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寒假讀書計劃范文
計劃工作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計劃工作是指制定計劃、執(zhí)行計劃和檢查計劃執(zhí)行情況三個緊密銜接的工作過程。狹義的計劃工作則是指制定計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寒假讀書計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中學寒假讀書計劃范文1
一、讀書目標:
1.以“讓讀書成為習慣”為出發(fā)點,要講求實效,按照學校讀書活動實施計劃的要求,扎扎實實地投入到這次規(guī)模較大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中去。
2 .通過學習教育經典理論,使自己業(yè)務精良,勝任新課程教學,成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充滿生機活力的小學教師,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3.通過學習教育經典理論活動,豐富自身個人文涵養(yǎng),強化自身修養(yǎng),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二、讀書活動安排:
1.自購圖書閱讀,加強業(yè)務學習。本學年我要自己訂購一種跟本學科有關的雜志《小學數學教師》,我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尋求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好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在讀書的過程中要隨時記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寫出反思和隨筆來記錄自己的收獲與體會。
2。其他教師借閱或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優(yōu)勢,實現資源共享。除閱讀自己訂閱的兩本書籍外,還可以借閱其他教師的教學刊物,廣泛涉獵,開闊視野,不斷更新原有的知識結構。另外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在網上尋找好的資源幫助學習。
3.讀中外文學名著,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名著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瑰寶,平時要多閱讀名著,可以提高自身的精神層面,凈化自己的靈魂。本學年自購中外名著作3—5本,每學期精讀2-3本。構建家庭書屋,倡導藏書。
4.積極參與讀書交流活動,討論讀書的收獲與困惑,讓讀書活動與課堂教學效果結合起來。
5.要求自己每天利用課余時間讀書半小時以上;平時能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教師讀書沙龍活動;每月上交一篇讀書心得或筆記,字數不得少于500字。
6.平時要與女兒一起共讀書,創(chuàng)造家庭讀書氛圍,共同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計劃讀書內容
1、經典閱讀:《教師培訓讀本》《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
2、選讀書目:《賞識你的學生》《教育智慧從哪里來》《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有效教學——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教師的情感與智慧》、《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藝術》 3、每月必讀:《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數學教育》《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福建教育》《讀者》(原創(chuàng)版)《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中學寒假讀書計劃范文2
到街道辦一所初中聽課,課間與學校領導、老師交談,談到初中生語文能力不強而滋生出種種困惑與煩惱。在談到初中生課外閱讀時,有老師說:“學生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很喜歡,但對上面(教研室)布置下來的課外閱讀,如《格列佛游記》與《水滸傳》之類就很難推進,這是為什么?有解決的辦法嗎?”我說:“一些學者回憶兒時在閣樓里讀《三國》《水滸》,讀得津津有味,那是因為:一當時沒那么多書給他們讀,二他們有私塾舊學的底子?!度龂贰端疂G》屬古白話文,古白話文雖然是‘白話文’,但畢竟是‘古’‘白話文’,沒有‘古’的底子的現代初中生讀起《三國》《水滸》來,自然就吃力很多。我做過一個觀察:我們(寶安區(qū))的小學,如今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國學教育,小學生讀《論語》《道德經》等(注意:我不是復古主義者,但我非常贊成小學階段進行國學教育,經典的教育需要我們一生去完成,給小學生一個國學的底子是積善積德的事,更何況我看到的是孩子們在學校那么快樂地誦讀著經典)。讀過這些經典古文的小學生讀《三國》《水滸》就很容易,沒讀過的就困難重重。至于你的學生,小學階段沒有接觸過多少古文教育,讀起來吃力不足為奇?;蛟S,我們可以重新考慮制定一個切合我們學生實際情況的讀書計劃?!?/p>
我們都知道,語文有兩個課堂,一個是第一課堂,一個是第二課堂。學生的語文能力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已無容置疑。古人談到作詩是“工夫在詩外”,自然,語文學習的工夫也在課外。如果折斷了語文這另一只翅膀,或者只把課外當成是做家庭作業(yè),那就大錯特錯了。聰明的老師都會給學生制定一個讀書計劃。那么,怎樣給初中學生制定一個長期的讀書計劃?在這樣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時間段內(比如說初一、初二)讀些什么書?為了完成這些讀書任務學校與老師應該做些什么?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談讀書計劃。所謂“計劃”就是未來行動的方案。讀書計劃就是未來讀書的行動方案。記得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崔巒老師說過:“我希望你們每個學期至少讀10本書。這樣,一年讀20本,到小學畢業(yè),讀書在100本以上。如果每本書平均10萬字。共1000萬字,閱讀量是語文教科書的三四十倍?!背踔须A段,學生學業(yè)負擔相對較重,但每個學期至少可以讀4本書(一個月1本)。一年兩個學期8本書,加上兩個假期讀兩本書,一年下來就是10本書。初一、初二兩個學年就是20本書。以每本書平均20萬字計,也有400萬字。我曾經在“家園網”上對我的高中學生說:“三年高中語文學習,與其讀三百篇選入課本,還不如精讀三十本中外的經典著作,或文學,或哲學,或歷史,或政治,或經濟甚至宗教等。除去假期,一
月一本,好好讀,細細品,認真想,學會書本教給我們的閱讀、思考與表達的方法,使我們的語文能力、素養(yǎng)得以真正提高,這才是有意義的語文學習?!倍覀冊凇凹覉@網”列舉的28個專題研究也有這個意思:高中三年,學生如能完成28個專題的語文學習,何愁語文能力不強,素養(yǎng)不高?成事在于有計劃;要長計劃,短安排;要簡單事,重復做,就會成功。 其次談讀什么書。目前,我國青少年讀書的基本情況是這樣:低幼孩子更喜歡動漫、繪本類童話圖書,中年級學生偏向于科普、小說類圖書,高年級學生對自身生活緊密聯系的作品更感興趣。作為中年級段的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異性交往等問題會一一呈現出來,那么,建立一個良好的“自我概念”是這一時期的關鍵。進入初二與初三,又是進行情感教育、理想教育最好的時機。那么,小說、人物傳記、科普讀物是這一時期的最好讀本,當然,適當加入一些哲學類的讀本,加強對人生、生命、自然、宇宙的思考與探索就更好。比如說小說類的,我們不一定要選擇官方規(guī)定的“初中生課外40部讀物”,時代在變,學生的心理、認知、喜好、視野也在變,我們可以從《亞洲周刊》編輯部聯合評選出的“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名單中去選擇,如蕭紅的《呼蘭河傳》、巴金的《寒夜》、林語堂的《京華煙云》、古華的《芙蓉鎮(zhèn)》、阿城的《棋王》、余華的《活著》、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陽》、鐘肇政的《臺灣三部曲》、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等(注意:這些作品很多都拍成了電影,可配合著看),這些文質兼美的華文經典,情感豐沛,讓我們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感動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人物傳記也不一定非要讀《名人傳》不可,《魯迅傳》、《毛澤東傳》、《朱自清傳》、《聞一多傳》、《愛因斯坦傳》、《華盛頓傳》均可。像廣東的孩子,可以讀《韓愈傳》、《海瑞傳》、《孫中山傳》等。初中生熱愛科普,可以讀喬治·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珍妮·古爾多的《黑猩猩在召喚》、劉易斯·托馬斯的《細胞生命的禮贊》、愛德
華·歐·威爾遜的《生命的多樣性》、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馬丁·加德納的《啊哈!靈機一動》、詹姆斯·格萊克的《混沌:開創(chuàng)新科學》、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與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這里還真得呼喚一下中國的科普名著了!)至于說哲學類讀本,可以讀讀周國平的《人文講演錄》、蒙田的《蒙田隨筆》、培根的《培根隨筆》、帕斯卡爾的《思想錄》等。請記住作家王蒙說的話:“讀書要趁早,要超前讀書,多讀經典?!?第三談學校與老師應該做些什么。讀書是需要指導的。為此,學校與老師要有所作為。比如學校一個月作一次讀書報告會,半個學期舉辦一次讀書心得寫作評比,一個學期舉行一次“讀書節(jié)”。一個班級可以辦一個讀書班刊,組織多個讀書小組,辦讀書宣傳欄,進行讀書演講、讀書知識競賽、讀書研討會辯論會等。學校還可以把作家請進學校,與學生交流讀
書與寫作,擴大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播放與這些作品相關的電影、電視劇,之后,還可以進行討論、交流,等等。方式方法,多種多樣。為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當然你的成績、分數也會提高),為學生的一生發(fā)展,學校勞點神,教師操點心,這我就不多說了。
俄國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就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蔽覈靶陆逃备母锇l(fā)起人、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也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弊T肝覀兊膶W生好讀書,讀好書,真正成為一個精神開闊、獨立、強大的人。
《穿越風中之洞》講述的是中學生卡特麥卡利斯成為一名出色騎手的故事??ㄌ赝映升埖母赣H一心想讓他當一名出色的橄欖球運動員,但他自己只想當一名騎手。在一次選拔上,他被淘汰出了橄欖球隊,沒有實現爸爸的夢想??ㄌ貨]有氣餒,在母親的支持下,他來到斯賓塞的馬場干活。初到馬場,卡特連清理馬廄都不會。同學們取笑他、欺負他,紅棕馬一次次地把他從馬背上摔下來,但這一切都沒有動搖卡特成為一名出色騎手的決心。憑著自己的.勤奮、智慧與堅強的意志,在好伙伴斯賓塞與斯基普的幫助下,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走向夢中的家園》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只有12歲的名叫弗吉尼亞里德的女孩。1846年春天,她與她的家人坐著牛車,由東向西橫穿美洲大陸,加入了去加利福尼亞的車隊。在旅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們聽說黑斯廷斯路是一條捷徑,于是,他們與另外20輛牛車一起踏上了新的道路。但這并不是一條捷徑,而是他們嚴峻考驗的開始。沙漠的熱浪、高山的風雪、難耐的饑渴、恐怖的死神時時都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經過長途勞苦跋涉,他們終于看到了旅途的希望。
《逃離黃星到美國》是英格奧爾巴赫的自傳體小說。二戰(zhàn)結束之后,英格與她的家人雖然劫后余生,但他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英格年幼的心靈更是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創(chuàng)傷。一家人毅然決定離開德國,到美國尋求一種新的生活。剛到美國,因為語言不通,工作難找,他們生活艱難;英格又患了肺結核,陷入了孤獨與絕望之中。病愈后的英格開始了真正的學生生涯,她珍惜生活,努力學習,成為老師與同學都喜愛的學生。長成大姑娘的英格開始戀愛了,但男朋友了解到她的健康狀況后又離她而去,她感受到了失戀的痛苦。這時候的英格已是一位成熟的女性,她可以坦然面對情感的變故。之后,她回到了德國,重新審視
著過去的一切,開始了她新的人生。
《閃亮之星》是一本描寫印第安部落生活的小說。小主人公閃亮之星,5歲那年被閃電擊中,從此對雷與閃電都充滿了恐懼。但她是印第安的小姑娘,是勇敢的“我們族人”中的一員,豈能因此而給“我們族人”丟臉呢?這年夏天,草原遭遇了雷電引發(fā)的火災,綠油油的草地變成了焦土,族人們對未來的生活感到迷茫。一個電閃雷鳴的深夜,閃亮之星看見了那頭傳說中能保佑族人的白色野牛,她跟著白色野牛走了半夜之久,也不再害怕閃電了,因為白色野牛將給族人帶來希望。
《暗夜女巫》講述的不是神話中具有魔法的女巫,而是一群普通的前蘇聯女飛行員。她們在二戰(zhàn)期間,像女巫一般,把簡陋得早該淘汰的小飛機變成了威力無窮的武器,機智勇敢地與德軍戰(zhàn)斗,屢建奇功。書中著筆最多是娜達。16歲那年,她的家人死于戰(zhàn)火,她得到一位“女巫”莉莉的相救才幸免于難。從飛行學校畢業(yè)后,她也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女巫”,一名把復仇作為全部生命意義的“女巫”。直到有一天,她邂逅了米沙,有了愛,才對生活有了嶄新的認識。
這5本小說都是描寫人物的成長經歷,故事情節(jié)生動、親切、感人,其中的主人公都處于讀中學的年齡,是名副其實的面向中學生的小說。
這5本小說都謳歌了人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不怕困難的勇氣與百折不撓的意志。像《穿越風中之洞》中的卡特,不怕嘲笑,不怕打擊,認定目標,實現自己理想的決心堅定不移;像《逃離黃星到美國》中的英格,歷經磨難,飽嘗恥辱,終于超越自我,開始新的人生。開拓進取的精神,是一個人事業(yè)成功所必備的素質,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點在美國人身上體現得尤為充分,甚至可以說這是美國的文化特征。
中學寒假讀書計劃范文3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養(yǎng)成熱愛書籍,博覽群書的好習慣,以便陶冶情操,獲取真知,樹立理想,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書香校園,特制定船寮高中學生讀書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口號
盡情遨游書海,共創(chuàng)美好人生。
二、活動要求
1、制定讀書計劃書
每個學生結合個人實際,每月制定出讀書計劃和讀書目標,具體格式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來設計,使其生動活潑、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讀書的內容、目標、措施、實施時間等。
2、制訂閱讀目標
每生每學期背誦優(yōu)秀詩文40篇,每學期能讀名著1本以上,并能精讀優(yōu)美短文5篇。每周至少上圖書室一次,每兩周寫一篇讀后感。
三、活動形式
(一)廣開書源,開發(fā)閱讀環(huán)境
1、學校的閱覽室和圖書室最大限度的對學生開放,服務時間盡量合理適應學生的作息時間。每周一、周三下午課外活動時間以班為單位到圖書室統(tǒng)一借還圖書。
2、倡導同學之間、班級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著看”活動。
(二)改革語文課堂教學,保證課內外閱讀正常有效地開展
1、每班每周從語文課或自習課中抽出一節(jié)專門開設讀書課。
2、開展課前5分鐘閱讀活動。在七年級開展課前5分鐘演講交流、古詩誦讀、課文故事演說等活動;八年級開展課前5分鐘閱讀反饋、名言名句賞析等活動;九年級開展課前5分鐘作文閱讀活動。
四、積極組織讀書活動,檢查讀書效果
1、建立讀書成長手冊
每個學生都要建立一本“讀書成長手冊”,將讀書活動中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心得體會以及每學期制定的讀書計劃書、讀后感、參加讀書實踐活動的作品、獲獎情況等記錄下來。
2、出讀書手抄報:
每個班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收集有關報刊小資料、格言和讀書的心得體會等,每學期出兩期讀書手抄報。
3、開展“讀書月”活動:
將4月定為 “讀書月”,進行成果展示。
4、每班每月推薦1篇優(yōu)秀學生讀后感或作文在校廣播臺播送或在有關報刊發(fā)表。
5、在學校的宣傳櫥窗開辟讀書欄目,定期展示學生讀書成果。
6、本學期在全校開展一次演講比賽或讀書征文比賽檢查讀書效果。
五、獎勵辦法
學期期末評出若干“讀書明星班”“讀書之星”以資鼓勵。
六、領導小組
為了更好的促進讀書活動的開展,保證讀書活動的實際效果,特成立學生讀書領導小組:
組 長:各班主任
副組長:各班長
組 員:班級小組負責人
組長全面負責讀書活動,副組長負責執(zhí)行讀書方案,組員具體負責本組同學讀書活動的開展。組員定期向副組長匯報本小組同學的讀書情況,副組長定期將各小組情況匯總后書面匯報給組長。
中學寒假讀書計劃范文4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第二課堂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兩年前我曾經對自己學校的初二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學生喜歡看卡通、漫畫、言情、武俠小說,超過了其他類型的人數,其次為文學名著,而閱讀科技類書籍及報刊雜志的學生相對減少。中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少得可憐,42%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3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2小時以上,28%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l-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周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于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閱讀過的學生所占的比例較高,但我們了解到,其實,對于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對于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過??梢姡瑢W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閱讀的深度也不夠。因此,如果語文教師在注重課內閱讀的同時還不加強課外閱讀的引導、督促、指導工作,那么,語文教學只會走向死角,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也只是一紙空文。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并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和教科書固然重要,但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內容上傳授的`知識都是很有限的,它們的任務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導作用,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來自大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闭n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游;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墩Z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笨梢?,課外閱讀舉足輕重。
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呢?
一.保證閱讀時間 養(yǎng)成良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作過的一個估算:初中學生一個鐘頭可以閱讀一萬字,即使費點心思的,一個鐘頭也可以閱讀5000字,一本大約10萬字的書,每天只讀一個鐘頭,20天就可以讀完,一年可以讀18本,中學三年可以讀54本,再加上兩個假期,以八個星期算,每天讀三個鐘頭,三年又可以讀24本,總共78本,78000000字。這樣我們不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閱讀內容,還有時間反復咀嚼精華,不斷深化。所以“只要堅持不懈,成績是很可觀的”。雖然我們沒有葉先生所講的那樣充足時間,但我們可以讓學生保證每天30分鐘讀書,為了不讓這一點流于形式,要求學生們每天閱讀課外書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讀書筆記,摘錄你認為寫得好的精彩語段、章節(jié),并讓家長、同學監(jiān)督簽字?!皩W生并非不愿讀書,也并非真的沒有時間”。如果合理利用時間,確實對學生良好閱讀狀態(tài)的保證,閱讀氛圍的形成,對培養(yǎng)閱讀興趣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對課外閱讀的帶動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選擇適當讀物 提高閱讀質量
語文課外讀物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必須與學生的文化層次、思想水平相適應,必須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時代的發(fā)展?;厥兹祟愇膲盒情W耀,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審視當今出版物,魚目混雜,美丑同在。怎樣從這既多又雜的作品中,選出品位高、質量好的書,使學生獲得有益的知識營養(yǎng)和精神食糧呢?
我發(fā)現,剛剛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仍愛幻想,這就意味著他們仍愛讀帶幻想的故事,如童話、科幻小說等,好奇又是他們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薦他們讀一些探險和探秘的故事;此階段,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還可讀一些具體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級,學生們的思維已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想發(fā)展,特別是初二年級下學期及初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已占較大比例,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水準已有較大發(fā)展,對事物的認識水平也有較大提高。此階段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千古傳誦的經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經常結合教學,向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文章或書籍,如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就讓學生看魯迅的《朝花夕拾》;上《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推薦他們閱讀《名人傳》,教《荒島余生》時,讓他們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等等。這樣學生從這些書中擴大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嘗到了課外閱讀的甜頭,就主動找書閱讀了,有時候不要我去介紹,他們就能把有關課文的章節(jié)內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為了讓學生感受時代氣息,便于近距離賞析模仿,可以推薦他們閱讀的期刊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小小說選刊》等。
不得不引起語文教師重視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以豐富的內容體現出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作為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在緊跟時代腳步的同時,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時尚開放的網絡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在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健康成長。
三.指導閱讀方法 爭取最佳效果
讀思結合,特別是集體之間的交流探討,對于閱讀內容的深入,閱讀氛圍的營造,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都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放聲讀,將書面語言轉化成口頭語言,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種組織形式。因其方便靈活,自主性強,深受師生歡迎。但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學生)自覺性不太高,如對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學生讀書只是應差事,導致學生對所讀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讀而不思則罔”。所以讀與思相結合,
也就是能對所讀書的思想內容有所感悟。我們經常利用語文閱讀課或實踐活動課讓同學們把前一段時間閱讀完的作品就其“怎樣寫的”各抒己見,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記》的大膽想象,幽默的語言,對當時社會和人類自己的反諷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過比較《圍城》和《駱駝祥子》體會錢鐘書和老舍的不同語言風格;通過讀《名人傳》《童年》談談怎樣做人等。
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作者、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種視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這基本是與閱讀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這些小筆墨,它往往是探尋某個關鍵問題的鑰匙,是發(fā)現知識寶藏的洞口,是大徹大悟的前奏。
中學寒假讀書計劃范文5
1、每個同學每天課外閱讀時間不少于半小時,閱讀量不少于5000字(約10頁)、多多益善。
2、閱讀前必須選好作品填入“計劃表”中(推薦閱讀的作品應為首選,如需另行選擇,則應以內容積極健康、文學色彩濃郁為原則,由組長把關),并在作品后面標明需多少天,約在何日前讀完該作品。
3、每次閱讀后,應及時標明閱讀日期及頁碼,并在“片語感言”欄中寫一句話感言,內容是在閱讀中收獲最大、感受最深的體會。
4、應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閱讀過程中,應適當在作品中對重點、難點、精彩語句作批注(組長可適當抽查組員閱讀過的作品是否留下閱讀痕跡),還可將好句、好段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在《閱讀札記本》上,每周兩篇,每篇約300-500字(定期交組長檢查)。
5、每讀完一部作品,至少要寫一篇專題練筆,即閱讀體會(具體要求另附),此內容可作為每周練筆量的一部分。
6、每周一、四早上應將《閱讀計劃表》和《閱讀札記本》一并交語文組長審閱,組長在驗收合格后在計劃表上簽字并標上日期。
7、學習班長、語文科代表應和學風監(jiān)督員一起,每周抽查一組,老師不定期抽查全班。
8、任務完成不理想的,將在《學生綜合素質評估總表》中扣分。
中學寒假讀書計劃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