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天的懷念讀后感800字
推薦文章
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lián)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lián)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秋天的懷念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2022年秋天的懷念讀后感800字1
第一次讀史鐵生先生的專著,加深了之前對其的預想:深刻、細膩,飽經(jīng)痛苦卻又舉重若輕。用數(shù)字來表述,他的一生坎坷卻看似簡單:1951年出生,16歲中學畢業(yè),18歲下鄉(xiāng)插隊,21歲雙腿癱瘓,21-28歲在街道辦工廠上班,因急性腎損傷回家療養(yǎng),28歲起相繼有作品問世,49歲因尿毒癥去死。和每個人一樣,數(shù)字串起人生,卻無法言說背后的故事和光陰。年少時的歡愉恣肆;青年折翼的痛苦、彷徨,甚至絕望;中年時漸漸接受自己,將隱痛深掩,找到文字這個放風口;最終與病魔不依不撓地斗爭,至死方休。如果不是堅信“死亡也不能剝奪過程的精彩”,如果不是卓別林那句“著什么急呢?早晚會死的”,如果不是慈母、手足不懈的堅持與照料,不是朋友們長久的鼓勵與陪伴……想要結束生命,并非難事。說到底,死并不難,難的是活,而且活得精彩。正是因為他堅持下來,不僅給處境相似的人留下身殘志堅的榜樣,他的文字,更是撫慰了很多身體無患、精神有恙的“正常人”。他將帶給他痛苦與折磨的病患,細細咀嚼、反復思量,融入筆下,成為顆顆含淚的珍珠,其圓潤博美、哀而不傷的文字,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他也有憤怒,也在思量如何讓殘疾人過上正常日子(《“忘了”與“別忘了”》、《對話四則》);他也絕望過,將健康的期望寄于來生(《我的夢想》、《好運設計》),卻又終覺不現(xiàn)實,認為沒有苦難,也就無法真正體驗幸福;對于生死,他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康復本義斷想》、《“安樂死”斷想》);長久與病魔的斗爭,未能泯滅他的樂觀精神,以至半調侃地分享自己的小訣竅(《“透析”經(jīng)驗談》)。從徐曉《半生為人》中的描述來看,在朋友們眼中,他是個博學而有趣的伙伴。也許天生的聰慧與后天因殘疾而加劇的敏感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偽裝出快樂的模樣,但其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各種殘缺主人公(《命若琴弦》中的老少盲人、《沒有太陽的角落》中三個腿殘的青年、《“傻人”的希望》中后腦勺長得欠佳的席二龍、《在一個冬天的晚上》中的侏儒妻子)以及他們身邊或親或疏的人(《夏天的玫瑰》中勸年輕夫婦放棄搶救殘疾的嬰兒,又在其真正夭折后難過地安慰二人的賣風車老人;《來到人間》中痛苦該如何向漸漸懂事的幼女揭開她侏儒、貌丑事實的年輕父母),卻又顯然暗含了他因社會對殘障人士的漠視、諷刺以及不理解而生的幽怨與無可奈何。有時候,他對殘障主人公恓惶心境大段大段的描寫(《原罪宿命》)讓人不忍卒讀,卻又因自己粉飾太平的心理而羞愧?;乇芡纯嗍侨酥G?,正是由于這樣的心理,讓我們對別人的不幸遭遇視而不見,對沒有設置輪椅坡道的住宅小區(qū)習以為常,對投向殘障人士的獵奇眼光心安理得。最殘酷的是強迫別人祈求,尤其當所要求的為其正當權益之時,棄身殘之士不顧,是否也是在放棄我們自己的靈魂呢?
史鐵生先生找到了文字這個伙伴與終身的事業(yè),給他勇氣,伴他度過絕望,作為他發(fā)聲呼吁的工具、平臺。不知他2010年英年早逝之時,是否覺得殘障人士的處境有了一定改觀,若其仍在世,今天的社會又是否未辜負他的殷切期望?
2022年秋天的懷念讀后感800字2
看完《秋天的懷念》,馬上想到了史鐵生先生之前寫的《務虛筆記》——一部充滿字母符號的、我沒有看懂的長篇小說。還好這部書我還是懂了點點的。
再一次想感慨一下,一個作家的作品很難擺脫自身的生活閱歷,不過也是,沒有經(jīng)歷過又怎么能寫出有特色、有意義的作品呢。
在看這本書后邊的短篇小說時,心情是很不舒坦的。在我印象中,史鐵生先生一直是與當代五六十年代的作家很不相同的,很大程度上與其自身的身體狀況有關系吧。不過在閱讀過程中,自己的心情還是很憂郁的,那種感覺和閱讀張愛玲、鐵凝的作品有點像,生命生活就像被設定了程序,只有日復一日機械化的體驗和走過,完全沒有變遷的可能與意料之外的結果。心里總歸看著是難受的。
這本書中寫的最犀利的,我認為是散文中的《“忘了”與“別忘了”》以及隨筆中的全部,直擊每個人心底最容易忽視但又仿佛事關重要的地方。作為社會中特殊群體中的一分子,同時又作為一名道義擔當?shù)淖骷?,良知、悲憫的情懷、清醒的人性體察——他絕對無法讓自己真正平靜。
作者很多時候都提到了人道主義,并在文章中都有或明或暗的暗示。我又想起了之前韓寒普及人道主義的“義舉”。我并了解人道主義,心中只是隱隱約約感覺到人應該學會關照,關照好自己,也關照好別人。
2022年秋天的懷念讀后感800字3
《秋天的懷念》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段史鐵生成長中的歷程。
作者開篇將時間放在出來的春天,用上了五處對比——即年輕的作者與癱瘓的身體;美麗的事物與痛苦的內心;熱愛花朵與無心侍弄;央求的發(fā)問與無情的拒絕;痛苦的內心與忍住的哭聲。突出展現(xiàn)了作者因身體原因而爆發(fā)的憤怒情緒和默默關懷作者的母親。作者又通過“悄悄地躲”和“偷偷地聽”兩處細節(jié),表現(xiàn)了母親既給作者發(fā)泄的空間,理解孩子,又不放心孩子,惦記掛念的矛盾心理。然而這一切都是默默付出的,作者此刻將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了自己的病痛和無情的命運之上。
之后作者插入一段過渡句,表明母親的病癥是從妹妹那里得來的,而自身一直疏遠著母親,作者已經(jīng)有了悔意。
接下來作者詳細的記述了母親生前與自己相處的最后時光。母親依舊詢問著作者是否去看花,作者輕描淡寫的敷衍,卻換來母親的喜出望外。母親也由此陷入到了對往昔的美好時光的回憶之中,她在時光中抽離,卻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觸犯了某些禁忌。母親悄悄的躲了出去。
接下來的三個段落寫史鐵生,作為家中唯一的青年男子,無能為力的看著母親去世的場景。此刻的作者,內心波瀾起伏,終于開始理解了母親:“她正艱難的呼吸著,像她那艱難的一生?!?/p>
作者將時間蕩開一段,一筆便是:又是秋天。經(jīng)過一年的洗禮,母親未完成的話始終影響著作者。他終于和妹妹一起來北??椿?,眼前的花朵,回憶中的母親,似乎達到了有機的完美融合。母愛總是那么純真、高尚、熱烈而深沉的。此刻,作者也真正的理解了母親的用意。
文章篇幅很短,卻飽含深情。作者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年的時間,三個捆綁在一起的人物,母親的一個未完成的心愿,一顆生命的隕落,一次成長的代價,一位給子女留下力量的母親,一種永恒不變的守候。母親離去了,作者似乎真正的成長了。這份力量和守候正是史鐵生歷經(jīng)風雨磨難始終樂觀面對的原因吧。這也是文章最后作者理解母親的原話:“我倆一塊兒,要好好活……”
2022年秋天的懷念讀后感800字4
這是留在記憶里的一篇文章,從我的中學時代到現(xiàn)在。
我記得第一次看到《秋天的懷念》是在初三時語文中考模卷上。那是一份紙質微黃的卷子,作為閱讀的材料,《秋天的懷念》沒有署名。我很想知道是誰寫了這篇文章,很想知道寫這篇文章的人是誰。那時候網(wǎng)絡還不普及,我沒有辦法問百度。我也沒有專門去問老師。它就像一個謎,暫時存放在記憶的角落。
第二次讀到《秋天的懷念》是在中考結束后同學借我的《作家報》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史鐵生”這個名字?!笆疯F生”,“史鐵生”,是的,這篇文章的作者叫“史鐵生”!那份巧合讓我興奮不已,就像中大獎了一樣。我在想,如果是老師告訴我這個作者,我還會如此欣喜嗎?不會,肯定不會的。
之后,高中里讀了《我與地壇》,大學里也看過史鐵生的文集,唯有《秋天的懷念》刻在腦子里。百看不厭,看一次感動一次,看一次,感慨一次。這篇文章讓我知道重要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文字背后的情感;重要的不是作者寫出的話,而是文字背后那些沒有說出的話。
最開始的時候,我看到了因為雙腿癱瘓而痛苦的“我”。每當“我”發(fā)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边@個隱忍的母親,小心翼翼的母親,深怕兒子想不開而惴惴不安的母親,束手無策的母親,看著兒子的悲痛她的痛苦會加倍吧。
這個母親總是建議兒子去北??淳栈ǎ遣皇蔷`放的花朵有如生命的熱烈呢?是不是她對生活的熱愛就如這菊花般燦爛呢?當自我封閉的兒子終于答應外出看花時,這個母親竟然高興得坐立不安,話就多了起來。原來她不只是會悄悄地躲出去,她喜歡跟兒子說話,只是她的兒子陷入了癱瘓帶來的自我痛苦中,幾乎拒絕和她交流。“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蹦赣H敏感的神經(jīng)只圍繞著兒子,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就好像空氣一般,看不見摸不著,卻一直都在,只要兒子需要。面對情緒崩潰的“我”,“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一想到這是絕癥的母親為了鼓勵兒子說出的善意謊言,我就很想流淚。母親明明知道的,明明知道的,她不能跟兒子好好兒活了。這是多么悲傷的事情。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jīng)到了那步田地?!蔽颐髅髟谶@句話里讀到了無限的后悔?!拔覅s一直都不知道”,“那步田地”是多么嚴重。當“我”陷入自我痛苦的時候,“我”完全忽略了母親,她的病痛不會比“我”少一分。身體上的病痛、兒子的病痛、精神上的痛,我真的不知道這個母親是如何承受著這一切,真的不知道這個母親是如何在兒子面前隱瞞這一切。在被肝癌折磨的睡不著的夜里,在她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的夜里,她在想些什么呢?她在擔心兒子嗎?她在擔心女兒嗎?她不需要安慰嗎?她是不是因為太擔心孩子而忽略自己也是一個需要照顧的病人?她不想再增加兒子的痛苦,不想讓兒子絕望,于是選擇不說。是這樣嗎?這樣偉大而沉重的母愛,讓史鐵生一輩子都承受著這份虧欠。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這段話只有一句,反復讀上三遍,無限的悲涼和心痛才會浮出水面?!翱粗嗆囘h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薄拔摇薄敖^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這些足夠說明“我”的不明真相了。事情是如此突然,母親對自己的病情只字不提,要有怎樣的克制力才能隱瞞到如此地步呢?命運的無常與殘酷,母親艱難的呼吸如她一生艱難的生活。母親臨昏迷前的那句話,怎么不讓人鼻酸?她放心不下的癱瘓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啊。
“我”答應母親去看菊花,卻因為母親的去世并未行成。這個遺憾落下了,就是一輩子了。來年的秋天,當妹妹推著“我”去北??淳栈〞r,“我”會想起“我”的母親。這便是《秋天的懷念》。
有人將波瀾不驚寫得蕩氣回腸,有人將蕩氣回腸寫得波瀾不驚,史鐵生是后者。那個癱瘓的痛苦的自己,那個忍著病痛隱忍的焦灼的母親,在史鐵生的筆下,在史鐵生的心里。樸實無華的文字,平淡無奇的敘述,我看到了世間母親的偉大和一個兒子的懺悔。是否,我也在虧欠著我的母親而渾然不覺呢?
后來收集史鐵生的資料,我才知道他一直被病痛折磨,活得不易。除了癱瘓,他還患有尿毒癥。每次透析,都會讓他元氣大傷。他忍著病痛堅持寫作。
痛苦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史鐵生是用生命在寫作,用他的生命體驗,寫下他對母親的懺悔和感恩,寫下對人生、死亡的思考。比起那些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作品,史鐵生的文章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沒有生命體驗的人,沒有經(jīng)歷過疾病痛苦的人,沒有經(jīng)歷過生死考驗的人,永遠無法寫出這樣真摯的作品。
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謹以此文,表達對先生的懷念,感謝《秋天的懷念》帶給我的感動。
2022年秋天的懷念讀后感800字5
今天,我讀了《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它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知道了母愛是多么無私啊!
史鐵生的腳高位截癱后,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經(jīng)常摔東西。他的母親更是把自己的肝癌隱瞞著不告訴兒女,她怕告訴失去生活信心的兒子,兒子會承受不了這個痛苦。母親整宿都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一直都不在乎自己的病痛,反而非常在乎兒子的病痛,她總想推著兒子去北海公園看菊花。最后她因病而死去了。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這句話是母親經(jīng)常對史鐵生說的,母親讓兒子像花兒一樣,活得多姿多彩,母親很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好好活,這是她唯一的一個愿望。母親死后,史鐵生最后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寫了很多書和文章大都是寫自己的母親,他想用筆來紀念母親;史鐵生雙腿癱瘓,最后還是堅強的活下來了,而且活得很精彩,我想,像我們這樣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不能堅強地、精彩地活著呢?
有一次,我們校園的幾個初中生在小學部和中學部的走廊上打架,聽校長說,好像是因為他們上學期有一些過節(jié)而引起的。他們把上前勸告的老師也給打傷了,我想他們是心理上有問題。那些身體有殘疾的人都能珍惜每一天,有意義地活著,而有些身體健全的人卻不珍惜自己,不珍惜生活,心里只有仇恨與破壞,這種心理上的殘缺比身體上的殘缺更可怕。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母愛是無私的,更讓我明白了,人要活得燦爛、多姿多彩。寫完讀后感后,我更喜歡《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了!
2022年秋天的懷念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