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書心得總結(jié)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心得吧。那么該怎么去寫讀書心得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悲慘世界讀書心得總結(jié),希望您可以喜歡。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總結(jié)1
受熊培云先生的影響,最近我開始閱讀雨果的名篇《悲慘世界》。這是一部很長的書,雖然目前沒有讀完,但已經(jīng)受益匪淺。為了使自己讀書時有過的感動不至于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最終煙消云散,那么就開始邊讀邊寫下一些讀書的體會吧。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人問我是《悲慘世界》里的故事悲慘,還是《活著》里的故事悲慘?我只能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悲慘,《活著》的悲慘發(fā)生在特定的年代,悲慘的原因很多是由于當(dāng)時的國家政策造成;《悲慘世界》的悲慘則是一種在人類社會隨時都會發(fā)生的悲慘,它也許發(fā)生在十九世紀(jì)的法國,但你分明知道它也或多或少發(fā)生在你身邊,因為它不僅僅是由社會制度所決定,而是由人性所造成。
冉阿讓,小說中的一位主人公。他出身貧困,從小與家境困難的姐姐相依為命;他辛勤工作,卻無法為自己的侄兒們帶來起碼的溫飽;他為了侄兒們不挨餓而偷了一塊面包,卻因此被判了5年的苦役;他因為屢次越獄不成,最終坐了19年的監(jiān)牢;他獲得了“自由”,卻躲不開社會歧視的目光,城市里的人沒有人愿意給他工作,沒有人愿意為他提供住宿。在這樣一次次被社會拋棄,一次次被他人打擊下他已經(jīng)變得心如鐵石,仇恨社會。從他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仇恨社會的確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就在這條叫做冉阿讓的喪家之犬走投無路的時候,城里的卞汝福主教,這位活在人間的天使,收留了這可憐的人。主教大人雖然享受著豐厚的薪酬,但由于常年把自己的大多數(shù)收入用來救助貧苦百姓,所以生活得十分樸素,以至于冉阿讓錯以為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神父。主教收留了他,給他準(zhǔn)備了晚餐,為他鋪好了床褥,在這個冰冷的世界上給他溫暖,然而冉阿讓在午夜醒來之后,還是在作惡的慣性下偷竊了主教家唯一值錢的一套銀餐具后逾墻逃走。
命運顯然喜歡開玩笑,冉阿讓雖然背負(fù)了近二十年竊賊的名聲,但顯然他并不擅長這一行,于是他很快便被警察發(fā)現(xiàn),雖然他向警察撒謊身上所帶的銀餐具是主教送給他的禮物,但顯然沒有誰愿意相信他,于是他立刻被押解到了主教家中。天使般的主教大人沒有責(zé)罰他,而是在第一時間承認(rèn)了他的確將這些餐具送給了冉阿讓,并溫和的埋怨他走得太匆忙,以至于忘記拿走他送給他的一對銀燭臺,并祝福他用這筆錢去做一個誠實的人。
就在這一刻,冉阿讓多年構(gòu)筑起來的精神防線開始崩塌,冰冷的心開始融化,盡管這并不容易,于是在渾渾噩噩的狀態(tài)下他還是依照慣性搶劫了一位孩子的錢幣,但頓悟之后的他終于嚎啕大哭,他在曠野中呼喊著那位孩子的名字,希望把錢還給他,他跪在主教的家門前,懺悔自己的罪孽。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更名換姓,洗心革面,成為了另一位活在人間救苦救難的天使馬德蘭先生。
嚴(yán)酷的法律與懲罰將一位當(dāng)初單純的青年變成一個內(nèi)心冰冷、充滿仇恨的罪犯;主教的寬恕卻將他由一個不斷沉淪的惡徒重新改造成為一位人間的圣徒。細(xì)細(xì)的閱讀這本小說,我并不覺得這樣的轉(zhuǎn)變有什么不可思議,也不認(rèn)為這是出于作者的虛構(gòu)與編撰,反而覺得這樣的轉(zhuǎn)變是十分自然的,閱讀的同時感受到良心的震顫。這或許是因為雨果是在這部書里真正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吧。
冉阿讓生活的在一個缺乏寬恕的社會中。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讓誠實的勞動顯得沒有意義,每日辛勤勞動的體力勞動者卻無法給家人帶來最低的生活保障;僅僅因為微不足道的罪行而讓人身陷苦役,卻無人理會他的家庭如果缺了他將會陷入怎樣的境地,法律以懲惡揚善之名活生生摧毀了他姐姐侄兒們生活;監(jiān)獄的存在并不為了如何將有罪的人改造成為高尚的靈魂,而僅僅用恐怖與苦役來折磨囚犯的肉體,羞辱囚犯的自尊,讓他們的內(nèi)心變得更加陰暗;社會大眾不愿意給于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即使是那些平時生活并不如意的人也覺得自己有資格鄙視所謂的“有罪的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而這一切的恐嚇、冷漠卻將人不斷推向更深的黑暗。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主教大人的寬恕才會顯得如此的震撼人心。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惡;每個人都有利己的本能,每個人也都會產(chǎn)生利他的愿望。人人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理想社會是不符合人性的,因而也是不可能來到的;人人專門自私而不利人的社會則是恐怖冷漠的地獄,“他人即地獄”的地獄。雨果在書中借冉阿讓之口說:“入獄之前,我是一個可憐的鄉(xiāng)下人,智力很低,像個傻瓜;牢獄改造了我;原先愚蠢,后來變得兇惡了;原先是塊劈柴,后來變成了焦木;嚴(yán)厲懲罰毀了我,后來寬厚和仁慈又救了我?!?/p>
懲罰將人推入地獄,而寬恕則將人帶回天堂。雨果是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的作家,他的作品里面無不充滿著一種悲天憫人的關(guān)懷,他的思想如果說在我們東方有什么知音的話,我覺得最貼切的便是孔子“仁”的思想,“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做到這樣一層,天堂便盡在我們的身邊了。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總結(jié)2
《悲慘的世界》就本書而言,讓瓦爾讓的悲慘遭遇終究還是由法國當(dāng)時的社會制度,人們普遍的社會觀,價值觀,人生觀造成的。為了生存的需要而偷了一塊面包,卻要用整個生命來作為代價,這未免太悲慘了吧!我想雨果先生的初衷也是為了喚醒人們的良知,發(fā)掘出人性中本該存在的光輝,道德標(biāo)準(zhǔn),價值取向而著此書的吧,絕對不要被已經(jīng)存在的社會制度和評判標(biāo)準(zhǔn)所蒙蔽,所左右,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樣絕對完美的事物,更何況是這些本來就帶有感情色彩的東西呢!
用將近6周的時間讀完了《悲慘世界》,是我對歐洲的某些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法國,在拿破侖時代,法國的社會狀況,人情冷暖都是頗有感觸的。漫步在圖書館中,無意中看到了《悲慘世界》,也想起了維克多雨果,這個傳奇的人物,19世紀(jì)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xué)運動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他的作品,你可以看得到道德哲學(xué)、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悲慘世界》的背后是雨果先生在1801年,看到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nóng)民,因饑餓偷了一塊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后,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到1828年,他又開始搜集有關(guān)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最后便有《悲慘世界》的誕生。
這篇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不上是讀后感了,曾經(jīng)度過雨果的悲慘世界,但是或許是年幼無知,學(xué)識淺薄(省略一系列自謙的語句)。當(dāng)時只是覺得主人公冉阿讓很可憐,并沒有太多的感觸,前些日子閑的無聊,就瘋狂看經(jīng)典的電影,除了把一系列的哈利波特都看完,也看了1978年版的電影悲慘世界(再之前的畫面實在不敢恭維)。小說有些地方比較冗長,或許是當(dāng)時的我沒理解那些伏筆吧,重新再看一遍不太可能,但是,還是可以發(fā)表一下感想的。
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相信許多人都已經(jīng)熟知,主人公冉阿讓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偷了一個面包,被判了19年的苦役,這使他不再相信這個世界,可是在他出獄之后,一個主教的行徑,又再次使他相信世界有愛,而且愛就在眼前。雖然冉阿讓之后做了很多好事,但始終得不到社會的認(rèn)同,一個當(dāng)過苦役犯的人,在當(dāng)時的社會是不可能再翻身的。就連馬呂斯這個共和派也接受不了冉阿讓是苦役犯的事實。冉阿讓屬于當(dāng)時社會最底層的人,苦役犯。無論他做多少努力,也無法擺脫這個身份。一個社會無法讓人通過努力去擺脫社會對他原來的身份,我想這大概就是悲慘世界最可悲之處了。
在小說中,雨果極力想表現(xiàn)出人人平等,這和他所處于的歷史環(huán)境應(yīng)該有很大的關(guān)系,或許他改變了當(dāng)時人的認(rèn)識,可是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為什么人還是不平等呢?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總結(jié)3
上學(xué)期,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于饑餓過度偷了一個面包,使他在監(jiān)牢里度過了黑暗的20__年。出獄后,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jīng)絕望了,但是奇跡出現(xiàn)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后半生。
冉阿讓后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里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墒侨桨⒆尣⒉唤橐猓匀粦阎堑纳屏嫉男娜椭鷦e人。最終他還是凄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xiàn)出當(dāng)時的社會是多么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yuǎn)都不能改了嗎?
在面對貧窮潦倒、世態(tài)炎涼時,有的人會向德納第一樣,他們自私、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誘惑時,會欺騙甚至迫害他人。這樣的人并不鮮見,他們?yōu)檫_(dá)到目的不擇手段,如汪精衛(wèi)為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書記為了自己的貪心,放棄了集體的利益;還有美國為了石油,對伊拉克悍然發(fā)動戰(zhàn)爭……但可喜的是,現(xiàn)實之中,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擁有的是光明正大,無己無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戰(zhàn)輝,他可以稱得上是“愛的使者”,背父求醫(yī),帶妹讀書……他不求回報,他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資助別人,他就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繼承者,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悲慘世界》不僅以細(xì)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總結(jié)4
讀完《悲慘世界》,我在思考——“書中真是一個只有悲慘的世界嗎?”
當(dāng)冉阿讓走出圍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監(jiān)獄后,他過得并不快樂。大家懷疑他,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板亦趕他出來。長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卻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予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銀碟子準(zhǔn)備逃跑時原諒他,并贈與一對貴重的銀燭臺——“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銀碟子做個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人?!蔽医K于相信,人是可以改變?nèi)说?,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還有可憐的女工——芳汀,為了自謀生活,將自己的女兒寄養(yǎng)在了惡棍德拿第家中。德納第夫婦以各種理由向她索要著女兒生活必須的“費用”。這個在苦難中打滾的母親啊,善良而單純,為了自己的女兒,不惜賣掉最寶貴的頭發(fā)和牙齒,最后連生命也獻給了她。
說到善惡,主教、芳汀以及后來的冉阿讓,他們都是善良的人??v然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悲慘,可他們卻依然為這個世界點綴了一份溫暖!
在面對貧窮潦倒、世態(tài)炎涼時,有的人會向德納第一樣,他們自私、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誘惑時,會欺騙甚至迫害他人。這樣的人并不鮮見,他們?yōu)檫_(dá)到目的不擇手段,如汪精衛(wèi)為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書記為了自己的貪心,放棄了集體的利益;還有美國為了石油,對伊拉克悍然發(fā)動戰(zhàn)爭……但可喜的是,現(xiàn)實之中,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擁有的是光明正大,無己無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戰(zhàn)輝,他可以稱得上是“愛的使者”,背父求醫(yī),帶妹讀書……他不求回報,他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資助別人,他就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繼承者,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
《悲慘世界》不僅以細(xì)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結(jié)尾——
“冉阿讓真的死了嗎?”
“不,他已經(jīng)用生命豎立起了人們心中屬于善良的豐碑”。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總結(jié)5
我腦海里依然浮動著故事的章節(jié),它就在我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
英國的史美爾斯曾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dāng)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p>
冉阿讓就像耀眼的太陽,強烈的光芒刺痛了我們每個人的陰暗面,也讓我們有機會對自己做一次反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yuǎn)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chǎn)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第二種是無私的人。他們善良、奉獻、偶爾有個善意的謊言,但總被人誤會。
每個人都有偽裝,那偽裝下的心正是當(dāng)時社會的顏色——黑暗??伤麄?,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仍然具有著真誠與善良。我也只是在闡述,闡述著故事,而深深銘刻在心的,是冉阿讓這個高大的形象。
故事中,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背影,它不論何時都會夾雜在文字里面,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結(jié)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才讓人更加沉湎于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nèi)心還在孤獨著,寂寞著,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并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nèi)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遠(yuǎn)都得不到了釋放。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
讀完故事,我不禁想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冉阿讓,因某種原因被別人歧視,有的堅強不屈,并不在乎別人怎樣看待自己,知難而進,最終,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取得了成功;但是,還有多數(shù)的人選擇了后者——自暴自棄,他們太注重于別人的看法,因而自甘落后,變得無可救藥。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