窗里的東西,臂上挽個籃,盛著粗拙的泥娃娃和蠟紙粘的風轉。
還有全書結尾處那只的祖?zhèn)骼乡?,方鴻漸的爸爸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兒子兒媳的寶貝鐘,每小時“只慢7分鐘”的“很準”的鐘,這會兒已經慢了5個鐘頭的鐘: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有些西方批評家說《圍城》寫了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也有中國批評家說表現(xiàn)了西方現(xiàn)代文明在中國的失敗,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文明不救中國的主題。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錢鍾書似乎并不是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場,他更著力于嘲諷偽文化人的可笑、可憐和可恥,更多地是要寫出中西文化沖突中的尷尬、窘迫和困境。而從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來體認,《圍城》更主要的是寫“圍城”困境,其藝術概括和思想意蘊超出了狹隘的個人經驗、民族的界限和時代的分野,體現(xiàn)了作者對整個現(xiàn)代文明、現(xiàn)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著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
圍城讀后感600字左右大全3
經典的作品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會有不同的感想,會指導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正確前行。
因此,讀書不僅要勤讀,更要反復讀,精讀,才能獲得無窮無盡的知識與人生道理。
01
相比于看新的書,倒是翻起了這本初中時曾讀的書。初讀時,印象最深的便是楊絳先生寫在本書前的話:圍在城里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yè)也罷,大都如此。初讀時因為本書的劇情很有意思,所以囫圇吞棗很快就讀完了,那時候年紀也小,卻也悟不出那么多道理。最近重讀,有了很多的感同身受。也印證了楊絳先生的話“大都如此”。雖不曾經歷方鴻漸的事業(yè)和愛情圍城,但大多數(shù)世間的事都像圍城一樣,人們在未得到之前想沖進去,但得到之后卻又感到悵然若失,又想沖出來。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圍城,如何在無數(shù)個圍城中找到前進的方向,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所想要的,是我看完本書之后對自己提出的思考問題。
02
結合自己本身,今年迎來了自己的20歲,算是人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了。但回顧過去,也包括當下,似乎都曾被困在了一個又一個的圍城中,盲目地奔向一個一個看似認定的美好“圍城”里,但是當我真正走進去了之后,領略到了淺薄的美好和滿足之后,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看透本質的蒼白與無力感,開始對自己的選擇討厭,想要掙脫出迷霧中。但是年少時,看不清事物的本質,逃出了一個“圍城”之后卻又在不知不覺中踏入了另一個“圍城”中,走了許多的彎路,但即使這樣,在多次碰壁之后逐漸意識到了許多事情共同的本質之后,卻依然難改慣性,又一次陷入迷霧中,恰好在此時重新看了本書,認為自己是時候該徹底明了未來的方向,找到成長正確的道路。已過20的我突然有了一種迫切感……
03
除此之外,當我們真正找到了正確的前進目標,走進了“圍城”之中,按照人們的一貫心理,面對著新的禁錮與枷鎖,照樣會產生逃離之意,而當我們面對這種情況時應當如何自處?如何自若的面對這些是我新產生的問題。面對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圍城”,當我們努力沖進去了,獲得了我們想要的,又拼命想掙扎的沖出來,如何又能不被感到禁錮,這個問題到目前我還沒有解決,只有通過以后的生活不斷學習,參透其中的生活哲學。
經典的作品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感想,會指導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正確前行。因此,讀書不僅要勤讀,更要反復讀,精讀,才能獲得無窮無盡的知識與人生道理。
圍城讀后感600字左右大全4
《圍城》堪稱中國近代小說中的經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方鴻漸在歐洲游學后,回到中國后發(fā)生的事。方鴻漸,書本的主人公,方鴻漸在歐洲游學期間,游手好閑,荒廢學業(yè),混了幾年后,什么收獲也沒有,方鴻漸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就從騙子手里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的文憑,并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
在回來的船上被留學生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在他到達上海后,在死去的未婚妻父親周先生開辦的銀行里任職。此時,方鴻漸獲得了大學同學蘇文紈的喜愛,但又與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鐘情,整日在蘇文紈、唐曉芙二人之間,并且在那段期間結識了追求蘇文紈的趙辛楣,也被趙辛楣當做情敵,后來,在方鴻漸最終與蘇文紈、唐曉芙二人感情結束后,蘇文紈嫁給了詩人曹元朗,而趙辛楣也明白方鴻漸并非其情敵,從此與方鴻漸成為了好友。那時方鴻漸也逐漸與周家不和。
抗戰(zhàn)開始后,方鴻漸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于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在三閭大學里上自校長、訓導長、各系主任,下至職員、學生、甚至還有家屬,都卷入了一場又一場的糾紛,排擠,競爭,一時間三閭大學成了競相逐鹿的舞臺,由于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陷入了復雜的人際糾紛當中。后與孫柔嘉訂婚,并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在結婚后,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方鴻漸在報社工作,薪水很低,于是打算應趙辛楣邀請去重慶謀職。這時孫柔嘉請她姑母給方鴻漸找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方鴻漸覺得孫柔嘉和她姑母在貶損自己的人格,動手打了孫柔嘉,孫柔嘉憤然離家而走。方鴻漸回到空蕩蕩的家里,心里一片茫然無措,小說在一陣老式自鳴鐘的聲音“當、當……”中結束。
《圍城》一書中作者用幽默的文筆使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躍然紙上。有人說,方漸鴻是作者本人的影子,但無論是真是假,方漸鴻這個人物作者描寫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筆墨幽默,常以幽默的語言諷刺嘲弄一些社會現(xiàn)象,使人讀起來通俗易懂。
圍城讀后感600字左右大全5
《圍城》這本書我讀了很多遍,這次讀完以后,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質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tài)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聞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jù)?!币运约旱目跉猓褪恰罢f了謊話,還要講良心?!闭f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干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干脆把學位發(fā)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tài)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墒撬€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
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N是真正大寫的人,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范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說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后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tǒng),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xiàn)在的企業(yè)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shù)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么一點的良心,有那么—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并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zhèn)?,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愿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
圍城讀后感600字左右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