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王》讀書筆記個人領悟
《李爾王》讀書筆記個人領悟五篇
《李爾王》稱得上是莎翁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現(xiàn)了人性中難以回避的丑陋,無以復加的殘酷以及難以逃脫的悲哀。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独顮柾酢纷x書筆記個人領悟,希望大家喜歡!
《李爾王》讀書筆記個人領悟1
李爾王,相比哈姆雷特遜色太多,主要講述了幾種矛盾的社會關系:老人與子女、私生子與繼承權、畸形的愛情,同時通過對兩個家庭的糾葛,利用謊言與真相,把矛盾推向了高峰,形成了最后的悲劇效果。
老人與子女
李爾王老來昏聵,喜怒無常,喜歡聽奉承的話,并引以為真,不能通過理性去判斷是非,聽信了大女兒和二女兒的甜言蜜語把自己的國土和權力分給了兩人,并與拒絕逢迎、一心真誠的小女兒斷絕了父女關系。作為老國王,放棄了權力,卻保留了一百人的強大武裝,再加上剛愎自用、反復無常的性格,讓獲得權力的兩個女兒沒有安全感,擔心惹他不順心的時候,給她倆帶來生命危險,所以想方設法的削弱這一百人的武裝力量,這也是李爾王與女兒們的矛盾焦點,成為了后面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動機。李爾王的決策,無疑是昏庸的,縱觀中國歷代王朝,除非死亡,沒有一個君王會在自己有生之年主動放棄自己的權力,因為在這個位置上,權力意味著自己生命的保障,即使像乾隆帝做了太上皇,也仍然通過和珅把持著國家權力。包括現(xiàn)代社會的老人與子女的關系處理,類似的例子也層出不窮,很多子女都是為了老人的遺產而去孝敬老人,當老人的資產如果已經到手,就會變得不能相處,恨不能老人早日歸西,正所謂:老父衣百結,兒女不相識;老父滿囊金,兒女盡孝心。父母子女的關系,不應該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而應該是在從情感和倫理上,這才是符合人性的,動物尚且懂得反哺,作為父母和子女都不應該唯物質論,這樣才能和諧,才能共享天倫之樂,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美好。
私生子與繼承權
私生子,自古就不是一個光彩的名稱,由于父母的不負責任,私生子得不到公正的人權待遇,世俗的排擠與世人的歧視,讓他的成長中充滿了壓力和障礙,最終導致性格的偏激和扭曲,在對地位和財產的繼承權上,尤其不公正。這也是格羅斯特伯爵的私生子愛德蒙,一心想要得到公正的權益,拋棄了父子、兄弟的親情關系,通過欺騙、告密等卑劣的手段去謀求自己想要的地位和財產。
畸形的愛情
比較戲劇的地方在于,李爾王的兩個女兒,竟然同時愛上了格羅斯特的私生子愛德蒙,他們竟然會對愛德蒙通過自己卑劣的手段取得的成功欣賞有加,李爾王的二女兒想除掉自己的公爵丈夫,認為只有愛德蒙這樣的人才會配得上自己的眠床,真是魚找魚蝦找蝦……由此可見,相同的價值觀才是愛情的基礎。故事的結局對他們也都是公正的,三人一同到地獄去做夫妻了。
謊言與真相
謊言與真相,李爾王與三個女兒,格羅斯特與兩個兒子,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往往不一定是真相,真正的真相還要通過理智去判斷,通過更多的觀察去總結。因為,謊言往往會包裝自己,針對人的需求和人性弱點,加以滿足,才能實現(xiàn)欺騙的目的。因為所求不能得到正常的滿足,所以才會先針對你想要的,給予滿足或者滿足的許諾,才能順利的從你那里得到他想要的。有時候,當人進入某個通道之后,忠言、真相反而會沒有生存之地,絕對的權力更會加劇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當忠臣肯特向國王諫言時,被盛怒的李爾王放逐,絲毫沒有一點兒猶豫與反思。
總結來講,這個故事就是李爾王老年昏聵,驕傲自大,為了顯示自己權勢,把國家分給了兩個甜言蜜語的女兒,與堅持本性的小女兒斷絕關系,后來被兩個獲得權勢的女兒欺壓、遺棄,越來越瘋,在忠臣肯特的聯(lián)絡下,小女兒引法國軍隊來救父,但最終戰(zhàn)敗身亡,李爾王也悲傷而亡。李爾王失去丈夫的大女兒和二女兒都愛上了愛德蒙,為了爭奪愛德蒙,二女兒謀劃殺死自己的丈夫未遂,毒死了自己的大姐,然后自殺身亡,愛德蒙被處死。格羅斯特伯爵因忠于李爾王,被愛德蒙出賣,并被李爾王的大女兒挖掉了雙眼。
《李爾王》讀書筆記個人領悟2
“父親,我愛您勝過自我的眼睛,整個空間和廣大自由,超越一切能夠估價的貴重稀有的事物;不亞于富有淑德、健康、美貌和榮譽的生命,這是李爾王的大女兒高納里爾的表述。
“我厭棄一切凡是敏銳的知覺所能感覺到的'歡樂,僅有愛您才是我的無上幸?!边@是二女兒里根的表述。
多么娓娓動人的口才,說得李爾王心花怒放,將財產給了她們,然而她們真有如此愛她們的父親嗎?不,她們對愛的告白其實是對金錢的渴求,她們對親情的表述其實是對財富的欲望,她們對父女情的理解其實是被利益蒙蔽雙眼的表現(xiàn)。
而李爾王最珍愛的小女兒考狄利婭的回答卻是“父親,我沒有話說,我是個笨拙的人,不會把我的心涌上嘴里;我愛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睂Π?親情的愛只是因為您是“我”的父親,而對您的感激與孝敬,不會因為言語的誘人而變得更加崇高,不會因為金錢的“萬能”而變得更加偉大,更不會由于私欲的“渴望”而變得更加至高無上光彩奪目;相反它們會因為言語的花俏而變得低下,會因為金錢的偽裝而變得卑賤,會因為私欲的愚昧而失去光彩。而這一切的變化都是人類那可恥的虛榮心所賜,考狄利婭那普通的“名分”、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親情的“真實”——普通而平凡。
然而李爾王卻所以大怒,與她斷絕父女關系,難道他這個高高在上的君王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難道他這個父親對親情的理解也只是語言的動人、表面的華麗、不斷滿足虛榮心的奢侈,毫無真情實感嗎?
考狄利婭“只是缺少娓娓動人的口才,一些違心的言語,凡是心里想到的事,總不愿在沒有把它實行以前就放在嘴里宣揚。”她所以失去歡心的原因“并不是什么丑惡的污點淫邪的行為,或是不名譽的舉止,而是她“缺少像人家那樣的一雙獻媚求恩的眼睛。一條她所認為可恥的善于逢迎的舌頭?!?/p>
人們的虛榮心是多么奇怪而可恥!只喜歡別人把你當貴重稀有的物品而捧得高高,卻不明白別人已把自我當作無用易碎的玻璃花瓶,不明白自我的短處,還一味地挑剔別人的毛病與錯誤。當一個人不斷期望得到別人的奉承與討好時,那么這就是他“毀滅”的開始。
時間證明了一切,兩個女兒排擠他,冷落他,僅有被他遺棄仇視的小女兒考狄利婭來關心愛護他,最終用她的生命換回了她“真正”的父親,彌天大謊破滅了,此時美麗誘人的言語成了萬惡的根源。言語的誘人,言語的“偽裝”,言語的“虛假”歷歷在目,痛之入骨?;叵氘敃r肯特公爵的勸阻是正確的,他甚至用生命作為代價對他說道:“有人不會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可并不是無情無義!”而此刻已回天乏術了。
這是虛榮心“導演”的一部愚昧父親害死自我善良女兒的可悲電影。
這不正說明了我們平時的一句話“忠言逆耳”,并且也證實了人們的虛榮心有多么強烈,對于平時普通的言語都要求美麗動聽,對于不需要舌頭,只要行動的事卻要天天宣揚于嘴邊,然而緊隨著的將是幻覺、泡影與虛偽。
當肯特公爵被逐出國家領土時,曾對李爾王的兩位大女兒祈愿道:“……愿你們的夸口變成實事,假樹上會結下真實的果實……”可誰都了解人們的虛榮心永遠會攜帶著虛偽與丑陋,夸口不會變成實事,假樹上永遠不會結下真實的果實。
《李爾王》讀書筆記個人領悟3
《李爾王》列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歷來很受推崇,它取材于一個家喻戶曉的古老的英國民間傳說,表達了人民對那些口蜜腹劍的陰險家的譴責;同時也可以說,這個故事總結了人們在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得出的經驗教訓:現(xiàn)象與本質、外表與內容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金光燦燦的不全是黃金?!彼嬲]人們絕不能像年老懵懂的國王一般,為表面的現(xiàn)象所迷惑。大女兒、二女兒說得天花亂墜,卻原來是狼心狗肺;小女兒質樸無華,卻有一顆純金般的愛心。從這一意義上說,李爾王和三女兒的傳說帶語言的意味,概括了人們千百年來的人情世故。
李爾王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長期生活在一呼百諾的宮廷里,周圍的人個個都爭先恐后得向他獻媚邀寵,都一步不離的環(huán)繞他的意志打轉。一切都以他的好惡為好惡、他的是非為普天下人的是非。無恥的奉承和獻媚像一片濃重的毒霧緊緊地纏住他。年深月久,他就像一個上了癮的吸毒者,奉承和獻媚成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了。他一刻都離不開那一片歌—功—頌—德。他感到了一個吸毒者的樂在其中。他暈頭轉向了,飄飄然了,仿佛自己當真處于宇宙中心,它的遺址就是主宰宇宙的法律,他的一句話就是使眾生萬物歡欣鼓舞的陽光,或是使大地震顫的雷霆。
如今,正當他兩個大女兒花言巧語,哄得他興高采烈之時,偏是小女兒卻拒絕搖尾乞憐的奉承,不怕和他頂撞,大大地掃了他的興,他一怒之下,完全失去控制,還有什么蠢事干不出來呢?
最后,李爾王失去了王位,權勢,歷盡磨難,卻因為恢復人性。他臨終的悲鳴不是為了當初他那么迷戀的煊赫的聲勢。帝王的威嚴,而是為著當初被他驅逐、受他詛咒的小女兒,在她懷中,卻再不能從長眠中喚回那顆洋溢仁愛的心了。正是她,以她的深情厚意教會他懂得了最寶貴的是不能用金錢、權勢收買的人間真情。
《李爾王》讀書筆記個人領悟4
在我小小的書架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莎士比亞寫的《李爾王》。
劇中的主要人物有李爾和他的三個女兒:大女兒貢納梨、二女兒呂甘和小女兒科第麗霞。故事主要講李爾王老了,要把他的國土按照兒女們對他的愛來分,大女兒和二女兒因為自己的甜言蜜語得到了一大半的國土,而小女兒科第麗霞是有幾分愛就說幾分愛,所以被李爾王放逐了。結果李爾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要奪取父親的王位,就把李爾王趕出了王宮。李爾王的一位忠臣葛羅絲脫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王受這樣的罪,就把李爾王和他的傭人帶到了他三女兒那里,而他自己卻被二女兒的丈夫把雙眼挖去。三女兒嫁給了法蘭西國王,國王很愛科第麗霞。因為大女兒和二女兒要殺死李爾王,所以和法蘭西打了一仗,科第麗霞和李爾王被俘。最后,科第麗霞被縊死了,李爾王也自殺了,貢納梨和呂甘也被毒死和自殺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不好聽的話不一定是壞話,也許是讓你改掉缺點的話,好聽的話不一定對你好,也許還會害了你,毀了你的一生。我在讀《李爾王》這個故事之前,就喜歡別人夸我,別人一說我的缺點,我便撅起小嘴——不高興了!但我讀完《李爾王》之后終于明白了這句名言的含義: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像李爾王那樣,光聽恭維的話,更不要像貢納梨和呂甘那樣心狠手辣,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像科第麗霞一樣誠實和善良,像葛羅絲脫一樣的忠誠?!独顮柾酢愤@個故事有趣嗎?如果你們也有一些好看的書,別忘了借給我哦!
《李爾王》讀書筆記個人領悟5
我覺得這是很寫實的戲劇,不是劇情的寫實,而是對于人性的刻畫。
誰敬愛我,我就把王位傳給誰;就算現(xiàn)今的社會新聞仍是時常可以看見;分了家產的父母流落街頭;我一直很不了解這項的子女,或者是這樣的父母內心就竟有著怎樣的想法。當然如果說孝順父母是必須,是天經地義,是不可違背的祖宗之法,也太過于教條式,說法也或許過于中國。
所以在這劇本e我看到的都是人性,非常鮮活的刻畫;兩個姊姊為了權力,拚命的連結起與父親的親情,卻又在得到之后急于破壞;然而卻又雙雙為了愛情而死,這不是相當矛盾嗎?看起來好像是為了有形的權力欲望,而輾斷了親情;最后卻又為了無形的愛情吸生了生命,雖然相當的矛盾,但這就是人性。人活著就不斷的會被這兩股力量所拉扯,甚么才是最重要的,對于每個人,有不同的天秤,在天秤上有著不同的平衡。
很喜歡這個劇本,不要I限在孝道,也不局限在親情,他的確是一場悲劇,每個人在被不同的力量拉扯,作出不同的選擇之后,走上的悲劇之路,雖然結果不讓人滿意,但都是自己選擇的人生。李爾王是,兩個大女兒是,小女兒也是。