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個人范文
《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個人范文五篇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記》這本書的精品,流傳了幾百年,每一代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它,足見這個故事所發(fā)散出的魅力有多大!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度虬坠蔷纷x書筆記個人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個人范文1
讀完《三打白骨精》之后,我的感受很深。
在《三打白骨精》一文里,人物有: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白骨精,主要人物有:孫悟空、唐僧、白骨精,我對這三個人的評價有所不同。
孫悟空:孫悟空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于識破妖怪的詭計。孫悟空機敏、敢斗且善斗,藐視一切妖魔鬼怪的特點。為了保護唐僧,孫悟空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去與魔鬼怪做斗爭。
白骨精:善于變化,詭計多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它先前用了“美人計”來騙唐僧,可是沒有成功,后來它用了“苦肉計”等繼續(xù)來蒙騙唐僧,想吃唐僧肉,后來,孫悟空把它一棒打死。
唐僧:人妖不分,善惡不辨,他有膽小怕事的性格。村姑、老婦人、老公公都是白骨精變得,孫悟空除妖,他還責怪孫悟空,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在這三個人物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孫悟空知恩圖報,當年唐僧把他從五指山中救了出來,現(xiàn)在孫悟空來向師父報恩,保護唐僧去取經(jīng)。
《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個人范文
2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記》中的名篇,講的是白骨精想找機會抓走唐僧,就變成年輕貌美的女子給唐僧師徒飯吃,又相繼變成老婆婆、老爺爺,但都被孫悟空識破打死的故事。
大家看《三打白骨精》,一般總是注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忠心耿耿和唐僧的人妖不分,但我覺得這個故事中,豬八戒才是最重要的,要不是他的挑撥離間,師徒四人打死白骨精后,就可以繼續(xù)趕路了,孫悟空根本用不了被趕走。
這個故事中的對話描寫,把豬八戒的本性寫的一覽無余,書中寫到孫悟空打死年輕女子后,豬八戒就說:“師傅,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nóng)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么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么《緊箍咒》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豬八戒為什么要說這些話呢?我覺得是豬八戒平時一是貪吃,有一次差點因為貪吃喪命;二是好色,曾經(jīng)因為這個毛病被吊了一晚上;看這次被打死一個提著飯的年輕姑娘,他好吃好色的本性就驅(qū)動他生孫悟空的氣。而平時孫悟空總是比他光彩,他早就有報復孫悟空的心了。
看完《三打白骨精》,我打心底里佩服《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讓豬八戒可惡的形象,鮮活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恨不得跳到書里給他幾個大耳光!
《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個人范文3
白骨精沒有立刻被打死,而是設法留下了一具假尸首,又兩次變化試圖接近唐僧,都被孫悟空識破,最終孫悟空將白骨精打死。但唐僧只認為孫悟空是連續(xù)打死了三個無辜的好人,在八戒的挑唆下,用緊箍咒處罰孫悟空,并最終將其驅(qū)逐,斷絕了師徒關(guān)系,孫悟空無奈回到了花果山。
在這一段小故事中,作者在人物上刻畫了白骨精的狡詐、唐僧的愚鈍、八戒的嫉妒、沙僧的冷漠,在情節(jié)上為后文唐僧的再次遭難、八戒請孫悟空回歸埋下伏筆。
作者吳承恩想要表達什么樣的觀點,似乎是不明確的。我們不妨對作者和他所處的時代進行一定的分析,即使不能揣摩到作者的原意,也還是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的。
《西游記》是神話文學作品,它所講述的故事是現(xiàn)實生活中所不可能發(fā)生的;但是小說的作者仍然是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人,他的思想和觀點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現(xiàn)實生活的烙印。
《西游記》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地主是統(tǒng)治階級,他們占據(jù)大量土地,租佃給土地不足的農(nóng)民耕種,而地主自己并不勞動,只是以地租的形式從佃農(nóng)身上榨取剩余勞動,一方面用于自己的奢侈生活,另一方面用于擴大自己的土地,以便于更大規(guī)模地剝削農(nóng)民。
地主渴望吸食佃農(nóng)的血汗,正如《西游記》中的各種妖怪垂涎于唐僧肉一樣,是為了長生不老,是為了繼續(xù)維持和強化自己作為地主的身份。
然而,也有些地主會做一些“善事”,他們會出資修路、修建祠堂和學校等等,這樣的地主就常常被農(nóng)民認為是“大善人”;就像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偶爾也會搖身一變,成為“大慈善家”。
但是,地主做這些“善事”的錢,歸根結(jié)底是從佃農(nóng)身上榨取的;他們做這些“善事”所起到的效果,也是緩和了階級矛盾,騙取到了群眾的信任,維護了自己的統(tǒng)治,保證自己可以長期地剝削下去。
正如白骨精給唐僧送來齋飯,也是為了騙取唐僧的信任,最終得到一塊兒唐僧肉。而一些未覺悟的群眾,也就會被“大善人”們蒙騙,當真把這些地主當成大善人,正如唐僧受了白骨精的騙一樣。清代的武訓,表面上是在為老百姓興辦“義學”,其實是在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秩序,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嗎?
孫悟空是和唐僧不同的,他能夠看得出白骨精的真面目,能夠看穿白骨精的把戲。但是,他是怎樣做的呢?他沒有去教育和啟發(fā)未覺悟的群眾,而是直接“包辦代替”,上前把白骨精一棍子打倒。這是孫悟空所犯的第一個錯誤。
不論這是由于性格上的急躁,還是由于對群眾的瞧不起,后果都是顯然的:群眾不能理解這樣的先鋒隊的所作所為。在未覺悟的群眾看來,這樣打倒的并不是惡霸地主,而是他們眼中的“大善人”,是無辜的。
此外,還會有在“善事”當中暫時獲益的人,他們中的一部分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地主階級的附庸,是要替地主階級說話而在群眾和先鋒隊之間挑撥離間的,像八戒那樣。
而地主階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打倒的,他們還會卷土重來,就像白骨精三次變化一樣,這也就產(chǎn)生了孫悟空的做法的一個隱藏的風險:倘若白骨精第三次也沒有死,唐僧不就會落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嗎?
這就是先鋒隊“包辦代替”的危險,這就是脫離群眾的危險,這就是傾路線的危險。個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單打獨斗地消滅整個統(tǒng)治階級。
而在受到唐僧的驅(qū)逐之后,孫悟空又是怎樣做的呢?他沒有思考自己錯在了什么地方,也沒有暗中保護唐僧,而是自己回花果山逍遙去了,這是孫悟空所犯的第二個錯誤。
這就由“左”跳到了右。我們?nèi)缃褚恍┩疽彩沁@樣,在群眾那里不被理解、受到了批評,不是去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是背叛理想,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至于群眾可能要遭受到的苦難,則是漠不關(guān)心。這是比實際工作中的錯誤更為危險的。
我們的這些分析,未必就是《西游記》作者的原意。盡管如此,《三打白骨精》仍然能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剝削者有時會戴上慈善的面具,騙取群眾信任,以維持統(tǒng)治;在這種情況下,先鋒隊要做的不是“包辦代替”,而是向群眾揭穿這些騙人的把戲,以此來教育和啟發(fā)群眾,因此就要求我們改掉自己的急脾氣,因為群眾工作需要耐心,更不能瞧不起群眾;受到群眾的批評和不理解,要反思和改正,而不是消極對待。
《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個人范文4
《西游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小說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愛打抱不平的孫悟空,貪吃懶惰的豬八戒,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和神力無邊的如來佛祖。關(guān)于他們的故事很多,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講的是孫悟空三次智斗白骨精,最終救出唐僧的故事,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孫悟空師徒四人遇到復雜的險境和麻煩,體現(xiàn)出了孫悟空為救師傅奮不顧身、英勇向前的精神和不怕困難、知難而進的堅強意志。
讀了《三打白骨精》,我聯(lián)想到了我自己。原來,在學習上,我一遇到不會做的題往往會知難而退,不動腦筋思考,動不動就問別人?,F(xiàn)在,不管遇到什么難題,我總會想方設法來克服困難,不會被困難擊退。我首先會認真審題,仔細思考,直到解決了讓我迷惑不解的問題為止。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們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象孫悟空那樣頑強,勇于面對困難。我們要有堅定的決心、充足的信心,充分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只要具備了這些,我們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
讀了《三打白骨精》后我十分欽佩孫悟空的智勇雙全、中心耿耿,面對白骨精三番五次的挑撥離間,唐僧幾次的將它逐出門外。但仍舊與白骨精勢不兩立。無論別人怎樣的多番阻撓,他都不會離開師傅。
《三打白骨精》主要講了白骨精依次化作美貌的村姑,老奶奶和老爺爺以被孫悟空打死的借口蒙騙唐僧,讓唐僧對悟空失去信心將孫悟空逐回花果山,這樣就可以享受唐僧肉。無論白骨精怎樣變化多端都逃不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盡管受到了唐僧的多方阻撓,可孫悟空仍依然為了師傅和師弟與白骨精決斗到底。最終孫悟空找出眾神來在半空中為作證,孫悟空誓要把白骨精打回原形,于是,他舉起金箍棒打死了白骨精,白骨精化成了一堆骷髏這才使唐僧相信的悟空。
孫悟空那除惡務盡、不避艱險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現(xiàn)代人就沒有幾個有著孫悟空這樣的拔刀相助、不怕犧牲的精神。在公交車上乘客被強盜搶錢大家看到了,就是無動于衷,只把自己的錢財保管好;在大街上小偷光明正大的偷東西,可卻沒人提醒,連一聲“小心”都不說。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不光我們的好生活、財富日漸增多;而且我們的懦弱、自私也與日俱增。反而我們的良心、奉獻精神卻逐漸減少。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必須要具有孫悟空的精神,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完美。
《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個人范文5
想必大家都看過《西游記》吧,這本書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大家最喜歡哪一個故事。由很多我最喜歡的是《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講的是師徒四人到了白虎嶺,嶺中的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但三次陰謀都被孫悟空識破,可在孫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不聽他的解釋,把他趕走了。
我認為故事當中孫悟空勇敢善良還很正直,而白骨精則用心險惡,還很貪婪,而唐僧卻分辨不清是非。我想:如果唐僧當初相信了孫悟空的話,孫悟空也就不會被趕走,也不會發(fā)生后面的事了。唐僧和孫悟空是師徒關(guān)系,唐僧本應該相信自己的徒弟,但他卻并沒有這么做,而是把他趕走了。無論是師徒之間還是朋友之間,都應該相互信任。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想到了一件《三打白骨精》相似的往事。
在幼兒園上學的一天,我正在睡午覺,這時,我的腿被人狠狠地踹了一下,一下把我給從美夢中弄醒了。我睜開眼睛怒氣沖沖地看著旁邊的小陳,但他卻說是小楊干的,我相信了他。后來我怒氣沖沖地找到小楊,質(zhì)問他為什么要踹我,我雙眼狠狠地怒視著他。小楊十分無辜地為自己辯解,皺著眉頭,兩只眼睛透露著真誠,可我已經(jīng)被憤怒沖昏了頭腦,一拿手邊指著他邊大聲地數(shù)落他。最后,我大聲地留下一句"絕交"就走了。后來,我才知道是小陳踹了我之后嫁禍給小楊,我發(fā)現(xiàn),我、小陳和小楊正好演繹了唐僧、白骨精、孫悟空的角色。但是在《西游記》中,師徒二人和好了,而我和小楊的友情卻再也無法挽回了。
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信任,這是我看了《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之后的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