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詮釋讀書心得
《論語》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辦法,做人的規(guī)矩,這些道理有時候很樸素,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論語詮釋讀書心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760631論語詮釋讀書心得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常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舊時之“崛起”,與今之“崛起”,同為崛起,而意不一。前人為國家之安危,為戰(zhàn)爭之和平而崛起;如今國泰民安,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故而現(xiàn)之讀書,為謀國之發(fā)展也。當今之勢,正如孔子弟子點所言“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天下歸心,民心定,國富強,故吾等青少年無憂于國之大事。吾觀國之上下,但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人嚴于律己,駐守己責,故則吾輩欲成“新時代全新青少年”之目標,立乎居安思危之時,應以知識報效祖國之科技也。以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為奮斗之目標,正如習總書記所言:“幸福皆由奮斗而來”。
荀子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比徊蛔x前人之著作,不可以史為鑒也。正如其言:“吾嘗終日而思已,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蚑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可如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故吾輩當立前人之巨肩,讀前人之精華,“悟”君子之行,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天下之憂為憂。
經典之文字,經千百年時間磨煉,經久不衰。于焚書坑儒之浩劫中依然如鳳凰涅磐般重生;于走過繁華盛唐的文字熱潮后,一直延續(xù)巔峰……一劫復一劫,后浪推前浪,文字仍在,風韻猶存。經典,文化之積淀也,存于世代人心之中,薪火相傳,永不磨滅,得以傳承發(fā)揚。文字經歲月之沖刷雖古樸,卻于任何時刻鼓勵吾輩奮勇拼搏,激勵吾輩不屈不撓,使其或斗志昂揚,或居安思危,亦或格物致知。一如《論語》全書所示,閱之,民可安居、仕可勵志,君可治理天下,古人智慧可見一斑。
《論語》教吾修生之道,齊家之法,治國之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為教吾輩需好學善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為教吾等需誠信待人,不求虛名于世;“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备墙陶d吾等交友辨識之道。時代更替,氣象更新,吾輩當心懷宏圖之志,交益友以助己之力,以好學善問之態(tài),誠信處事之準則,守初心于當下,馳騁于書海間,悟孔子之仁政,明老子之言道,聽莊周之夢話,駕鯤鵬于萬里,笑斥鷃之鄙薄,然悟唯書教人進步也。
時代之青少年乃國之未來,故吾輩當承世界之美行,傳統(tǒng)之文化;融匯前人思想,順應時代變換;揚傳統(tǒng)之美德,悟圣賢之傳教。此為國之棟梁之才。
一如習總書記所言:“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國之新時代青少年,學史詩、明事理、圖宏志乃當下當務之責。終有時,吾輩必將“仰天大笑出門去,”豪曰:“我輩豈是蓬蒿人”!
#593465論語詮釋讀書心得2
《論語》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結晶,它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與精深,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級時候,我開始讀《論語》。論語中的經典句子讓我受益匪淺。寫作時,我常常把在《論語》中誦讀過的經典句子運用到我的作文中來。比如要寫珍惜時間的句子時,我馬上想到了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泵枥L學習的快樂時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馬上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
而在整本《論語》當中,孔子對“孝”闡述最使我難忘??鬃臃浅V匾暩改缸优g的感情交流,并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尊敬、愛戴和贍養(yǎng)??鬃诱J為孝不能停留在物質奉養(yǎng)上,他認為僅是物質上的奉養(yǎng)是不夠的,還得在感情上對父母表示真誠的尊敬和愛戴。在《論語》中他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是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如果對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愛戴的話,僅是物質上的奉養(yǎng),否則與動物有什么區(qū)別?古代的黃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紀就會在寒冷的冬天里,為父親溫暖被子。這看似一個普通的行為,其實包含著黃香對父親深深的愛。
不過,孔子對“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鬃诱J為:“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边@句話告訴了我們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繼承他們的遺志,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繼承文王的遺志討滅了商紂王,因此孔子贊揚他們的行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對孝順的要求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的所作所為,與古人比起來,我差遠了。雖然我還沒有到贍養(yǎng)父母的年齡,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沒有做到孝順父母。很多時候我都會耍性子,因為一點小事情和爸爸頂嘴。學了《論語》后,我進一步認識到這真是很不孝順的行為,自己的行為也有所改變。父母都說我變乖了,看來《論語》的力量真大哦!
讓我們熱愛經典吧!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
#550676論語詮釋讀書心得3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說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鐘,就連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說的這句深刻而又蘊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yǎng)是如此的重要。修養(yǎng)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結實。
前蘇聯(lián)華西列夫斯基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在別人眼里,他似乎沒有什么特長,但為什么會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而立于不敗之地呢?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后走到地圖前,用手指著敵人應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我軍現(xiàn)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說他什么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fā)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后并沒有生氣,依舊在那里想著大事……開會時讓他發(fā)言,他一會說這兒,一會說那兒,云里霧里,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里糊涂,斯大林來回踱著步子慢條斯理地說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說了,還是讓我來說吧!”斯大林把戰(zhàn)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里夫斯基早在開會前的自言自語,就已經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覺地傳到了在屋子里來回踱步、吸煙、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里,他不怨恨別人對自己的不了解,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對別人的指責不愿恨,才沒有使自己在政壇上樹敵過多,又得到了領袖的賞識,才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光輝的的一生!修養(yǎng)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遠擁有它,你的人生就會擁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760632論語詮釋讀書心得4
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典籍不計其數(shù),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論語》就是對人們影響最深的書籍之一。
學習《論語》內容,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每一位華夏子孫的本分。本學期我們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論語》十句經典,讓我感慨最深的就是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邊感嘆的,他告誡我們:時間就像河水一樣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是啊!時間飛速流逝,一去不復返。有一句名言:請珍惜時間吧!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抓住了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我們才會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延長,出彩。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許多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崇拜“游戲英雄”,整天抑郁不振,導致學業(yè)荒廢,這是非??上У?。如此美妙的花樣年華,卻被白白浪費在虛擬的游戲中,被白白浪費在渾渾噩噩中。年輕時代,時間不能太隨性去支配,要讓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過得踏踏實實。
我國現(xiàn)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濒斞傅某晒?,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后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縱觀古今,沒有哪一位對國家,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偉人不是珍惜時間,忘我勤奮的楷模。時下,不少中學生缺乏的就是時間觀念,他們沒有人生理想,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一上課就萎靡不振,無心聽講?;镜膶W習時間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用業(yè)余時間讓自己有所作為。長此以往,豈不是毀了自己的一生。
年輕的朋友們,為了自己光明的未來,為了自己充實的人生,讓我們攜手,一起珍惜時間,一道務實奮進。來展現(xiàn)自己靚麗的青春,實現(xiàn)自己成功的人生。
#593464論語詮釋讀書心得5
《論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偉大的作品,也是世界上公認的一部充滿智慧的書籍。明朝確定以《論語》作為教輔書,也奠定了《論語》在中國文人心中的低位?!墩撜Z》對于中國人民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僅教會人的德行的養(yǎng)成,還告訴人們怎么看待功名,怎么做好教育等,對人們的各方各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質樸凝練是《論語》的一大特點,用一些簡單的例子去說明深刻的道理,讓人回味無窮,百讀而不厭其煩。
提到《論語》,我們不得不先說了一下,什么是“仁德”?這是春秋和平時期備受君主們所喜愛的,他們主張以孔子的仁德治理國家。這是一部告訴如何去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怎么去提高道德修養(yǎng),“仁”是施政的根本宗旨。“仁政”是什么?仁政就執(zhí)政者應該關心民生,善待自己的百姓,真正做民為根本,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因為“不仁”,對百姓苛捐雜稅,人民名不聊生。這些不懂得仁政對于統(tǒng)治的重要性的統(tǒng)治者當然會退出歷史舞臺,無可爭辯。做人,做事,執(zhí)政不僅僅需要“仁”之外,你還得“忠”“孝”“義”“信”,歷史上但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必被人唾棄,遺臭萬年。所有《論語》對人們的啟發(fā)不僅僅是某一方面,而是具有深邃的影響力。
不得不說的是,對于教育,孔子可謂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摒棄了貴族才有權利去學習的這種陋習,而是宣揚人人都可學習,都可成才,所謂有教無類。他一生弟子3000人,足以看出他對于教育有教無類身體力行,并且各行各業(yè)都有出色弟子。孔子先進的教育理念一直沿用到今日,對于學習習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對于獨立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睙o處不體現(xiàn)出了孔子對學習的的理解,做學問不僅僅要溫習,還要學會獨立思考。
孔子被美國作家愛慕生譽為“哲學上的華盛頓”,歷經幾千年仍舊,足以可見這部東方的“圣經”的魅力,也可以看出《論語》對于世界的影響力。熟讀像《論語》這樣的經典,并且傳承下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做的事情。
論語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